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出力不讨好。但有的人性格就是这样,他也不是懦弱,天性就是喜欢默默帮助别人,然而,往往做一些好事,最后却被人误解。
经常做出力不讨好事情的人,归根究底还是他太重情义,事事都会为别人考虑。尤其是对自己的家人,他是会无条件付出的,即使别人根本领情,他也觉得自己应该那么做,就算最后被埋怨他都意识不到是自己“多管闲事”。
不过,他也不是不自知,而是把家人看得太重要,但如果真的有人挑明说他的时候,他就会彻底醒悟。
朋友小宁的老公就是喜欢默默帮助身边的家人,而且经常被人嫌弃,他自己还不觉得有问题,总是跟小宁说一家人不要计较那么多,可是他不计较,别人会较真的,他的帮忙根本不被领情。
小宁老公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他们两家都没有小宁家有钱,但是人家也从没想过占小宁家的便宜。小宁大姑姐的儿子结婚,宁愿跟朋友借钱都不向她老公开口,但她老公却乐滋滋给自己姐姐送去了3万。
他以为自己是好心帮忙,但小宁大姑姐却认为这个弟弟从心底里瞧不起她,大姑姐不好意思明说,委婉地说自己不需要钱,不用别人假好心。其实说的就是小宁的老公,但她老公还不明所以。
小宁回去跟老公说,如果大姑姐没有借钱就不要主动给她送钱,可她老公却说:“那是我姐,我听说她儿子结婚都是跟朋友借的钱,我们条件不错,这传出去岂不是让别人笑话,自己弟弟都不管,让姐姐到外人面前去借钱。”
小宁说,她老公其实更看重自己的面子,总怕别人说他的闲话,所以他就要把事情做到完美,尽量让人挑不出毛病。但他在帮助自己姐姐和弟弟的时候,也的确是知道他们有困难,出一份好心。
不过,人和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小宁大姑姐是宁愿跟朋友借钱,也不想回娘家跟弟弟张嘴,不是她不领弟弟的情,是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事情的考量也不在同一个认知里。
像大姑姐这样的事情,之前在小叔子身上也发生过,可是小宁的老公却不觉得有什么,她跟老公说对方并不领情,但他却说是小宁多虑了。有时候还埋怨小宁太计较,没把婆家人当亲人。
小宁有时候对老公的想法也很无语,反正都是他家的亲戚,他想做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她也没办法。
有一次小叔子升职后请全家人吃饭,中途接到公司的电话先离开了,但是小叔子的老婆在,可她老公看着全家人吃得差不多了,就先去把账结了,而后小叔子媳妇去结账,却得知小宁老公已经结了。
当时,小叔子媳妇要把钱还给他,但小宁老公说自己作为哥哥肯定不能要那个钱,双方也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结太久,就各回各家了。
结果,次日看到小叔子发的微信时,小宁老公愣了。小叔子说:“我家请客,你出什么风头,不要总是觉得你有几个钱就想在我们面前表现,我们虽然没有你钱多,但也不至于靠你施舍,以前有事没事就给我们钱,我们谁差你给那一点,虽然请客时我走了,可我老婆还在,轮不到你结账。”
小叔子字里行间对哥哥都是埋怨,小宁老公的心再大,这一次也看出了自己多管闲事的后果,他以为的好心,在别人眼里或许真的是没必要。
小宁说:“小叔子请客吃饭,中途有事先走了,老公垫付钱,次日看到微信愣了,他跟我说这一次是真的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以前总想着兄弟姐妹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实则,都是他自作多情,不管是姐姐还是弟弟并不觉得他的做法是好心。”
兄弟姐妹之间的帮忙,应该是对方有需要,向你求助的时候,你再出手,不要自以为是觉得你主动,就是雪中送炭,你的好意在自己看来是重情义,但对方未必需要。
人与人之间最舒适的关系,是要有界限感。虽然兄弟姐妹曾经是一家人,但结婚后,就要认清彼此之间的关系,在父母的家里你们仍是一家人,但站在各自小家的角度,你们只是亲戚。
小宁的老公看似是好心,注重亲情,可说到底,他还是为了自己的脸面,因为经济条件优越,他想要在外人心里给自己塑造一个重情重义的“好人”形象。因此在得知兄弟姐妹需要帮忙的时候,他选择主动“出击”,实则,对方的考量是不想依靠他。
兄弟姐妹在结婚前是一家人,一旦彼此有了各自的婚姻和家庭,关系也会微妙很多,特别是跟钱有关的事情上,有钱的那一方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无情无义,没钱的那一方也不想仰人鼻息。
人的感情错综复杂,对于很多事情的处理,也没有一个限定的标准,主要就是看个人的意愿和心态。如果愿意维护彼此之间的亲情,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会对亲人的行为过分解读。
即便是随着各自人生的变化,曾经的家人变成了亲戚,但彼此之间的亲情依然尚存,想要维护好这份亲情,就要保持好自己的立场,该管的事情不要逃避,不该操心的也不必上赶着面对。
做人一定要对亲情之间的界限有一个明确认知,只要做好自己范围内的事情,亲人之间的情分便永不磨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