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如何适时消除员工的戒备心理?

如何适时消除员工的戒备心理?

[经典回顾]

管理者为了让自己的说服更加有效,适时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对于整个说服过程的成功与否,往往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特别是说服的对象持有顽固的见解时,直来直去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往往会碰壁,遇到这种情况最好能够采用这种方式。

其实,适时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就是说,把对方的注意力从他敏感的问题上引开,绕个弯子,再回到正题上来,这样可以消除对方的戒心,避免陷入僵局。

正如同卡耐基告诫人们的:“与人交谈,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要先讨论双方不一致的问题,而要先强调,并且反复强调你们一致的事情。让对方一开始就说‘是’、‘对的’,而不要让对方一开始就说‘不’。”

[案例分析]

  有个“的姐”(出租车女司机)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对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害怕样交给歹徒300元钱说:“今天就挣这么点儿,要嫌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20元找零用的钱。

见“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发愣。“的姐”趁机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该等着急了。”见“的姐”是个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的姐”把他送到火车站去。

见气氛缓和,“的姐”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一行来。虽然挣钱不算多,可日子过得也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呢!”见歹徒沉默不语,“的姐”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的姐”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300多元钱往“的姐”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走了。

在这个事例中,“的姐”典型地运用了消除戒备心理的技巧,最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巧手点金]

如何消除员工的戒备心理呢?

付诸真诚是消除员工戒备心理的根本,讲求艺术是消除员工戒备心理的关键。

1.付诸真诚

要有一颗真诚的心。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知心贵在交心,交心贵在有心,有心贵在诚心。要能攻得员工的心,首先管理者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渴望有“管鲍之交”那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因为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而相互信任来源于各自的真诚。心理分析专家科罗姆说过:“不常信任别人的人,也就不常被人爱。”也就是说,要获得人心,就得先信任人,先有一颗真诚的心。人心都是敏感的,感情都是相关联的,人们只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信任那些信任自己的人。付诸真诚,信赖他人,不怀疑他人的诚心,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在与员工沟通的过程中消除戒备,产生互动,引起***鸣,达到同频***振的效果。

2.讲求艺术

马斯洛认为: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除物质上的保障外,更重要的还是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安全需求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它的存在导致人有深深的防卫心理,使人猜疑心重、胆怯、脆弱。所以说,警戒心是人的潜意识行为,有“一触即发”的特点,而且一旦形成很难消除。要想把员工的戒备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管理者同时要注重沟通艺术的运用。

1.变直接表白为潜移默化。戒备心理属于人的深层次心理,不轻易在外表显露出来,但它左右控制着人的思维。要消除戒备心,我们不能率直地指责对方,“不要怀疑我嘛!不要对我有戒备心,我是很真诚的。”这种说法只能会使对方更加退缩。心理学有一种理论叫“逆反心理”,你越是努力强迫一种思维进入他人的潜意识,这种思想遇到的阻力就越大。用直接的方式消除戒备心,往往只会产生逆反效果。为此,要消除戒备心就必须通过潜意识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消弥于无形。

2.变“精心准备”为“偶然谈起”。要防患戒备心于未来,就要力免给员工一个精心准备的印象,而应努力表现若无其事的态度,制造偶然遇到的情况。这样,员工会认为你的期望不迫切,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偶然想起来的,从而不会产生戒备心。

3.变说服教育为思想启迪。在用传统理论、先进理念开导员工的同时,更注重用身边活生生的事例甚至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启发员工,让员工通过别人的经验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不引起对方的戒心,可以把自己暂时与对方放在同一线上,甚至用自己“走麦城”的经验教训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再寻找突破和切入点。

4.变居高临下为平等交流。位置的差异最容易让员工产生戒备心。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时要注重沟通的形式,要注意将居高临下的家长式沟通改变为促膝交流的兄长式沟通。在沟通场合的选择上,管理者要走出办公室,走进员工工作生活的实际。管理者要善于及时抓住员工在散步、工间休息、聚会、一起闲聊等各种员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场景适时进入沟通的机会。因为这种沟通场合可以使对方心境轻松,容易增进感情的融合,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员工可以做到无拘无束、心理坦然。

消除员工的戒备心理是一种非常微妙的艺术,只有在工作实践当中不断的积累、探索才能灵活掌握、运用自如,才能使沟通取得真正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