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几天早上听到警报鸣响,为逝去的生命默哀,感慨于生命之轻,想写些东西记录下,希望时过境迁,还能想起在某个时刻触及内心的所感所想,一直想着给自己现在的状态加个slogan,写作“心之所向、野蛮生长”,能在多年之后“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在家时间长了,很多事情就成了“日常”。有天我躺在阳台边的沙发上,三四月的风温度刚好,强调温度这点这很重要,太冷的话本能地想要取暖会忽略感受,太热心容易浮躁不能思考;背景音乐也刚好是“起风了”,歌词连在一起变成一幅画,缓缓映进了心里:一个懵懂少年怀着对大千世界的好奇,背着行囊,走过世间一遭,见过众生天地岁月,自拔于世界之大、沉溺于其中梦话,不得真假、不做挣扎、不惧笑话,心中万般流连,暮年回到家乡,晚风吹起鬓间白发,回忆往事,随风逝去,还好初心依然还在,保持着对世间一切美好的向往,安详地睡着了,像是孔夫子临终前的“ 自觉可安然去也 ”。经常会被自己的想象感动,加一些特定的场景和故事,总和朋友开玩笑想写一个小说,然后再拍成一个电影,也算留一些“精神”在人们的记忆里。我总试着去追求那种岁月静好、往事随风、从容淡定,近些年多多少少读了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反复咀嚼之后,有了自己对人、生命、立身处世的一些思考,尝试从哲学的角度把理解写下来,不是哗众取宠,只求个怡然自得、自足自乐。
做科研尤其是工科做久了,思维会变得偏向理性,引用导师的话是说生活和科研是一样的,需要有条不紊、逻辑清晰,写这种心得随笔也是事先列好框架,人的思维习惯真是可怕,本应是感性的体会,最后还是引经据典,试图将一种感受有逻辑地诠释,不禁感慨“人类真是矛盾的集合体”,虽然别扭但是有趣极了。
关于人的本性
酷爱二次元文化的我,后来长了几岁,对原先欣赏的渐渐觉得索然无味,有幸“打破次元壁”去关注了很多日本的影视题材和文学。日本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度,大大满足了一个少年的猎奇心。借用一句评判日剧的话,相比美剧的感官刺激和韩剧的庸俗浮夸,日剧最了不起的是:勇于面对不伦、畸恋、凶杀、家暴等人性之恶,告诉你人生有很多活法——你可以不同意,不赞成,不喜欢,但你没必要反对。中国从上峰到群众都在孜孜不倦追求所谓“正能量”,其实凸显了社会的一种变态,千篇一律的国产电视剧,是一种文化的倒退和愚昧。
除了日本文学或者影视题材,其实都在古今中外有迹可循:诸子百家中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天主教中“七宗罪”—— 色欲、暴食、贪婪、懒惰、暴怒、嫉妒及傲慢,每天都会向神父祷告自己的罪:弗洛伊德向人们揭示了“人生而自私”,以及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节”等等。我不想去争辩“性善”“性恶”,而是把人生比作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比如为了迎合别人你变得怯弱、不敢轻言拒绝,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心生嫉妒,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你变得虚伪,面对众多欲望你变得贪婪…佛说“成佛要去除业障和心魔”,也大概是这个意思。 人性的弱点,终究源自内心的软弱,摆脱人性的弱点,除了内心强大,别无他途,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的自我完善,就是一个人的生命之旅。
关于人生的本质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西西弗斯的人,他为了逃脱死亡之灾,对死神哈迪斯耍手段,最后被发现后被施予了最严厉的惩戒。在地域,西西弗斯被罚将一块必须用尽全力才能推动的圆形巨石从山脚一路推至陡峭的山顶。地狱灼热的烈焰在四周熊熊燃烧,西西弗斯一有松懈,巨石便一刻不停地滚回山脚,一切必须从头再来。当他用尽力气,好不容易将巨石推到山顶,自以为能得片刻喘息,没想到无情的巨石又一次不可阻挡地轰隆隆退回原地。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西西弗斯年复一年拼命推动巨石的画面和我们的一生何其相似,小时候上学,上完学找好工作,找好工作有个好的婚姻,结婚生子,你的儿子继续[上学 工作 结婚生子],有时竟有种忍不住一声叹息的伤感,难道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无尽的围城?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直到后来我发现,对这个问题先哲们有着超越时空的精神***鸣:
