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07年腊月十六,天寒地冻,孟家一小女孩儿降生,取名为“小冬”。孟家是梨园世家,世代皆为京剧演员,因从小被家学熏陶,孟小冬对京剧表现得极有天赋。
当时的上海老城厢,唱戏的艺人每天天蒙亮在此“吊嗓子”,5岁的孟小冬也在其间。年幼的她唱起戏来嗓音带有无可避免的稚嫩,但她的姑父仇月祥却断定她将来肯定是一个响当当的“角儿”。
孟小冬9岁跟随姑父学唱老生,第一次登台唱《乌盆记》,小试啼声,满堂皆惊。12岁在无锡首次挂牌公演,14岁凭借不俗唱功名震上海滩。
孟小冬戏照
剧评家梅花馆主评价她:“扮相俊秀、嗓音嘹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有首屈一指之势。”
当年撰写剧评的“燕京散人”,评价孟腔为:“在千千万万人里是难得一见的,在女须生地界,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可说是前无古人。”
1925年,已在南方闯出一片天地的孟小冬执意北上,当时的北京是京剧演员心目中憧憬的“圣地”。她来到北平学艺,一登台开嗓即一炮而红。
除了出众的嗓音,孟小冬还生得一副好模样。她身材颀长,气质淡雅,一双剪水眸子,嘴角总是紧抿着,透出清冷孤傲的感觉。这样一个脱俗的女子,在台上竟反串男人,龙凤颠倒,更是叫人移不开眼睛。
据一位曾是天津中学生的戏迷在文章中回忆:
“不止她是名伶,真个的,她实在是漂亮极了,同学每个人都买一两张她的照片,大一点的夹在书里,小一点的贴在铅笔盒上,那时候好多中学生不懂京戏的唱作技巧,匆匆的一窝蜂去看她,只为一睹她的美貌。”
袁世凯的女婿、剧评人薛观澜曾将孟小冬与清末明初的陆素娟、露兰春等10位以美貌著称的坤伶相比,结论是“无一人能及孟小冬”。
02
1925年8月,北京一场义演,大腕云集。当天的排戏,大轴是梅兰芳与杨小楼的《霸王别姬》,压轴是余叔岩与尚小云的《打渔杀家》,倒数第三场戏,是孟小冬的《上天台》。孟小冬和梅兰芳上台下台擦肩而过,她恭敬喊了一声“梅老板”,他回之以一个微笑。
这场相遇,是孟小冬和梅兰芳的第一次相遇,也是“冬皇”和“伶王”的第一次相识。
1926年下半年,北平政要王克敏举办生日堂会,请来一众名家唱戏,有人提议孟小冬和梅兰芳合唱一出《游龙戏凤》:“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场,珠联璧合。”
一曲《游龙戏凤》,孟小冬戴着长长的髯口,扮演英俊风流的正德皇帝。梅兰芳身着女装,扮演美丽动人的酒家姑娘李凤姐。两人对望,乾旦坤生,颠倒阴阳,台下的看众入了戏,台上的主角也分不清戏外戏里。
《游龙戏凤》里,潇洒倜傥的正德皇帝娶了当垆卖酒的李凤姐,《游龙戏凤》外,20岁的须生之皇孟小冬嫁给了33岁的旦角之王梅兰芳。
怎么看,都是天作之合。
03
梅兰芳在娶孟小冬之前已有两房夫人:大夫人王明华贤良淑德,然而重病在身,在天津疗养;二夫人福芝芳育有9个儿女,且持家有道,和梅兰芳感情也很好。
孟小冬自然是不愿意做小的,那要以什么身份嫁过去呢?
