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基本每年春晚的舞台都离不开相声,说起相声大家都会想起很多名家,像侯宝林、马三立老一辈的相声艺术家,还有现在最有名的郭德纲,以及他的德云社弟子。最近走红的陕西相声组合“相声新势力”卢鑫、玉浩等等。相声可谓火遍大江南北。
随着相声的快速发展,相声演员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的同时,也被当时的人喜爱和铭记。但是时光荏苒,当年听着相声的牙牙学语的小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而相声界老一辈的艺术家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个离我们远去,令人唏嘘,昨天,又一位相声名家谢天顺去世,郭德纲发文:天不遗一老,人已是千秋。哀伤不已。
其实相声的起源很早,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在宋朝以前,基本的说学逗唱形式都有了,不过此时的相声处于萌芽期,传播不够广泛,民间的相声基本都是那些茶馆、地摊的艺人谋求一口饭的活计,到了宋朝出现了很多杂剧,有很多的滑稽演出,也就是给大家逗乐的伎俩。此时的相声有一段繁荣期,发展形式也出现了不同的表演风格,像街市的打彻、纽元子、村田乐、社戏、舞斋郎等在当时很受大众喜欢。
到了元、明时期,元朝的杂剧、明朝的传奇、成了时尚,此时的相声一般作为附庸,曲折发展,不过在民间或者明代的宫廷里,仍然有滑稽说唱的身影,明末,出现了“隔壁戏”,为曲艺形式中的滑稽表演做出了有力的支援。名丑和说书艺人都是当时相声发展的重要组成。人们闲来无事,也喜欢到茶馆听书。
到了清朝,相声一度崛起,《红楼梦》中运用了相声与象生的字样,这说明在民间,一直活跃着象生的伎艺。清代的戏曲最著名的当属京剧,不过相声的发展也呈现出水涨船高的势头,时曲、俗曲没有到乾隆时中断,只是因为后来随着国力的衰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家国飘摇,谁还顾得上这些逗人开心的事呢?
由于动荡的局势,文人和艺人的合作也不太紧密,冯梦龙可以编笑话书、编新民歌,却不会想到编相声了,不过此时以说为主的评书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在封建文人眼里,以伎艺为主的滑稽表演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相声艺术家也只好与时俱进从评书和笑话书中取经,这都是清末民国初的事了。
民国局势更加动荡,军阀混战,苦不堪言,只有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相声的发展才可以说是正式被人们认可,相声真正成为了一种职业、一个专业、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此时的相声也更加注重内容,重视讽刺、同时也结合当下推陈出新,出现了一些好的相声段子,比如《昨天》、《卖猴儿》、《一贯害人道》以及三中全会以来的《舞台风雷》、《照相》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声完美的与新中国的发展相结合,新相声是人民的喉舌,为四化,为人们的精神文明构思,在创作形式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相声艺术家门大胆尝试,开辟出很多新奇的艺术形式。
此时出现了很多名家,解放前,相声的优势从北京转移到了天津。不进天津,都不算登堂入室,这之中著名相声艺术家张寿臣,他与万人迷合作,在20世纪20年代,曲艺在刘宝全的余晖下还可以和京剧一争高低,万人迷也是曲艺出身,不过他为人比较低调,也不爱那些热闹场,张寿臣的父亲是个说评书的,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张寿臣也练得一嘴好口才。
张寿臣先后从师焦德海、李德扬(万人迷),以说口赢得了听众们的喜欢,同行都称他为“相声大王”。这其中单口相声是他的拿手绝活,这其中他创作的《日遭三险》、《巧嘴媒婆》、《娃娃哥哥》、《五人义》深受观众的喜欢,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小神仙》,把老北京市井生活经他巧嘴一说仿佛那画面就在眼前。当时与张寿臣同时的相声名家有北京天桥的云里飞、赵霭如、常连安、马三立、常宝臣等。
至于出生于1917年的侯宝林,他由于家境贫寒,三岁就被生身父母送给一个厨子,为了生计,他十三岁就拜师学唱京剧。由于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他对生、旦、净、丑、末都能上口几句,京剧的唱、念、做、打的底子也为他日后的说、学、逗、唱增添了光彩。
后来侯宝林拜师朱阔泉,正式走上了相声之路。解放后,侯宝林的艺术天分被完美的释放了出来,他舞台语言俏皮精粹、情趣高雅,谐而不俗,赢得了很多人的喜欢。他的创作和表演相结合,展现出了新的艺术面貌。其中象《婚姻与迷信》、《夜行记》、《妙手成患》都广为流传。
相声的快速发展期和我国的发展紧密结合,为了进一步促进相声艺术的繁荣,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1980年五月召开的相声创作座谈会上,提出相声要讽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思想、旧事物,同时要提高相声的趣味性,反映人民的生活。
当然现在相声已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从一路走来,相声界的老一辈艺术家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去完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与传播相声,相声的表演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一般有三种: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
我们一般看到的两人往台上一站,一个逗哏一个捧哏这就是对口相声,也是最流行的一种,当然目前单口相声表演家也有著名的方清平,就是一个人说,大家听,像讲故事一样,但又富有戏剧性。随着发展,像现在的“相声新势力”他们一般结合了时下最流行的表演方式,和观众喜闻乐见的表演方法,也深得观众们的喜爱。
相声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希望这种艺术一直流传下去。给更多的人带来欢乐,我们也敬畏老一辈的艺术家为艺术做出的贡献,斯人已逝,就像郭德纲说的:天不遗一老,人已是千秋。愿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