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太快了。
好好的“横空出世”,转眼变成“横空出事”。
上映 3天 即撤档,票房收入 787万 ,豆瓣上超过60%的人,都给它打了一星。
再看一眼评论区——
建模随意、台词尴尬、山寨、廉价、奇葩、无脑、幼稚......
如果说《上海堡垒》关上了国产科幻的大门,那《木兰:横空出世》估计就把国产动画的大门锁死了。
《木兰:横空出世》就连制作都一无是处:
你看这草率的建模:
页游般的战场:
木兰反派附体式的微笑:
也难怪编剧能开出, 木兰与敌国王子谈恋爱 这样的神奇脑洞。
《木兰辞》中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果敢和英武,到这儿也只剩网络爽文式的功利。
“我在军中只有一个目标,立下战功,封个大官回去。”
哎
就这改编,上映前导演还发博踩迪士尼的《花木兰》呢。
所幸《木兰:横空出世》出事的快。
要是让迪士尼看到国人拍的这版花木兰,那可真就被笑掉大牙了。
多少还是利用了,大家对国漫的特殊 情感 。
毕竟,面对剧本和人物塑造上有明显瑕疵的《姜子牙》。
不喜欢的人,也常常就是一句:
“吹不出口,骂不出声。”
你有点怀疑,这种 “特殊 情感 ” 到底从何而来?
我随便聊几部,自己比较熟悉的动画电影,大家就能看明白。
>>>>做动画电影有多难?
2002年接拍 《风云决》 时,林超贤 (近期作品《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 在内地的名气,还不像现在这么大。
作为一个拍了10多年真人电影的导演,林超贤能有这份自信。
全凭他是个20年的“风云迷”。
然而,在正式开拍后,摧毁信心的事,却接踵而来。
先是 动作场面。
做动画不比拍真人。
《风云决》是武侠风,想要做好打戏,每个人物的一招一式,慢镜头的演示,每场戏的资金如何分配,都要导演亲自拿捏。
林超贤似乎一夜间变成了新人。
但他也犟。
一场2分钟的打戏,硬生生磨了9个月。
然后是 人物设计。
最开始,每个角色的服装都做得很有质感,表面有很多图案。
这放在真人电影里,很容易做到。
可2d动画,牵一发而动全身。
衣着太华丽只要动起来,工作量就会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最终,林超贤放弃了好看的服装,毁容的第二梦也在《风云决》里改成脸上有胎记。
最后是 细节表现。
当被问到拍动画电影,最难的地方。
拍过10多部真人电影的林超贤,只用了6个字:
“想象不出的难。”
打个比方:
同样拍着火,真人电影只要把火点着,然后控制一下火势就好了。
而动画需要用画面呈现火怎么烧,火苗往哪飘,怎么制作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更要命的是,很多时间都要消耗在,与各个分工部门的沟通上。
《风云决》从开拍到完成,前后耗时5年,最终豆瓣评分6.6。
当时的中国动画电影,想要摆脱低幼的标签。
没有成熟的团队,没有规范的流程,甚至连导演都要从真人电影领域找。
《风云决》之后林超贤再没碰过动画,但他还不知道中国动画电影即将 “变天”。
>>>>艰难中崛起
2011年暑期档, 《魁拔之十万火急》 问世。
它凭借宏大的世界观,丰满的人物,以及优秀的制作,很快就俘获了无数青少年。
当日本三大民工漫在国内攻城略地时,《魁拔》的出现仿佛在向观众高呼:
中国动画不再只有喜洋洋和熊大、熊二。
庆幸之余,大家应该还不知道,《魁拔》的诞生经历过什么。
7年之前,有一个叫青青树动漫的公司刚在北京成立。
当时在动画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应聘时,动画师向面试官表态:“为了中国动漫事业我可以去死!”
