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南京 南京观后感

南京 南京观后感

1.《南京!南京!》:一场迎合主流历史观的意淫

屠城,这是一场人道惨剧,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幕,是战争史上最肮脏的篇章,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最悲痛的一页。我要强调下这个观点,免得有人说我立场不对。有些人讨论问题总喜欢先看立场,不管问题是不是问对了,自然也就掩盖了追寻答案的要求。

影片《南京!南京!》,简直像一部科幻片。别误会,我不是说南京大屠杀是幻想的,毫无疑问,我从不怀疑这段历史的真实。但是,我们需要的「真实」不只是 Yes 和 No 的答案,我们还需要「为什么」和「怎么样」,需要「谁」和「什么时候」,只有这样,我们的反思和讨论才有真实的基础,我们得出的判断和结论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以史为鉴,史之不明,何以鉴之?

然而,这些问题,在影片《南京!南京!》中,全部找不到。我说《南京!南京!》像一部科幻片,是因为,整部影片像是一个虚拟出来的时空,一个漂浮在黑暗太空中的舞台,没有前史,没有周边,没有上下文。片中出现的人没有名字,没有来历,没有生活,没有灵魂,没有与其所在世界的任何关联。即使是导演偶尔试图描写的人物心理活动,也是断裂的、碎片的。

动机甚至都不存在。日军为什么屠城?或者下放到个体,一个日本士兵为什么会嗜杀成性?人们为什么不抵抗?同样地,下放到个体,一个普通市民,为什么不抵抗?我要的,不是「抵抗」这个结论,我要的是「为什么」,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他们怎样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怎样面对一场要夺去自己和至亲好友生命的战争?怎样面对一支和我们同样面孔和体格却像恶魔般行为的军队?

影片预设了这一切,即日本军队的嗜血、残暴、无人性,是无需解释的。影片同样也预设了,中国人就是麻木的,是随时待宰杀的,是命如蝼蚁的。影片中的日本士兵(除角川外)就是用来杀人的。同时,片中的中国人,就是用来吃枪子的,用来成片地倒下,用来快速、高效地达到导演的预期。他们像麻袋一样,被堆叠在洪水之前,面无表情,亦无生命。这和我们多年来习惯的只有集体、没有个体的主流历史观,有何不同?

很多人提到了《南京!南京!》片中对「人性」的描写。是的,「人性」是有的,但只赋予了一个主角。但即便如此,这个叫角川的日本士兵,没有身份,没有军衔,没有部队番号,没有年龄,没有出生地,除了他妈妈做的火锅很好吃,你不知道关于他的一切。影片粗暴地省略了任何合理的交待,角川没有任何来历,没有关于这个「人」的任何背景。因此,虽然角川有了去向——自杀,但也无法掩盖这个全片唯一被真正「描写」了的人物的苍白与空洞。

甚至我们只被告知他姓角川,连名字叫什么都不知道。想象一下,这还是全片主角的待遇。至于陆剑雄(估计你也不知道这人是谁吧?)、姜老师、拉贝,这些配角甚至更不配获得交待。至于南京城,影片根本就无暇顾及了。导演希望我们有一些新的理解,但理解什么?用什么去理解?

《南京!南京!》迎合了主流的受害者控诉心理,这与以往的主旋律影片没有本质不同,区别只是韩国大片式的声画效果,以及一个导演幻想出来的日本士兵的视角。是的,我说它像韩国式的大片,而不是好莱坞式的大片,因为它学会了在电影中使用大量惨烈与血腥的镜头,但连好莱坞那种通过现成套路造出内涵的技巧都没有掌握到。

至于导演幻想出来的日本士兵视角,这是一次创新,我必须承认,这毕竟打破了以往以“高大全”的英雄人物来异化战争的主旋律做法。但它仍然是幻想出来的,角川缺失的人格和身份,与我们的教科书对「董存瑞」和「雷锋」的描述方式一脉相承。内心挣扎而后自杀的角川,不过是导演从受害者的角度去幻想施暴者的心理,从而获得补偿。

严格说来,痛苦的角川是一个被疏离了的旁观者,他连施暴者都不是,除了偶尔的军事行动和只言片语的对话,你甚至不知道角川和其他日本士兵的关系。导演真正去试图了解施暴者吗?一个人、一个军队、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充满戾气、乃至变成恶魔?施暴的过程中,他们内心是怎样的?施暴之后,他们如何面对自己恶魔的那一段历史?

抱歉,这些问题,看来都不是导演陆川想要提供的。《南京!南京!》一片,只提供了一个叫做「南京」的地方,它甚至连城市都算不上,因为它只有一个军营、一个难民区和一个教堂,甚至连军营和难民区的描写都是缺失的。

历史也是缺失的。南京,堂堂中国首都,为什么会沦陷?市民为什么无法逃离?日军的暴行为什么没有人干预?在影片中,一切皆只有果,没有因。角川的死,貌似有因,但却是被强行施加了导演意图之后的因,是被粗暴剥离了若干内容之后的因,因此也是不完整的因。这就像,当我们听说某大学男生跳楼自杀之后,我们如果只想知道他是为情所困,因为一个他喜欢的女孩拒绝了他,从而寻了短见,那这只会是小报新闻,或称社会新闻。我们也许无法对每个自杀的孩子充满探因溯源的动力。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小报水平上。