叔本华是悲观的,他说人生没有意义,就是欲望的集合,欲望满足了就空虚,在痛苦和无聊中钟摆,结局是死亡;尼采读了叔本华的书,辞掉了工作躲在深山老林里,绞尽脑汁想到:人生虽没有意义,但是探求人生的过程本身是有意义的;莎士比亚借《麦克白》之口这样解读,生活就像傻子将的故事,满是聒噪和狂怒,却没有意义;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你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王小波似乎也明白了,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才真正为你所有,其余都是片刻的欢愉与不幸。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终点: 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但追逐人生的过程却是意义非凡。
学会承受生命之重,如同西西弗斯的巨石,或许那不是命运的责难,而是人性的考验,唯有这样的沉甸甸才能驱散轻佻与浮夸,填平无底的欲壑,才足以唤醒我们对平淡生活的珍惜。好朋友曾对我说“没有不幸,就是幸福”,能拥有琐碎的苦恼,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所以 细细回味生命的重量,其中必定包含恩赐 。
围绕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哲学作为人类一切思维的基础,众所周知有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从时间维度去分析,即讲人的现在、过去和将来,我更喜欢用“自知、自律、自由”的层次去理解和解释。
自知 ,认识自己是人类作为一切智慧的起源,两千年前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石柱上就镌刻着这样一句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一个人只有知道了“我是谁”,才能知道“我到哪里去”,外人无法解答,欲望越多内心越难以平息,只能真正了解“内在于我们的东西”,它决定了我们的心灵、精神、灵魂、人格,我们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之中,面对诸多的欲望,知道自己能得到的,也对求而不得的能够释怀。
自律,绝对的自律会得到相对的自由 ,康德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当你想放纵、为所欲为,是选择做欲望的奴隶、得到短暂的快乐,还是战胜欲望的诱惑,依旧保持着对自己的认知,为了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控制自己,我很讨厌总把“及时行乐”放在嘴边,其实是一种对自己妥协对欲望认输的借口。
我认为 精神自由有三个境界,上瘾的短暂满足感(多巴胺)、完成事情疲劳之后的成就感(内啡肽)、时间空间与心灵的***鸣(多种激素) 。第一种是及时行乐,为了逃避“生命之重”,找些“瘾品”暂时忘却,刷手机、打游戏、喝酒吸烟、吸毒、sex,医学上分析当产生这些行为时人体都会分泌多巴胺,我把这归结为低品质的快乐,因为你发现做完之后依旧空虚,依然需要面对现实。第二种是你经过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变换之后,完成某个事的成就感,分析指出此时人的身体会分泌内啡肽,虽然劳累或辛苦,但是心中很是满足,得以慰藉,特别指出人们在跑步和健身之后会加速内啡肽的分泌,或许这就是现在全民健身呼声这么高的原因吧。
第三种是静下心来,寻找生命的意义,着眼与一草一木和此情此景,用心感受,找到你的精神与时空链接点和***鸣。比如当你下班途中,走在林荫大道上,慢下步子,观察落叶,看它们缓缓飘下,窥探它们的身姿为何,从而感悟到生命的更迭与轮回,或者演化成人类的进化的眼光,那么这场散步就有意义,找到了人文的背景和底色;有天晚上仰望星空,天地间一尘土,沧海间一沙鸥,瞭望满天星辰,灵魂翩翩起舞,遂与身边的一草一木乃至整个宇宙交融编织,感叹造物主的神迹,一泻而下,每滴掉落在身上的水滴仿佛都折射出几百万年的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夕阳西下,你能想到暮年的自己看着黄昏的地平线,回望一生,想起那些流淌在记忆深处、值得一生铭记的人和事,最后你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欣慰安详。
人生修炼的准则
