儿童在一定时期,故事对他们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启发和知识。那么你知道有哪些意林故事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意林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更多故事相关内容推荐↓↓↓
名人实现梦想的故事
简短励志的小故事
感动人心的故事
三分钟成语故事演讲
名人读书的故事
意林故事1
斯旺小姐离开后,学校用了两个月时间才为那个班级找到一位新的代课老师。贝蒂·瑞在牧师的陪同下来到教室里,与那些貌似天使的学生们见了面。贝蒂小姐刚刚搬迁到这座城市里来,因此,她还没有听说过他们那专门撵走老师的恶习。看到她身上穿的那件粉红色的衣服,尺寸比她应该穿的尺寸要小一个号,还有她那一头乱糟糟的、有些发白的金发,学生们立即感觉出她是一个容易欺骗的老师。于是,一场赌局很快就产生了。他们赌的是贝蒂小姐能在这里待多久。
贝蒂小姐首先作了自我介绍,声明她最近刚从南方搬到这儿来。当她在她随身带来的那个大肩包里搜索着寻找什么东西的时候,房间里发出了“嗤嗤”的窃笑声。
“你们中间有谁出过这个州?”她用友好的腔调问道。几只手举了起来。“有谁到过500英里以外的地方?”窃笑声慢慢低了下来,一只手举了起来。“有谁出过国?”没有一只手举起来。沉默的少年们感到迷惑了———这些有什么相干呢?
终于,贝蒂小姐在包里找到了她要找的东西。她那只瘦骨嶙峋的手从包里拉出一只长管子,打开来,原来是一幅世界地图。
“你那包里还有什么东西?午餐?”有人大声问道。贝蒂轻笑着回答:“待会儿和你们一起吃饼干。”“真酷。”瑞克嘲弄地说。然后,她用留着长指甲的手指指着一块不规则的陆地。“我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她用手指敲着地图说,“我在这里一直长到你们这么大。”每个人都伸长了脖子去看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德克萨斯州吗?”坐在后面的一个学生问道。“没有那么近,这里是印度。”她的眼睛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你怎么会在那里出生呢?”
贝蒂大声笑起来:“我的父母在那里工作,我出生的时候我的母亲就在那儿。”
“真酷!”瑞克身子仰靠在椅背上说。
贝蒂又把手伸进她的包里搜索起来。这一次,她拿出一些有些发皱的图片,还有一罐巧克力碎饼干。他们传看着那些图片,每个人都很好奇。他们一边吃着饼干,一边研究那些图片,然后神色茫然地从图片上抬起头来。“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帮助其他人。”贝蒂小姐说。
时间在她讲述那些发生在遥远国度里的故事、那里的人们怎样、他们怎样生活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溜走。“哇,这简直像看电视一样令人兴奋!”一个小女孩告诉她。
贝蒂小姐每星期天来给他们上课,她把她的课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告诉那些十几岁的青少年们怎样才能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一个星期天又一个星期天过去了,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她,包括她那有些发白的金发以及她身上所有的东西。
贝蒂小姐在那所学校里教了20年。虽然她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由于她教了两代孩子,因此,小镇上的人们逐渐把她看成是所有孩子们的代父母。最后,她的头发变成了灰色,她的嘴角和眼角的皱纹也越来越多,她的手由于衰老开始发抖。她常常会收到她以前的学生寄来的信,他们中间有医生,有科学家,有家庭主妇,有商人,有许多还是老师。
一天,她打开信箱,取出一个蓝色信封。她看到信封的右上角贴着一张极为熟悉的外国邮票。信封的左上角写着一个男孩的名字,这个男孩就是许多年前,她在那所学校所教的第一期学生里的一个。她记得他过去一直喜欢吃她的饼干,而且对她的课似乎也特别感兴趣。一幅图片从信封里滑落下来,掉在她的膝盖上。她的目光落在那张照片上,仍然可以看见那个十几岁孩子的影子。那里是印度的德里市。照片上的他正和其他去那里救援地震受害者的志愿者一起站在瓦砾中间。照片上写着:“因为你,我现在才会在这里。”
意林故事2
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城市的街道,看熙攘的人来人往,每一张脸都写满了即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黄昏阑珊,除了贪玩的孩子,街上行人渐稀,周遭的窗子渐次亮起,那些浓郁的人间暖情,关闭在每一扇窗子内。
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单元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
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两个单元间隔了些距离,说话很费力,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地缩了回去。
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的脑袋,恋恋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手被妈妈飞快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手。
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隔着玻璃,我还是看到了她母亲的脸色,是冷漠的倔强,也腾地明白了在街上时她为什么要严严攥牢女儿的右手,她不想让任何人看见女儿手上的残缺,为了女儿的自尊不被同情的关切以及怜悯的目光一点点蚕食,她选择了冷漠,宁肯让她在阳台上倾听别人的童年快乐亦不肯放她上街。
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离童年很远,黄昏到来之前,面目冷清的母亲攥着她小小的手,目不斜视地穿过小区的花圃,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拽着对街上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
小女孩的眼睛依旧露在阳台上,看见我时,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
周末,女儿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母亲在离人群较远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问女儿: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
交新朋友是女儿的最热爱的游戏,当然愿意了,我指了指小女孩的方向告诉她,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很可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也不能表示好奇?女儿很奇怪,问:“为什么?”
