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员工的升迁之道—摘自《曾仕强教授教你怎样带团队》

员工的升迁之道—摘自《曾仕强教授教你怎样带团队》

下面有三个要诀,是员工升迁的有效途径:

第一,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还要找时间替上司分忧解劳。一个人只能够把本职工作做好,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探望上司,陪他聊天,替他分忧解劳。上司看在眼里,心里已经十分有数:“这个人被现在的职务弄得筋疲力尽,不能再考虑让他升迁了。”

一个人若是本职工作没有做好,却一天到晚挤在上司身边,陪他聊天,常常问他:“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大家一定骂他“拍马屁”,而上司也觉得奇怪:“不去做事情,老在这里转来转去干什么?我敢叫你帮忙吗?难道不担心你帮倒忙?”

工作做不好,还想替上司分忧解劳,是典型的小人行径,为君子所不齿。

工作做得好,却不知道替上司分忧解劳,是自绝于升迁的大道,不能责怪上司,必须自我检讨。

懂得“兼顾”的人,一方面把本职工作做好,让上司从“放心”到“赏识”;另一方面会借着请示、报告、聊天的机会,为上司分忧解劳,暗示他不但有余力可以办事,而且对他忠诚、关心,值得信赖。

上司在赏识之余,加上常常临时交办各种事宜,逐渐产生信赖感。彼此的关系越拉越近,一旦出现升迁的机会,自然会优先考虑,甚至于极力推荐。

第二,善于体会上司的旨意,帮助他达成正确决策。下属只知道凡事都向上级请示,上司就会觉得这个人不是不喜欢动脑筋,便是害怕负责任,用请示来把责任推给上司。而且请示时常表示自己的无能,因为不懂得怎样做的人,才会处处有问题。可见经常请示的下属,获得升迁的机会并不大。

相反的,自己很有把握,并且口口声声“自己负责”的人,其实最令上司担心害怕。首先上司会觉得“这个人目中无人,自视太高,很容易出差错”,其次则认为他“擅自做主,心目中根本没有上司的存在;既然他看不起我,我又何必照顾他”,同时觉得可笑:“他要自己负责?真是天大的笑话!也不自己照照镜子,他能够负什么责任?结果还不是我倒霉?”有能力的人,常常失去上司的信任,表面上看,好像上司患有“妒才症”,实际上是下属自己“功高震主”,当然死路一条。

“兼顾”的智慧,表现在“自己有把握,却应该尊重上司的裁决权。我必须自己负责,但是事先要获得上司的许可”。

脑袋空空便跑去请示,是开自己的玩笑,让上司看不起。有了主意就擅自做主,是忽视了上司的决策权力,势必引起上司的不满和不安。如果动脑筋,想到好点子之后,带着腹案去请示。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提供上司思考的方向和判断的素材,并且尊重上司掌握的权力。这时候上司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他很有面子,你又容易执行,对大家都有好处。这种人的升迁机会,当然比较大。

第三,在上司面前表现,也要让下属有机会充分发挥。要是你只注意到在上司面前表现,不知道同时要把空间让出来,使下属也有表现的机会,下属就会对你产生很大的不满,背地里讥讽你只会“表面功夫”,专门卖弄给上司看。

如果怕上司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你的下属更加能干,哪一天心血来潮,让你的下属取代你,最好的方式,是和下属建立默契,采取“区隔”的原则:上司不在场,尽量让下属表现,自己则扮演辅助者、评估者、激励者的角色;上司在场时,由自己来表现,希望下属提高忠诚度和配合度,全力证明你的能力和魄力。平常时,只要时间许可,尽量让下属去表现,从工作中增强下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信心;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间不许可,你才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做出有效的决定。

以上三要诀,主要在“兼顾”。不但要顾及上下之间的关系,而且要顾及左右之间的运作。上下左右面面俱到,便会助力多而阻力小,当然升迁有望,而且实至名归。

关于升迁,我有两个看法:

第一,公司里面每一个人都能快速升迁,就等于没有人升迁。这是美国公司应该反省的一点,日本公司里的人升迁得都很慢,但是他们的头衔很有分量。

第二,你有机会的时候,不一定要把握。有人会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其实不然,如果表现得好,以后还会有机会。你现在把机会拱手让给别人,说明你的涵养好,对你不见得有坏处。别人做了这个职位后,做得不好,你可以吸取他的教训;做得好,可以吸收他的经验。初看起来,是别人抢了你的位子,实际上他们做了你的“探路石”。另外,争强好胜的人,往往会引起别人的戒心,结果只抢到了小的抢不到大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升迁固然是种收获,不升也未必是一种损失。胡雪岩当年就曾拒绝过升迁,他原来是业务员,后来升到业务经理。他的业绩一直很好,所以老板就想升他为副总,但他拒绝了。老板很奇怪,职位高了,薪水也多了,为什么不干呢?胡雪岩说:“如果我当了副总,就不好意思常常跑出去谈业务,会失去很多机会与关系。而且少年得志,会限制我的成长,不如在外面跑业务,可以丰富见闻,拓展人脉,对我的成长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