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建,也是人捧红的。他的戏本人不称赞。为什么呢?因为李树建的戏唱的太过了,太不自在了,他装腔作势太夸张了。特别是程缨救孤,苏武牧羊,清风亭等这三部戏,初听时不以为然,而越听越烦人。比如他的哭腔,哭的可喉咙眼儿的,几乎要把噪子要哭喊破!他的哭唱失去了演戏的意义。不自在。他唯一受人称赞的一部好戏就是顶皇上劝老娘下金殿的那部剧,除此之外无一好戏。
戏,是要求演的要象,要逼真,大不可装腔作势太过,太过则不成戏了。因为戏终究不是真情,稍装一下即可。如哭不可见泪,哈不可可腔。比如他唱程婴救孤中的失去金哥的一段哭戏,那过的超过三百六十度了,过到使人不敢再听!而他这板戏只所以受人称颂,那是不识戏之人的瞎捧而已,只因他的豫西调过门与唱调好听而已。
李树建的戏和金不换的一个模子。金不换的戏一生都在找牛得草老师的感觉。因为他越想模仿牛得草的声音,而越拿捏的过份。均为装腔作势的拿捏声调而失去了自我价值。
豫剧界,本人最不看好的有五个人,即李树建,金不换,王_,小海莲池和申小梅。这五人都是装腔作势太过太过了。金不换光想着要象牛得草,可就是差距大,因为装不出来。小海莲池,声不如父,戏不如父,总想顶上父亲的一角太难了。小海莲池的戏还不如几个打擂的学徒们。申小梅,喉咙砂哑,高音根本就顶不起来,属半截腔,光想学象申凤梅,可差劲太大了。她也不如几个擂主唱的好。而王惠,声音粗旷,后音跟不上,高音部分顶不起,她唱的佘太君的一板戏不如擂主们而不自知。她比李金枝等差太远了,就那有人吹捧把她当成了名家。豫剧若重用这几人,必然落没不可!至于什么军吗,只会登台做评论瞎吹,一生连一部整装大戏都没演过,怎能称起名家名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