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年少轻狂、理想浪漫的少年时代。叶培在《白衣飘飘的年代》里低吟浅唱,“当秋风停在了你的发梢,在红红的夕阳肩上;你注视着树叶清晰的脉搏,她翩翩的应声而落”。许巍在《曾经的你》中由衷感慨,“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那个时候,你我都是无忧无虑、阳光明媚的少年,心里怀揣的都是光辉传奇的英雄侠客梦或甜美温馨的城堡公主梦。 校园生活的时光里,尤其是在中小学时代,我们都会相信,将来自己长大了,一定能够成为科学家、企业家,或是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人民警察。
至少,我们也可以成为挺直腰杆、热情拥抱平凡生活的人。而鲁迅先生笔下那些凄凉麻木、卑微懦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小人物,我们是断然看不上,也觉得离自身很是遥远。
然而,时光流逝,当父母一年年老去,而我们一步步终于长大,才恍然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的明媚与童话,更没有那么多的诗词歌赋与风花雪月,有的只是小心翼翼、鸡毛蒜皮,甚至是手忙脚乱、鸡飞狗跳 。
现实 社会 ,成年人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容易”这两个字。更让人心酸与难过的是,在生活的重担与打磨之下,很多时候,我们恰好活成了当初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
同学之谊、同窗之情是最纯粹的情谊。在单纯快乐无忧无虑的校园时光里,无论你是来自偏远农村、乡镇,还是来自大城市的富裕家庭、高干子弟,大家都没有太大距离与隔阂。同在一个教室里上课,一起在篮球场欢呼雀跃,一起在校门口的路边摊摊吃串串。
然而,毕业仅仅不到10年的光景,那个在校园里考试总在及格线徘徊的同学小王,因为父母的安排打点,已轻松进入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进的单位,并早早得到了提拔,已坐在部门经理的位置上。而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却经常被领导批评“拖了单位的后腿”,在公司的走道上偶尔碰到小王同学,你也会无意识地恭谦地低低头,叫一声“王总好”。
在这一刻,你突然想到,这一场景,和初中时的语文课本上,闰土毕恭毕敬地对儿时的小伙伴叫的那声“老爷”,多么相似。闰土曾经是一个多么有灵气,朝气蓬勃又聪明的少年,他自在随性舒展,本来应该能够活得潇潇洒洒。然而,生活不是童话,他的家庭条件与成长环境,束缚了他的发展,他也无力打破阶层与经济条件的局限,最终只能在生活面前,弯下脊梁,眼里也渐渐失去了年少时的光芒。
而你,也曾拥有许多英雄的梦想,好像黑夜里面温暖的灯光。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什么少年意气,什么年少轻狂,早就已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现实的生活中,只是一个被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和养老压得喘不过气来,却还只敢自己偷偷在外面偶尔抹一把眼泪的中年男人。
你也曾多次想要奋起改变现状,改变现在糟糕的工作与沉闷的人生。你多次浏览招聘网站,但是最终并没有投出一份简历,也没有立刻辞职,说走就走的勇气。你一直想着要提升自我、不断精进,你买来了考研的书籍,也网购了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辅导资料。但是最终,考研报名最后一刻你给玩忘记了,考公务员的资料你只翻看了前5页。
很多时候,改变之所以很难,不是事情本身真的有多难,而是改变自己很难,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模式难上加难。最悲哀的莫过于,明明都没有付诸行动,没有全力以赴,反而安慰自己别人也都是这样的,宽慰自己平平淡淡才是真,普普通通也挺好。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太多的人只是抱怨环境与命运的不公,却不愿真的去深刻反思自身的短板与缺陷。这世上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是使出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断宽慰和原谅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机会,也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想的太多,却又做的太少。如果少一些矛盾纠结,少一些自我麻痹,直面困难、直面现实,迎难而上、持续积累,我们一定不会活成可叹的阿Q,而是定能拥有非常不一样的人生。
