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湖与杭州西湖做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保障湖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应该说,瘦西湖的命名,传形得神,妥帖而有妙趣,湖因诗名,可谓美谈。
本诗1、3、4句是重点,一二三句是依据,四句是结论。另外,楼上关于第二句的解释纯属望文生义,断不可听信之,以免被人笑话~~
垂杨不断接残芜:芜是杂草,残芜则更见凄清;至于垂杨,在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就是婀娜。作者第一句就言简意赅的道出了瘦西湖的特点:婀娜清秀;
雁齿虹桥俨画图:没有什么雁齿桥,只有大虹桥。雁齿,原比喻排列整齐之物,后多用于比喻桥的台阶,“俨画图”比较好理解,就像图画一样美丽,这一句是诗中闲笔,仅仅道出了瘦西湖与西湖的一个泛泛的***同点——美丽,整句没有太大意思;
也是销金一锅子:从字面讲,这句不用解释,很好理解,还是说瘦西湖与西湖的***同之处,但这一句是从写景变成说事,是诗中的转承之笔;
故应唤作瘦西湖:结论
第一句写保障湖之“瘦”,写的是保障湖异于西湖之处,是全诗中的传神之笔。二三句一说保障湖之美,二说保障湖之纸醉金迷,都是同于西湖之处,也就是为什也称“西湖”的理由。最后一句,字面平平很好理解,但有前三句作为依据,最后定论“故应唤作瘦西湖”却是平地起波澜,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整体来看,整首诗出彩的地方不是描写,而是作者的眼光、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