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非我弱 得志莫离群
——王伯群旧藏孙中山书法精品
马邦乐
自古以来,凡是成就一番大事业者,莫不是一生历经跌宕起伏,其情感丰富而深厚,形之于文字、手迹,往往具有常人不可企及的气魄与魅力。文字如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垓下歌》;手迹如唐太宗《温泉铭》、《晋祠铭》,直到清康、雍、乾三代宸翰,皆使览者为之惊心动魄、心驰神往。近代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毕生追求中国的自由平等,足迹踏遍海内外、沉潜往复达四十年,临终之时仍不忘拯救中国、拯救民众的事业,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殷切嘱托。在2013年朵云轩春拍王伯群藏品专场上,四件中山先生为革命同志、民国交通部长王伯群所写的书法作品同时现身,遥想那时势造英雄、中原归逐鹿的匡世气度,不禁令人为之动容。
孙中山先生喜欢题字赠书,其手迹向来为国人所推重,洛阳纸贵,并远及日本,亦备受尊崇。他的书法以行楷居多,对颜真卿、苏轼及魏碑书法兼收并蓄,形成了点画厚重、笔势纵横的个人特色。他以略带行书意味的楷书为常用书体,显示出光明正大、严谨不苟、刚强不屈的阳刚气质和伟人气魄。同时代大书家谭延闿这样评说孙中山书法:“故时贤谓总理之书,深得唐人气韵,流美自然,非力学所能工。至其矜慎厚重,不诡不随,又适如其人焉。……其书不但似苏东坡,而往往有唐人写经笔意,正直雍和如其人,真天资聪明,凡夫须学而不能也。”可谓知言。
王伯群与孙中山结识于同盟会在日本成立的初期,正是这非比寻常的友情,孙中山先后为他写下了 “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 纸本五言对联、“平理若衡照词如镜,垂露在手清风入怀”绫本八言联、《菜根谭》纸本册页、“博爱”绫本条幅。
“让人非我弱”一联用六尺玉版宣写成,约三十余公分的擘窠大字,尺幅之巨在孙氏书法中绝为罕见, 展观一过,那排山倒海般的气势令人折服。其运笔方中带圆,笔底如有雷霆万钧之力,特别注意在长笔画与最后几笔中顿挫中发力,不仅呈现了若望大江东去般的壮怀激烈,其温柔敦厚的韵致与书写内容若合符契,这中国式的刚柔并济,可谓人生理念与美学理念的完美重合。
“平理若衡照词如镜,垂露在手清风入怀”一联则是更为悠扬的华章,字法中多了几分秀逸。古来政治家往往兼有文人身份,此联映照出民国政治家参政之余在书斋之中品评诗文、含豪命素的文人生活。中山先生以所书内容不同转换了面目,大致在行楷之间。如果“让人非我弱”一联代表了孙中山、王伯群作为革命者中巍峨挺拔的一面,此联则如同流觞曲水的文人雅集,将政治家闲暇时的人文情怀自然流露。
《菜根谭》一册,笔调沉着纵横中见儒雅,格调清新,韵味绵长。颜字的宽博、魏碑的雄强在作品中被淡化,潜移默化中服从于行书作品的整体风格。中山先生写下《菜根谭》中的警句“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革命者的成长必然要经历冰与火的考验,二人以此***勉,毕生为此不遗余力,这字里行间透露出革命的任重道远。其篇幅之长、字数之多、笔力之劲,在中山手泽中应是不可多见的绝品。
“博爱”二大字则又与对联稍异其趣,其浑厚雄劲得益于颜书尤多,尤其转折之处多出于篆籀笔意,平衡庄重之中加入了迅猛的笔势,点画浑圆厚重,其政治观与艺术观的结合可谓“尽美矣,又尽善也”,中山先生心系天下的仁慈宽厚完全寄托于笔力遒美的“博爱”二字之中。
中山先生的手泽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当今,一直影响着中国人们的思想意识,为人们争相求得的墨宝。朵云轩2013春拍首次现身孙中山为亲信同志所作四件天机妙笔,为我们了解中山书法提供极为珍贵、经典的资料,必定会引起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后对民国书法新一轮的兴趣,见证民国书法价值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