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一词较早见于中国典籍的恐怕要数《楚词.九章.怀沙》中的“孔静幽默”了,此处的“幽默”当寂静无声讲,现在的许多汉语词典里已经没有了这一词条。现在的“幽默”一般认为是humour的音译,理解为有趣、可笑、意味深长,跟汉语中的“诙谐”一词有些类似。通过影射、讽喻等修辞手法,在善意和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乖讹和不通情理也称为“幽默”。“幽默”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来寂静无声的含义,而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舶来品,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幽默”,“幽默”也已成了一种品位,缺乏幽默感的人,给人的印像是过分的严肃和处事僵硬。“幽默”可以把一个严肃的话题变得轻松:考试一结束一个学生向法院提起诉讼,说班主任侵犯了他的隐私权,爸爸侵犯了他的生存权,法官问他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考试结束后,班主任把成绩告诉了他的爸爸,他因此挨了爸爸狠狠的一顿揍。这个幽默小故事,似乎在笑声中告诉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怎样理解和正确对待他们的孩子。另外一个故事是,乡长和一个小青年在同一家宾馆嫖娼,同时被抓,他们的检查书十分相似,乡长的检查是:我忘记了自己是个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小青年的检查是:我忘记了自己是个普通老百姓,把自己混同于党员干部……。这个故事的幽默在于,他们都认为嫖娼本身没有问题,犯错误是因为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乡长认为老百姓嫖娼无所谓,小青年认为党员干部嫖娼没人管。这个幽默故事,在笑声中给我们提出了从干部到百姓法制观念淡薄的警示。还有一个故事是讽刺教条主义的,抢劫犯逃进了一个超市,探长命令警察封堵超市所有出口,务必擒获,但结果却一无所获。一名警察说,他可能是从入口处逃跑的。真正的令人啼笑皆非,但警察也确乎没有违反命令,因为他们确确实实封堵住了超市的所有出口,就是没有注意超市入口。在笑声中获得警示,这就是“幽默”,生活中的幽默有时也能化解不少矛盾。公交车突然刹车时,后面的人不慎踩了前面人的脚,被踩人怒斥道:“什么德性!”,后面的人笑着说“不是德性是惯性”,一场矛盾冲突就在笑声中化解。王蒙说:“我希望多一点幽默,少一点气急败坏,少一点极端”这话在理。
其实对自己也要有点“幽默”,对自己的幽默就是自嘲,有人说自嘲比自欺好,不论别人怎样笑你,你自己不妨也跟着别人一起笑,让许多尴尬在一笑中了之。台湾艺人兼主持人林峰,长得并不帅气,记得他在一次春晚上说过:我很丑,但我很温柔,这就是幽默,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了名言。阿Q忌讳别人说他是秃子,进而忌讳别人说光,说亮,但你越忌讳,别人越说,好像抓住了你的把柄。有一位秃子就说,我是“聪明绝顶”,“在雨中我是第一个知道下雨的人”,他的自嘲使别人无法再以秃子来恶心他。
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被审查期间,中纪委要他交代问题时,他刹有介事的写道:“省委书记不懂法是个大问题”,他似乎不是在检查,而是在作报告,是在教训别人,这恐怕是高官的习惯,他们已经习惯于教训别人,而忘记了约束自己。教训别人的人常常比别人更容易犯错,这也是一种幽默,我们希望这种幽默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越少越好。正如王蒙所说:“我是说我希望幽默,并不是仅仅为了一笑。当然也希望多一点笑容,少一点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