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超市,看到一五六岁的熊孩子大哭大闹地在地上打滚,孩子的妈妈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
原来是孩子想玩超市门口投币的扭蛋机,孩子妈妈已经给他投了五个币了。
但是因为出来的扭蛋都不合孩子心意,孩子要继续玩。孩子妈妈告诉他好多次该走了,但是孩子就是不同意。
看着站在一旁始终硬不起心来的孩子妈妈,我对老公说:“这又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老公笑话我说:“是不是像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了”。
是啊,儿子出生那会,我似乎觉得从身上掉了一块肉,然后心里想着一定要保护好这块肉。
所以对儿子百依百顺,只要有什么要求就一定想办法满足,就算有时候有点无理,我想想孩子还小,以后会懂事的。
直到有一次,儿子三岁多,我带他出去和同学聚会一起吃饭,有一个菜儿子很喜欢吃,他跟我说:“妈妈,把那个菜拿过来给我吃”。
当时我轻轻告诉他,这个菜大家都喜欢吃,你不能一个人独享。
结果儿子猛得一下大哭起来,哄也哄不好,最后实在没办法,我的同学就单独又点了一盘给我儿子。
那一次,我突然发现不能再这么没有原则和规矩了,一直认为孩子还小,大一点自己会懂。
事实上孩子很聪明,知道父母没有底线,才敢一直地撒欢撒野,任性而为。
久而久之变得越来越不像话,最终被父母宠坏了。
很多父母会说,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家孩子被宠坏了呢,我家孩子虽然有时脾气不好,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挺乖的。
当你的孩子出现下面这些征兆时,其实父母就可以注意了,可能你的孩子被宠坏了,赶紧地想办法扭转过来。
01
自私,不愿意和人交往,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
前两天有位妈妈咨询我说,她家女儿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好多次了。
原因很简单,分到玩具后,如果其他小朋友也想玩,绝对不同意。
有时甚至除了自己手上的玩具,还要抢其他小朋友手上的玩具,不给就哭闹。
老师也没办法,好几次都找这位妈妈聊,希望这位妈妈在家里教育一下孩子,要懂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孩子太自私的情况,这位妈妈说,事实上自己孩子在家里的情况也差不多。
有时去小区花园玩,有其他小朋友想骑一下孩子的小自行车,孩子是绝对不同意的,怎么说都不行。
这样的孩子已经很明任何事只考虑自己,也不懂和别人分享。
这位妈妈说,难怪自己女儿总说没有小朋友愿意和她玩。
02
脾气很暴躁,喜欢对人发脾气。
程程四岁了,长得又白又胖,刚去幼儿园时老师都很喜欢他。
后来有一次幼儿园做 游戏 ,有个小朋友不小心踩了一下他的鞋子,程程就不开心了。
虽然那个小朋友说了对不起,还是跑过去把踩他鞋子的小朋友推翻在地。
程程妈妈接到老师电话时,都觉得好尴尬。因为程程在家里就是脾气很不好。
有一点不开心就会发脾气,大喊大叫,有时甚至会摔玩具。
虽然自己也跟程程讲了很多道理,但似乎没什么作用。程程不光对她和孩子他爸发脾气,对外人也是这样。
这种就是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太膨胀了,很多事情已经习惯以自己的想法为标准。
03
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愿意做,家里的事也从不关心。
有个曾经的同事说过一个她儿子的事。说她儿子房间的垃圾桶如果她不去倒,就算满出来了,他儿子都不会主动倒掉。
当然她是以玩笑的方式说的,虽然说得看似很轻松,事实上也透露着一点无奈。
因为他儿子已经六年级了,一个长得比她还高的孩子,连自己房间的垃圾桶都不懂得倒。
想想就觉得很可悲,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希望孩子心无旁骛地好好学习就行,万事都帮孩子做好。
从不要求孩子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自我感觉在支持孩子学习,事实上却害了孩子。
让孩子完全脱离于一个集体之外,养成了一种万事置之度外的想法,变得毫无责任感。
04
对父母和长辈没有礼貌,也不懂得尊重。
之前我们这里有个本地新闻:八岁的小女孩莹莹因为奶奶接她放学回家的路上,不同意给孩子买校门外的零食吃。
小女孩一路回家对奶奶又打又骂,当时看到这个新闻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现在很多孩子因为在家里受宠,对父母、对长辈没有敬畏和尊重。
对他们指手画脚,吆三喝四是常态,说到底都是家里人惯的。
小的时候说这是孩子不懂事,聪明的表现,长大了却真的让父母和长辈有苦头吃。
05
万事先谈条件。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会很熟悉。
妈妈说:“宝贝赶紧做作业,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
孩子说:“做完作业给我看电视。”
妈妈说:“宝贝,多吃点蔬菜,长得高,对身体好。”
孩子:“我吃蔬菜,那你等会给我买奶茶喝。”
这样的对话在很多家庭中跟常见,孩子对父母任何要求自己做的事,首先不是想着去做。
而是和父母谈条件,期望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个满足自己愿望的承诺。
这个时候,父母就被束缚在这个“”等价交换”苦恼之中,是答应还是拒绝呢?
成为很多父母头痛的事,这时候你的孩子其实已经被你自己宠坏了。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的角色确实很难把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摸索前行。
因此当孩子出现这些苗头时,父母应该警惕了,是不是我们给孩子的爱太过包容了,包容到孩子太膨胀。甚至凌驾于家庭秩序和原则、礼貌和道德规范之上了。
因此就此打住,重新考虑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有原则,有底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把孩子从骄横跋扈中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