《南京!南京!》,把一切都变成了符号,侵略者、中国士兵、被屠杀的平民、施救者,包括南京这个城市,以及屠杀本身。

然而,任何一个事物,若变成了符号,它的深度和关于它的严肃讨论便会被消解。而当历史事件和人物被符号化了,便会变成一个不可言说、不可探究的主题。

而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最大担心正是,我们对历史仍然是遮遮掩掩的态度,真话仍然夹杂着假话,并且禁止让人去讨论和辨别。同时,我们的主流历史观仍然只有整体,没有个人,这种视角和思维方式维系了两千年,至今未变。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惨剧,它需要我们去勇敢地直面和公开地讨论,需要我们还原历史事件本身冷酷的起因和过程,也需要我们还原里面的每一个个体,每一个被数字取代了的人。但我担心,《南京!南京!》只会推动新一代人沿着旧的惯性前行,让我们继续难以真正去研究和反思。

2.陆川吹嘘的所谓对同题材影片的超越,如果是指增加了一个日本人视角、增加了“支那”散兵的抵抗、增加了一些患难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一个“汉奸”的转变、增加了少儿不宜的强奸写实镜头的话,我以为,这些在平面上的加料,谈不上超越,提炼一下,无非是日本军国主义可憎、中国人可敬、中日两国人民都是战争受害者这些早已颠扑不破的主流屁话,并不能深化或改变观众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该抹眼泪的还是抹眼泪,该意淫东京屠杀的还是意淫,该为日本人辩护的还是辩护。

我并不认为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没有价值的题材,虽然这个题材的影片都一无例外拍成了活报剧。这个题材,非常有价值,但只有放到一个扬州十日、奥斯维辛、红色高棉、这一样一条纵向的语境里拍,才能真正拍出意义,才能叫做超越。这样题材的电影,应该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杀害同类?在什么情形下,一个受过教育、知书达理的人会变成野兽?施暴的人为什么失去了应有的悲悯和良心?

我觉得如能超越具体的时代、民族国家背景去深刻反思打着正义旗号的群体犯罪,那这样一部影片才是真正有价值。拍南京大屠杀,是为了反思惨剧发生的社会历史政治根源,反思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善的深刻内在冲突。最基本的,应该揭示出日军暴行背后的逻辑。

即使是暴行,也是有理由,有逻辑支持,甚至是道德支持的。这个逻辑就是:施暴者事先将受害者符号化、非人格化,从而获得了暴行的正义性,才脱敏了暴行本身所带给施暴者的不适感,才摆脱了日常情况下良知和道德的约束。这种“正义施暴”“有道伐无道”的逻辑,在陆川的影片中是看不出来的,陆川的人物和情节,没有逻辑,只有罗列。

这样的逻辑适用于一切群体性、制度性的暴行:从古代中国的人殉,到玛雅人的血腥祭祀,到纳粹的“彻底解决”,到“古拉格”群岛,到南京大屠杀。。。。将某个阶级、某个社会群体、某个民族帖上“非我族类”的邪恶标签,对方便可以不被视作人类,对其屠杀,就可以伟大光荣正确、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暴行就成为一种义举,在这种意识形态中,人性固有的恶得到充分的释放,却又披着善的外衣,而人性固有的善良、怜悯、理性等等,都统统失灵。

这才是莫大之悲剧,比巨大的人身伤亡更大的悲剧。

除了那些赤裸裸的开膛破肚血雨腥风的暴行,支持这种暴行的逻辑也会表现为强度较小、但可能时空范围更大的隐暴行——歧视、冷漠、排斥等等。五道口小资们对乞丐的妖魔化、我的右派朋友对北川自杀官员的不屑,都是这种隐暴行的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南京大屠杀的病毒无所不在,各种形式的南京大屠杀无时不在进行。这种打着正义的旗号将某个人群符号化再加以迫害的毒素,如果不得到认真的清算,那么,原始意义上的大屠杀今后会一再发生。

3.再说整个构成,先是男人怎么被杀光,然后女人怎么被蹂躏,接着就是汉奸的产生,继而良心发现被枪毙。先说说男人怎么被杀光的,我想陆川这个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肯定读了好多遍中国现代史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否则,他怎能如此相似的把文字变成了画面呢,譬如两个日本军官杀人比赛,又如把大批人赶到江边机枪扫射,还有讲大批的平民和卸了武装的士兵活埋,活活烧死等等,用黑白画面来重现历史,只可惜这么大的现实场面在电影中只表现出一角,更多的是人们对其他部分的想象,画面的单一与拼凑,简直就像是思维混乱,不知所谓。。。刘烨在这段的最后部分带着文艺青年的表情出现,我只想说,不错,他很帅。

说起女人,我实在无言。看到很多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导演往往会选择以点盖面,因为赤裸裸的画面不仅会对先人的不敬,也是对后人的伤害。陆导演觉得味道不够重不能让人家记住,所以,不断的出现女人被强奸,而且不断的被强奸、轮奸,再加上一直晃动着没停过的镜头。也罢,历史本来就这样,也不能怪我们的导演,好歹你在给我们复述这段伤心的历史,可你不知道的是,我们从电影中看到的是中国的无能与悲哀。我们在干什么?不断的去挖掘伤心的坟地……这个唐先生操着怪里怪气的吴语跟老婆嘀咕嘀咕,因为没了拉贝的保护,便变着法子投靠了小日本,走上了汉奸的道儿。最后,他并非良心发现才改头换面,说是小姨子被拉了去做慰安妇,后来疯了被小日本杀害,再后来拉贝带了他们夫妻离开,他终究把逃生的机会给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交接很奇怪,最奇怪的是他留下后就直接被带到了法场,这是为什么呢?屠城是为了毁灭侵略的证据,不只是为了杀人而杀人。难道两个小时的时间不够你把这段本来就垃圾的一个故事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