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曹操和刘备形象如下:
1、历史上真正的曹操是一位乱世枭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历史上的曹操在政治是很开明,加强中央集权,用人唯才是举,打破士族门第的观念,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其所统治的地区社会和经济都得到了恢复和稳定的发展。
他在政治上的功绩是不可以磨灭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政,对当时的社会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他先是在徐州战役中击败了吕布,又击败了强大的袁术,还把刘备赶回了长江以南;而后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实力最强的袁绍,一跃统一了中国北方,可谓是百战百胜,是三国前期最大的赢家。
2、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一位仁义明君
刘备成长于市井之中的刘备,个性很独特。他的求权欲望极强,而且抱负非常远大。他不喜欢读书,但喜欢虚心向他人学习,好结交。“喜怒不形于色”,十分谦逊有礼。
他凭着个人魅力集结人才,建立起了一支武装力量,并得到了关、张二人的加盟,三人结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一段旷世情谊。他非常平易近人,常与身份低微的人同席而坐,同盘而食,因此获得很高声望。
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刘备率领他的部属参与到了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中。在兵败的情况下,他以诈死得以存活,被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封为中山安喜尉。
他出身低微又年青气盛,难以跻身权利高层,又忍耐不了仕宦生活的约束,很快便受到了免职的威胁。在得知官位不保的情况下,他不计后果的带领手下痛笞朝廷命官督邮,弃官亡命,以发泄内心的不满。
总之,青年时期的刘备,就是一个怀揣满腔热血豪情,却没有远大的政治目标,具有侠义心肠还有些鲁莽的草根英雄。
中年以后的刘备,为了追逐梦想,到处颠沛流离,备受磨难。尽管如此,他一直没丢失宽厚仁义的做人原则。
有一个关于他“仁德”的经典故事,说一个叫刘平的人和刘备有些恩怨,就找了一个刺客去刺杀刘备。结果刘备很善待那个刺客,刺客不忍心杀这么仁厚的人,就放弃刺杀并对他告知了实情。
刘备的行侠仗义、乐善好施、善待下属,让他在乱世中,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并逐渐有了自己的威望和名誉。
但是没有强大的社会背景,使得刘备无法如曹操、孙权那样发迹于父兄的基业,而其草莽旷达的个性又使其无法忍受仕宦生活的约束。因此,刘备的创业道路注定充满着坎坷与艰辛。
艰辛几乎伴随了他全部的创业生涯。他曾在十三年中四次失去妻子。不难想象,在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这是何等的耻辱。
还有一件事就是他打仗运气很不佳。有人曾做过统计:刘备参与的战争共有25次,失败16次,胜利9次,其失败的次数,占到总战争64%。
其中,刘备亲自督战或指挥的战争19次,失败10次,占失败数的62%。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刘备在创业史上败多胜少的确是一个事实。
综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刘备。他不是圣人,他的身上既有常人的优点,也有人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他宽厚仁义,性格坚韧,但运气不算好。
扩展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百度百科-刘备
百度百科-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