“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也成为过去了,问她,等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
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不是所有不慎摔跤的人都需要及时搀扶,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彼时的他们,自尊是脆弱的,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会伤害到他们尚且茁壮的自尊,此时,忽略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的手,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
小女孩面对女儿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女儿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励她。
显然,小女孩的母亲认出了我,冲女儿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女儿拽起她,玩起了堆城堡的游戏。
那天,小女孩和女儿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了泪光,然后慢慢地和我聊天,主动说起了因丈夫不小心弄丢女儿拇指而破碎的婚姻,两年了,她不想被同情的目光提醒女儿的残障,只好用冷漠拒绝了周围所有的人,在保护女儿自尊的同时剥夺了她的快乐。
夕阳缓缓坠进海面,回家路上,她忽然一笑说:“我不再提醒她用左手和小朋友拉手,这样是一种只能欺骗自己的心理残障,她总要长大的,必须从现在开始学会面对属于她的人生。”
意林故事3
一人在湖边捉鱼。但小鱼儿灵巧异常,还不等他的手指触水,它们就一窜不见了踪影。于是这人找出一个空易拉罐,从包里拿出一块香香的牛肉干塞进易拉罐里,然后把易拉罐沉到水面以下——小鱼儿“鼻子”特灵,它们嗅到了牛肉干的香味,于是马上就围在了易拉罐的周围。
等了很长时间,只见小鱼儿围着罐子转,就不见有一条小鱼儿向罐里钻。这时,坝上来了一个钓鱼人,他见了,笑着说:“你把这不透明的易拉罐换成透明的矿泉水瓶就行了。”按照钓鱼人的指点,只见先前那些刁滑小心的小鱼儿果然循着香味从瓶口“鱼贯而入”了
看来小鱼儿仅能防范暗处的诱惑,却不能躲避明处的陷阱。我们往往只会警惕暗处的危险,却认为明处的诱惑是能唾手可得的利益,结果就会跌进人生的陷阱。
其实“暗处”的诱惑算不上危险,因为“惧黑”的本能会帮助人们远离这些诱惑;“明处”的诱惑才最危险,要想躲避,恐怕就需要有一颗拒绝所有诱惑的心了。
意林故事4
江南古镇。普通的只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样式古老的平房,格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越来越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常住人口各自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敬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40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正,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风韵犹存。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们不清楚,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5年前在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闪烁着年轻的光,闪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候,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待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撅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靠墙放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的,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亲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声。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但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突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的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他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但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可名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的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意林故事5
那时,我是个七岁的孩子。在一个假日里,同伴们往我口袋里装满了铜板。我立即向儿童玩具店跑去。路上,我瞧见别的孩子手里拿着哨子。哨子吹出的声音把我迷住了。我就把铜板统统掏出来,换了一只哨子。
我回到家里,一蹦三跳地吹着哨子跑遍全屋,为此颇为得意,不想妨碍了一家人。我把买哨子所付的钱告诉了兄姐和堂哥堂姐时,他们说,我付了四个哨子的钱,还对我说,多付的钱本来可以买许多好玩的东西。他们取笑我做了蠢事,把我气恼得哭了起来。甚至一想到这件事,我所感到的羞辱,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
然而,这件事一直印在我的脑际,后来对我颇有益处,每当别人引诱我去买一些我用不着的东西时,我常常告诫自己,“别对哨子花太多的钱”,我把钱省了下来。及至长大成人,来到大千世界,观察人的一举一动,我想,我遇到了许许多多“对哨子付出了太多的钱”的人。
有的人渴望得到宫廷的青睐,把时间浪费在宫廷会议上,放弃休息、自由、美德、甚至朋友以求,我认为,“这种人对他的哨子付了过高的代价”。有的人争名夺利,时常参与政事,忽视自己的本职工作,最后因此而堕落,我认为,“这种人对他的哨子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
有的守财奴为了敛财致富,不惜置一切舒适,一切与人为善的快乐,别人对他的尊敬和友谊的欢乐于不顾,我说,“可怜的人啊,你为你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专事寻欢作乐的人,不努力提高自己的志向或社会地位,忽视健康,只沉溺于眼前的良辰美景,我说,“错了,你这么做适得其反,在自找苦吃;你对你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有的人热衷于修饰仪表,讲究衣着,欲置备美轮美奂的住宅,精雕细琢的家具和富丽堂皇的马车又力所不能及,结果债台高筑,“哎呀”,我感叹道,“他对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总而言之,人类一切痛苦之事,大都由于对事情的错误估价,亦即“对他们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