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周观
VIEWS
本报记者?金晓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无数的品牌和企业接连“躺枪”。
此前,多家外媒曾报道过,因与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的英文相近,风靡全球的产自墨西哥的科罗娜(Corona)啤酒一时间成为了众矢之的。在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上,“科罗娜啤酒病毒”(Corona?Beer?Virus)的玩笑话成为了人们的谈资。后因墨西哥进入紧急状态,科罗娜啤酒也被迫停产。
事实上,因名字的负面联想而受到牵连的不只是科罗娜啤酒。近日,宝马集团旗下的MINI品牌,也在产品配置的命名上险些“躺枪”,并紧急更名。
就在逐步向美国消费者交付新车的过程中,一些细心的客户发现,在新车的官方配置表中,出现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字——Corona?Spoke(花冠轮毂)。这款新车的17寸轮毂设计十分特别,让人过目不忘。但是,在疫情数字仍不断攀升的美国,应该没有人愿意在自己买的新车上看到这个不吉利的名字。
谁都不愿意撞上这样的霉运。其实,在此之前,就有一些汽车相关公司为了避免与热点负面事件产生联系而被迫改名。
2015年,汽车后市场零部件公司ISIS?Performance,就因为同兴起的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英文缩写为ISIS)同名,而后不得不将公司名称改为了ISR?Performance。
2016年,印度的塔塔汽车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Zica的两箱轿车。然而,其名字的发音与逐渐传播并引发全球关注的寨卡病毒(Zika?Virus)十分相似。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联想,最后塔塔汽车也宣布为这款车型改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