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哈佛大学凌晨书馆那个照片是真的吗?

哈佛大学凌晨书馆那个照片是真的吗?

不是真的。具体请看下文,打有重点看。

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这张的确是我们学校一个大家最爱去的图书馆,但是你也可以看出有很多空位,而且大家学习积极性跟中大没什么两样。这里礼拜天晚上人超多,因为大家都把礼拜一要交的论文作业什么的拖到最后一刻才做。。。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

这张不是我们学校的任何图书馆,而是一开始写这篇文章的人随便找的

接着是正文,我只截取了他作了评论的一些段落,加粗字体为他的评论:

日前,两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多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我觉得是人的懒惰和贪玩,如果平时时间安排好一点就不用熬夜写论文了。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如果你真的每天这样的话,那在这里算个怪喀。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我没见过哪个学生不边吃边聊的,更没见过几个边吃边读的。会读书的人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埋在书里。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我们从来没有100个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我去过我们医院,都在看杂志什么的,安静不是因为大家都好学,而是因为是医院。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丽服饰,不见浓妆异彩,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哈佛学生是正常人,正常人享受生活,欣赏校园里秋天的红叶和冬天的白雪,而且平均步行速度应该没有国内快。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也从来不应该是神话,神话只是本文作者的一厢情愿和中韩两国电视剧界和补习界的幌子,摇钱树。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这些不是透过表面的东西体现出来的。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人们: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点,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没那么夸张。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要不然就是之前玩太凶了,要不然就是夜猫子,早晨可能睡到12点。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可怜的笔者。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这到没错。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你确定不是因为喝酒喝醉了?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仅在考试之前,但是那些人一般平时就不太care吃饭这件事。你到了哈佛,你就知道中国高校的差距在哪里了。

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的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是什么让哈佛的学生能以苦为乐呢?我的感觉到,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这里被迸发了出来。

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主要课程,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没有考试,除非你拿honors。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没有这样荒唐的要求,我们学校更希望可以四年里均衡交叉地安排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的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没那么惨,我们一般读个50%已经算很不错了。那个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这个我就不了解了。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贡献您的个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当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没有这么惨,20%的人消失了的话我会察觉到。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本科生大部分的课讨论部分sections都是由良优不齐的研究生主持,有些很认真,但是有一些也教的很烂。讨论的质量吗,也因人而异。以下是一个讨论案例:

Teaching fellow: who fought whom in the opium war

Students: uhh, China, and...uh....uh,,, someone

Teaching fellow: someone

Student: I don't know (and this is something that was taught in class)?

Teaching fellow: Great Britain.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我们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很难让人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努力是对,但是不能死学,哈佛的人并不一定都有多聪明,但是大家都有一些梦想,一些自己独特的东西,一些与众不同的思维

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从未听闻,要知,教授也是会开玩笑的。学生想,那么,我学四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建议笔者不要本科和博士生不分,它俩还是有区别的,颇有用博士生的生活来夸大本科压力之虞。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我们一个礼拜一次吧,大一在那边做份临时internship一个礼拜还去三四次呢。

参考文献:/question/1958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