孤独是必经之路,学会享受孤独。 人其实生而孤独,后来进入喧哗世界,能抽身于人声鼎沸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自己对话,与万物合一。孤独总在催生思想,灵感总是给孤独者特别多的厚爱。思想者千差万别,而他们往往有一个***同点:他们的思想在孤独中萌动,在孤独中酝酿,在孤独中降生,在孤独中历久弥香。孤独和寂寞是孪生兄弟,都是孤单的孩子,人类是群居生物,对落单的恐惧会格外催生孤独和寂寞。现代社交往往有两种类型,要么是利益驱动下的人脉构建,要么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前面讲到精神的自由,而享受孤独则能得到一份心境平和的自给自足、清明安和而无所外求的精神圆润,慢慢丰盈你的灵魂。
欲望执念与断舍离。 对情不要太过执念,佛说,浮世尘缘,一生一灭,拈花一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瞬便是永远。爱是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每个人出现在你生命中都不是偶然,都会教会你些什么,若无相欠怎会相见,感恩每个陪你走过一段时间的人,缘起则聚、缘尽则散;对名利不要太过执念,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名利要追寻因为人们要生存,但不要放弃做自己,自尊自爱自知始终是你作为人的底线,否则你只是活得浑浑噩噩。有趣的例子是看了加缪《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对母亲的死无动于衷、甚至到了自己生死关头,还能想象自己被处刑时民众的神情,漠视常人和社会,漠视上帝,将自己置身事外俨然成了上帝,以上帝视角看待一切,真是抽身于世俗的极致(太极端…)。去年开始流行的“断舍离”,有点给欲望做减法的意思,很适合饱受欲望挑逗的年轻人,不仅是外部的欲望,也有内心的欲望,欲望太多,执念太深,求而不得之后人们无法释怀,因为倾注了太多努力和心血,心有不甘,现代人家里、网络充斥着无用信息,侵蚀着我们的精神,我很怀念当年没有手机的时代,虽然闭塞但人没有今天这么累,尽量生活从简,衣食住行从简、欲望从简、接收的信息从简,这两年我总和别人说,我对知识的欲望太大,窦文涛在聊“低欲望社会”也说自己作为主持人的思维导致他无论什么知识都想明白,晚上睡不着觉,这也是一种执念欲望,给思想和物质断舍离,对情和欲望减少执念,是人生修炼的又一境界。
对自己坦诚,对别人坦诚,对世界坦诚。 其实这部分可以归结到“自我认知”的结果,就是接受自我,放开自我。当你对自己有了清晰的定位,你就不会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弱点而变得虚伪,接受存在着这样那样缺点的自己,无论你变得优秀或是落魄,都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都有人待你如初,也有人一开始就发现和你不是“一路人”而排斥你,所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从而宽以待人,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世界上同样也是分你喜欢或者你不喜欢的,亦或是发生到自己头上时,先是接受而非抱怨,工作生活中出了问题先是冷静地接受,再去想解决的方法,才是立人处世之道。又要提到陈果老师的那句“我自风情万种无世无争”,活出真实的自我,喜欢现在此时此刻的你,深爱自己,才能在芸芸众生之中,开出不一样的颜色。
今年或者明年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记得小时候,大人问我,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我倒没有写下快乐,只是脱口而出说,我要当科学家,后来发现和弗洛伊德解释的一样,儿童时的很多执念会变成你成年之后的梦想,我很庆幸到现在选择还在追梦,也会无数次的质疑自己,也很常一个人感伤、痛苦,花时间思考这些东西是不是好的、浪费了大好时光,但是当我反复咀嚼这些文字,和你内心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鸣,我觉得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自由,带有一种幸福满足,会静下心来想想我自己、想想你这接近三十年的经历,还有将来如何坚定地走下去,终究是有意义的,心之所向、野蛮生长。
ps:谢谢陈果老师的书,认识了尼采和叔本华,学一点哲学还是对身心有点用的。
Lucien
20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