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妈妈,妈妈,回来!”接着隔壁就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
程程赶紧跑了出去看孩子,隔壁家是程程的公婆家,一进到屋里,孩子的奶奶就笑着说:“他叔叔跟他开了个玩笑,说妈妈走了,不要他了!孩子本来玩得好好的,听到这就开始哭了,哈哈~”
程程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很想破口大骂,但是大过年的,也就住几天,何必翻脸呢?想想还是算了,抱起孩子回到自己屋里。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导致孩子把程程看得紧紧的,上个厕所,孩子都要跟着一起去,有程程在,孩子就能踏踏实实在奶奶家玩很长时间,程程不在,孩子玩一会就要找妈妈。
程程很担心,孩子都两岁半了,还是这样黏妈妈,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生命时报》曾经发布过一则这样的报道,是关于 “你最讨厌的逗小孩的方式” 的统计,其中 “你妈妈不要你了” 这句玩笑以19.36%的数据位居第一。
我们身边有太多长辈喜欢用这句话来逗孩子,看到孩子害怕得大哭,他们却在一旁哈哈大笑。殊不知,这种把快乐建立在孩子恐惧基础上的玩笑心理真的让人气愤。
“妈妈不要你了”短短的6个字,不仅仅是恶意传达错误的信息,对孩子更是造成了莫大的恐惧心理,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很容易会相信别人的话。他们不懂,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真的,但是他们知道什么是分离。3岁之前是孩子的对妈妈的依赖期,他们害怕妈妈离开自己的视线。如果身边家人经常对孩子开这样的玩笑,只会不断地强化孩子的这种恐惧心理。
如果有一天,妈妈真的需要出门办事,孩子只会觉得妈妈真的不要TA了,真的走了。尽管妈妈回到家,也消除不了孩子的这种恐惧心理,只会让孩子更加忐忑不安。
但是当面对亲朋好友的这种玩笑方式,作为孩子的妈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更合适呢?
1. 当即当时给孩子一个解释,消除孩子的不安和恐惧心理。
当别人对孩子说“你妈走了,不要你了”,妈妈要立刻对孩子说“妈妈刚才在忙(比如洗衣服,做家务等),没有来得及陪你,妈妈这不是好好地在你身边呢!”
或者是你要出门,不得不让家人帮你看一天孩子,你要给孩子一个时间限制,比如说,下午几点就回来接孩子,让孩子心理明白,你还是会回来的。
2. 鼓励孩子否定他人的说法
及时鼓励孩子进行反驳,你可以模仿孩子的声音说:“不是这样的,妈妈才不会走!妈妈最爱宝宝了”。
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如果别人说了让孩子质疑或生气的话,教孩子学会说“不对!”“你再这样说话,我不喜欢你了!”让大人明白,自己的话会让孩子讨厌他,从而知难而退,而不是持续开玩笑。
3. 带孩子离开现场
当孩子因恐惧大哭时,妈妈要抱着孩子离开现场,离开那种大人还沉浸在玩笑的场景当中。接下来妈妈要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一再重复“妈妈爱你,妈妈不会离开你”,并且拥抱孩子,亲亲孩子,让孩子重新获得安全感。
孩子太黏人,多半是身边家人跟孩子说的这句玩笑话,“你妈妈不要你了”,就像一把利剑,刺伤孩子的同时,也刺痛着妈妈的心。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比妈妈更爱孩子的了,离开全世界,也不会离开你,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