人与人之间,至亲之外,其实是极难互通悲喜的。你的悲伤、你的苦楚,在他人看来,可能只是一个故事,甚至只是一声呵呵。
人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谁都难以轻松化解。可人生就是这样,人生就是不容易的。哪怕很难,作为成年人,我们也只能咬牙硬扛着,而且得扛住了。把自己的悲惨境遇讲给他人听,尤其是无甚交情的点头之交亦或路人,只能是徒增烦恼与他人谈资。我们的穷困、疾苦与忧伤,他人是无法化解的,也难以给我们以扶持。
勤奋朴实的祥林嫂因为一再受到命运捉弄与那个时代的压迫,她的丈夫病死、宝贝儿子被狼叼走、自己干活也受到东家的厌弃。她的精神支柱被击垮了,逢人遍喋喋不休讲述自己的悲惨,却根本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反而遭到嫌弃与笑话,最后一个人又冷又饿,死在漫天风雪的夜里。
现实生活不是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易与自己的委屈。有的时候,人处于逆境,可能真的很多事情都不顺利、诸多不顺。考试落榜、失学、失恋、失业、甚至是失去至亲的人,都有可能在同一时间段向我们袭来。但是,我们决不能成为祥林嫂。
万般困境,唯有自强、唯有自渡。当然,如果能力允许,我们的内心,也应该怀有一些热忱,坚守善良,对他人、对 社会 给予更多温暖。
在流量和资本的裹挟之下,太多的网络平台与资讯社交APP上,无良商贩、店家打着夸张的广告,极具煽动与诱惑的推文,把 健康 养生 、消费信贷,还有付费课程一股脑地疯狂推介。
有的“成功商人”说,产品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让消费者相信它是什么。
见过太多的博主与个人账号在推荐一些理财付费课程,标题基本都是极具鼓动性的“从理财小白到每个月躺赚3万,我只用了21天”,要不就是“从月薪3000到理财睡后收入买房两套,我才真的明白,赚钱真的不是靠辛苦”。还有那些刻意渲染消费信贷便宜与贷来美好生活的平台,你们可知道有多少懵懂少年、多少平凡家庭因此而最终分崩离析?
说的资本市场的钱跟白捡似的,说的消费信贷的钱跟白送似的。这个市场的钱究竟有多难挣,消费信贷的实际利率究竟有多高,难道你们真的没有概念吗?这些所谓“理财专家”和互联网消费借贷平台的机构,希望你们能保有一丝丝的良知和起码的底线。
推销人血馒头的行为,固然应该受到全 社会 的唾弃。但是作为个体,我们自己应该做到的,起码应该是多学习、多认知,擦亮自己的双眼,开拓自己的思维与眼界,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不上当不受骗,不成为被无良商贩所收割的对象。
网络世界,隔着电脑屏幕,千里之外,很多时候我们都能感受到某些人的冷酷与恶意。
鲁迅先生的小说里,孔乙己的悲惨,只是看客们的笑料;祥林嫂的伤痛,只是看客们的谈资;阿Q的苦闷,更只是看客们的乐趣。
而今日 社会 的某些看客群体,他们甚至比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更令人气愤。看到有网上报道年轻姑娘受到欺凌,他们会在下面留言一定是姑娘自己没有洁身自好;甚至连国家的英雄他们都要侮辱和嘲讽,以吸引关注与眼球,涨粉、引流、博出位,这样的行径真让人无比心寒。这样的行为,缺乏做人起码的底线。
鲁迅先生的一生,都在为伸张正义而战斗,为唤醒民众而求索。即使时间已经相隔几十年,但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很多人物,在现实 社会 中依然能够找到相似的影子。读懂了鲁迅先生,才算真正读懂了成年人的世界,读懂了现实 社会 。
鲁迅先生认为青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曾在《热风》中写到,“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幸运的是,如今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是充满机遇与希望的时代。虽然成年人的世界充满阵痛与心酸,虽然现实不易、理想易冷,但是只要我们怀揣希望与热忱去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就一定可以让自己和家庭的生活一点一滴地得到改善与跃迁,而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必将变得更加富强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