面试官赶忙劝慰:“这可犯不上,你只要能把结构画准就行。”
动画师脱口而出:“那可画不准。”
也正因此,在青青树动漫决定打造工业体系后。
最初200人的团队,很快就锐减到7人。
可青青树动漫并未因此,停下脚步。
从2011到2014年,《魁拔》大电影接连出了3部,评分部部8分+。
《魁拔》当年的野心很大,大电影一下就制定了5部计划。 (第四部原名《魁拔之梅零落》,第五部原名《魁拔之冲天 槊 》)
可惜,影片的受众是青少年群体,这些初高中生根本无法撑起票房。
再加上三部《魁拔》少有宣发投入,又没有周边回血。
前三部的严重亏损,直接让两部续集被无限期搁置。
17年8月,青青树做了个众筹。
4天之间100万的众筹目标,以370多万收入告捷。
随后,第4部正式更名《最后的魁拔》。
这家几乎最早打造工业流程的动画公司,如今终于有了一线生机。
时间到了2015年。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以下简称《大圣》) 经历4年筹备,4年制作,艰难问世。
导演田晓鹏花光投资,用掉积蓄,向父母、岳父岳母全借了个遍。
直到影片上映的前一年多,资金匮乏的《大圣》才只做了10分钟。
此时出品人路伟的加入,帮《大圣》成功完成众筹。
江流儿被山妖追的段落,磨走了N个动画师;
影片超过80%的段落,经过反复润色。
《大圣》中的山妖
在《大圣》上映后,中国动画崛起的呼声达到顶峰。
为了给优质的国产动画撑腰,无数观众报复性的2刷、3刷、4刷......
最终累计票房9.56亿,是这部片给中国动画电影,找到了新出路。
分析起《大圣》的成功,抛开常提到的精心制作和走心剧情。
我认为是它在用热血主题抓住青年观众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低龄观众。
影片的故事简单,剧情通俗易懂,时长也被控制在90分钟以内。
这其实就是为了照顾,儿童观众群体。
另外,三维动画对盗版资源的抗压力更强,这一点也很重要。
然而,后来谈起《大圣》,田晓鹏说过最多的,还是 遗憾。
部分情节太跳跃,许多想法实现不了,插曲混音太突兀......
可也是这部充满遗憾的电影,彻底扭转了中国动画少人问津的僵局。
因为《大圣》的出现,彩条屋与田晓鹏的十月动画达成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彩条屋也结识了一位鬼才导演——
不思凡。
2017年的 《大护法》 ,凭借暴力的画风,隐晦的内核,直接把动画电影的观众年龄,往上拉了10多岁。
如果说《大圣》是为中国动画,求得了生路;
那《大护法》就为这条路,开辟了分支。
导演不思凡,在开拍前因为动画上的失利,正准备转投漫画。
这部电影,其实是他破釜沉舟的一次尝试。
说起来,意外获得8000多万票房的《大护法》,还真有点野蛮生长的感觉。
不过,它也没那么任性。
比如,片中酷似徐锦江的太子角色,就是为了增加成片趣味性,而后设计的角色。
你可以认为,糙汉外形王子的设计,存在不思凡反类型的恶趣味。
但这个人物,的确为《大护法》的破圈,起到了不小的推动。
一年后的 《女他》 ,触及了国内更小众的定格动画。
从筹备到拍摄,导演周圣崴足足准备了6年。
要问成本?
相机是妈妈送的,场地是家里的小房间,道具基本上都是从同学那搜集来的生活垃圾。
有何付出?
6年间周圣崴累计制作模型268个,拍摄照片58000余张。
这部电影辩证的讨论了男权压制和极端女权,两种均不正常的 社会 形态。
风格上很靠近欧洲超现实艺术家杨·史云梅耶。
思考深度和艺术造诣都挺高,并且还在当年的上影节上拿了奖。
然而过于深刻的议题,以及比较抽象的表达,也让发行公司将《女他》拒之门外。
最后,这部电影只好在爱奇艺低调上线。
我想,它的影响,更多还是在行业内。
《女他》复杂的设计手稿
同时段内,还有黑色风格的 《大世界》。
导演刘健的处女作《刺痛我》就别具一格,被誉为 “中国第一部黑色动画长片” 。
因为风格太独特,一开始根本没人愿意与刘健合作。
而出名后,与他***事过的人,无不讶异于——
这位大佬仅靠一台电脑,一部手写板,就能完成配音前的全部工作。
《大世界》虽然是动画,但它已经彻底改成了写实风格。
别人做动画,都是害怕掉帧,逐帧润色,保证画面的精美。
到刘健这,却常常都是低帧数,有时甚至故意抽帧。
刘健对此,这样解释:
“《大世界》是现实题材,我希望它是有质感、有力量的。”
也正因为这份独特,《大世界》前后拿到柏林、金马、平遥等多个电影节的多项提名。
中国动画电影的这些年——
克服了工业化困难,找到了商业化的出路,开发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还在艺术 探索 上颇有造诣。
于是,2019年年初,综合实力更强的 《白蛇:缘起》 出现了。
