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查了一下这事儿,仔细看了微信对话的内容,发现好像不是提问中说的如此简单。这个提问中,有个预设,就是老师怼家长,把责任都推到老师这边了,自然也就老师的错了。
首先,根据网上的报道,尤其是微信群聊天内容的截图,我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的确太多了。
看得出布置的作业都是比较机械的,包括抄写课文和抄写作文,读5遍课文,阅读不少于8本书。量的确不小。因为不光光是语文啊。再加上数学、外语等,如果都是类似的量,那的确不小。曾经和一位在中学里工作的朋友聊天,他就说到,现在有些学校的老师布置作业,压根儿就没想过让你全部完成。想要全部完成几乎不可能的。我的天啊,这都什么世道。我在大学教书,一门课布置3次作业,学生就会有意见,学评教就会说作业太多。
其次,老师说话的语气和态度的确有问题,这位家长说的也不好。
尤其是那个数学老师,一开口就指名道姓某某学生作业的完成量是全班最少,在家长群这样说,很不好。让孩子和家长丢脸面。班主任说家长扰乱了群纪律,说大家不想看这位家长发表言论,似乎也有点过。作为老师,应该与家长和孩子感同身受啊。
当然,家长也不要觉得老师的工资就是家长交的学费。其实学费只是办学经费中的一部分。
考虑到双方都有一些情绪,又是在群里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难免会让人产生歧义和误解。
第三,问题的关键还是讨论了一万遍依然得不到解决的:我们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
这个问题是个综合性的问题,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老师只是一个因素,这是社会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中小学累成狗,大学闲得慌,毕业就失业了,到头来还是啃老。这是很不正常的,但却成了当下的现状。难怪四川省教育厅为了给学生减负专门推出了“十严十不准”,值得全国学习并好好执行。当然,这个问题没那么好解决,中国社会处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啊。社会发展快速,但竞争激烈,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依然远远不足,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基本上还是升学率、考试成绩、比赛成绩这些显性量化的指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