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廖冠贤的人物轶事

廖冠贤的人物轶事

1931年,中央军委在中央苏区的瑞金,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这年冬天,在红军十二军三十五师一O三团一营当传令兵班长的廖冠贤和其他十几个人接到上级通知,去考红军学校。廖冠贤听到后很高兴,可又有些担心,怕考不上。因为,他是从乡下来的,论打仗,像只小老虎,可是论读书写字,那就傻了眼。他虽然有高小文化程度,可也不知怎么个考法。

主考人是红十二军政治部主任谭政。主要考文化和政治两门。考文化,方法是念报纸、读文件,看能不能念下来。谭主任顺手拿起《土地革命十大纲领》,放在廖冠贤的面前,和蔼地问他:“你能念下来吗?”

廖冠贤说:“试一试吧!”

廖冠贤聚精会神地念了一通之后,谭主任满意地笑了。

接着考政治,有考卷,题目有“什么是帝国主义”、“什么是***产主义”一类的政治常识,每道题目下面,有三四个答案,有对有错,要应考者去辨别。当廖冠贤碰到“什么叫两条路线斗争”这道题时,难住了。这道题有3个答案:第一个是“一条是打高兴圩,一条是打老营盘”;第二个是“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第三个是“既然‘左’倾机会主义不对,右倾机会主义也不对,那么我们站在中间对不对”。他思索了半天,想来想去,认为第一个答案可能是正确的,就划了个圈,结果,闹了个大笑话。后来,廖冠贤回忆这件事时说:“其实,那时我刚当红军不久,对马列、政治理论知道甚少,就只有一个心眼,当兵就要当红军,舍此没有别的出路。”

经过考试,廖冠贤被录取了。1931年12月,他背着背包,从福建汀州来到瑞金,开始了红军学校的学习生活。

廖冠贤进入红军学校后,分配在培训连队政治指导员的四连,而四连连长就是以后成为大将的粟裕。

在“红校”的那段时间里,由于国民党的封锁,中央苏区的物资十分缺乏。党为了培养红军干部,还是尽可能地为学员创造学习条件。每人发了一个笔记本,是用当地竹子做的毛边纸做成的,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每人还发了一支钢笔。教室的桌凳大小不一,很不整齐。廖冠贤却意识到,有这样的条件就该心满意足了,它是战友们在前线英勇作战、流血牺牲换来的。他珍惜分分秒秒时间,刻苦学习,如同大雪天里走路,一步一个脚印。

由于廖冠贤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文化知识,他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治委员、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任第二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兼空降兵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任兼空军后勤部政汉委员,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产党第八、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廖冠贤永生难忘“红校”的学习生活。粟裕在“红校”认真讲课,亲自示范,还针对学员的思想实际,机动灵活地进行教学的情景,经常映现在脑海里。1960年,廖冠贤到广州开会,见到了粟裕大将。廖冠贤问粟裕:“你还认识我吗?”粟裕说:“面熟,但记不起名字了。”

时隔三十年后,两位老红军相遇,粟裕深情地说:“红校四连的同志们,多数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至今留下已知道的,只有你我两个人,我们是幸存者,创业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