这部动画电影,无论是艺术审美,还是文学改编,不管谈水墨风格,还是画面构图。
与此前的国产动画相比,《白蛇:缘起》都是绝对领先的。
这不仅因为出品公司追光动画,是制作过《小门神》、《阿唐奇遇》和《猫与桃花源》的业内老油条。
也因为,影片大胆启用了赵霁和黄家康两位年轻导演。
毕竟动画电影最主要的观众群体,还是在青年。
更年轻化的审美和内容,会更容易被主流观众接受。
《白蛇》导演:赵霁(左)黄家康(右)
因此,《白蛇:缘起》在档期内,遭遇《大黄蜂》和《死侍2》的前后夹击,却依然砍下4.68亿票房。
年轻化的创作者,更容易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他们也更清楚——
现在的观众,更喜欢看什么。
不过,要论谁更懂观众,赵霁和黄家康肯定还是比不过《哪吒之魔童降世》 (以下简称《哪吒》) 的导演饺子。
称霸2019年暑期档的《哪吒》,豆瓣评分8.4,狂收票房50亿,比《疯狂动物城》票房的3倍还多。
人们总喜欢聊“逆天改命”的热血,谈影片对于《封神演义》的优秀改编。
其实不少人都忽略了,《哪吒》在很多地方,借鉴了 老港片 的风格。
因为请不起动作指导,饺子和团队里的动画师苏叶,几乎看遍了成龙和李连杰,包括洪金宝、徐克以前的武侠片也在参考。
前半段的笑料,本身也有不少港式喜剧的影子。
用饺子的话来说:
“老港片的味道,其实很有中国特色。”
然而在《哪吒》惊人的数据背后,你可能不知道——
饺子也有遗憾,因为结尾混元珠合体部分的特效,曾因为拮据的预算被砍了;
与《姜子牙》几乎同时立项,《哪吒》之所以先完成,其实是因为动画公司就要撑不下去了。
而刚刚提到的《白蛇:缘起》,看起来顺风顺水。
作为一部三维动画,它的成本仅有8000万,是迪士尼项目预算的1/20。
即使已经做出了成绩,中国动画电影与迪士尼、梦工厂的差距依然真实存在。
我们年年都能听到,有人喊“国漫崛起”。
但即使像《哪吒》这样价值观普世、 娱乐 性兼备的作品,在北美也仅拿到369.55万美元票房。
换句话说, 中国动画电影依旧没能成功走出国门。
当然,这篇文章还有很多优秀的动画电影没有提到。
比如玄机 科技 的 《秦时明月》 ,有妖气的 《十万个冷笑话》 ,木头导演的 《罗小黑战记》 ......
其实大家做动画的过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既要面对捉襟见肘的制作费用,还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对于许多动画人来说, 游戏 行业的收入往往更高,能留下的基本全凭热爱。
>>>>中国动画人的苦旅
1921年,美术出身的万籁鸣看到美国的动画短片 《跳出墨水瓶》。
这让他一直以来“让画面动起来”的想法,变成现实。
万籁鸣喜出望外,他想做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并立即向创作者询问技术。
然而美方全面封锁动画技术,始终没给他做答复。
回到家,万籁鸣拉来三个弟弟,决定自己研究方法。
万超尘(左)、万籁鸣(中)、万古蟾(右)
7平方米的住所,被他们改成工作室。
省吃俭用凑钱买的旧照相机,被他们改成摄影机。
几兄弟参考了走马灯、皮影戏,没事就窝在家里,整整研究了5年。
终于在1926年,完成了一部短片 《大闹画室》 。
不久后,迪士尼做出了《白雪公主》,在上海掀起观影狂潮。
万氏兄弟暗中较劲,又在1941年推出了动画长片 《铁扇公主》 。
这部长片动画的票房,超过当时所有故事片的票房之和。
当年的中国动画电影,也是在追赶西方的脚步中艰难成长。
如果没有万氏兄弟的坚持和付出,整个中国动画,都不知道要晚起步多少年。
我们对中国动画电影抱有“特殊 情感 ”,喜欢听到有人说“国漫崛起”。
必须承认,这里的确有中国动画电影,近几年进步迅猛的原因。
但我想更多的,还是大家对中国动画人们的敬佩和喜爱。
他们清楚内地与国际水平上的差距,自己打造工业体系:
他们甘愿面对国产动画的窘境,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为中国动画电影寻求生路;
他们不怕资金短缺,不怕费时费力,只怕 “中国动画” 这四个字,会跟不上时代。
虽然有时候他们的尝试,并不能被大部分观众接受;
偶尔也会出现《木兰:横空出世》,这样跟风蹭热度的烂片。
但我想,大家最期望的,并不是出一部动画电影,就听到那句让人耳朵起茧的“国漫崛起”。
而是有一天,我们能向来自不同地方,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信心十足的说:
“看,这就是中国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