聪明的媒人自有一番说辞:梅兰芳从小就过继到了大伯家,所以也算大伯的儿子,孟小冬过门就算大伯这边的媳妇,做“名定兼祧”状,和福芝芳“两头大”,不算偏房。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一个男子同时继承两家宗祧的习俗。兼祧人不脱离原来家庭的裔系,兼做所继承家庭的嗣子。俗称一子顶2门。即兄弟2门或3门只生有1个男性后代时,可分别为其娶2房或3房妻子,以传几门的后代。
孟小冬答应了。尽管没有明媒正娶,婚房也没有设在梅家,而是设在梅兰芳在外买下的一个公馆,在外人看来,颇有点“金屋藏娇”的意味,但因为爱情,孟小冬不管不顾。
本来很多戏迷以为梅孟两人结合以后将会合作更多好戏,然而此时事业正处鼎峰的孟小冬却甘于隐于梅兰芳身后,不再登台演戏。只因梅兰芳和她说:“男主外,女主内,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婚后的梅孟两人确实也过了一段情意绵绵的生活。两人曾留下一帧照片,照片中梅兰芳侧身摆出手势,墙上留下投影,右上方是孟小冬的题字,“你在那里做什么啊”?左上方是梅兰芳的手书,“我在这里做鹅影呢”。
04
1927年9月28日,一个叫李志刚的人冲进梅兰芳住所枪杀了代梅兰芳接客的朋友、《大陆晚报》经理张汉举。枪击案发生后,小报消息四起,有人说李志刚是孟小冬的粉丝,因她嫁人后不再唱戏而对梅兰芳怀恨;有人说他想绑架梅兰芳,获取大额钱财……
梅兰芳在天津《北洋画报》上维护孟小冬:至于流言百出,终必止于智者。
然而此时,对梅兰芳金屋藏娇大半年并不干预的福芝芳突然开了口,她对梅兰芳说:“大爷的命要紧。”
也不知道是不是福芝芳的这句话击中了梅兰芳的要害,总之,梅孟两人的热恋在此时降了温。
1928年初,梅兰芳赴天津演出,随行的是福芝芳。梅兰芳和孟小冬结合的时候,两人商议好的是“男主外,女主内”,孟小冬这才甘心隐退。然而此次他公开带福芝芳“抛头露脸”,孟小冬觉得,这是有意驳她的面子。
于是,淡出舞台的孟小冬,在天津又登台了,十来天的演出轰动无比,座无虚席,天津《沙报》编辑沙大风特意开辟“孟话”专栏,甚至直接在文章高呼“吾皇万岁”。
“冬皇”的称号从此打响。
后来,梅兰芳大伯母去世,孟小冬剪了短发,头戴白花以儿媳的身份去戴孝,却被福芝芳拦在梅家门口。福芝芳以自己和孩子的性命相逼,让梅兰芳做一个选择。此时的梅兰芳对孟小冬说了句,“你回去吧”。
孟小冬心灰意冷,这才明白所有。
1933年9月5-7日,孟小冬在天津《大公报》头版,连登三天《孟小冬紧要启事》:
“ 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自声明后,如有故意毁坏本人名誉、妄造是非,混淆视听者,冬唯有诉之法律之一途。勿谓冬为孤弱女子,遂自甘放弃人权也。”
离婚时,孟小冬对梅兰芳放了豪言:“梅兰芳,今后我唱戏,不会比你差。要嫁人,我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一个跺一下脚满城乱颤的!”
没想到,这两句话竟真的都落了实。
05
收拾好婚姻的残局,孟小冬费尽心思拜了须生泰斗余叔岩为师,悉心钻研京戏。有人这样评价孟小冬:自拜余叔岩,则每日必至余家用功,风雨无阻,前后六年,学戏十余出,是余派唯一得到衣钵真传的人。
孟小冬与恩师余叔岩
6年后,孟小冬复出,功力更上一层楼,成为当之无愧的京剧第一女须生。
孟小冬后来再嫁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中国三百年来黑帮第一人杜月笙。绑架过宋美龄,在宋子文的家门前放过两颗炸弹,在孔祥熙的门口摆过棺材,杜月笙真真是一个“跺一下脚满城乱颤的”大人物。
杜月笙与孟小冬其实是旧相识,孟小冬十来岁在上海唱戏时,每次唱戏他必来捧场。有“天下头号戏迷”之称的杜月笙是孟小冬的戏迷与知音,他称赞孟小冬:
“侬有男子气质,色艺双绝,少年成名,但孤傲似梅,没有一丝一毫奴颜媚气。”
1925年孟小冬离开上海北上深造,还是他为她打点好生活琐碎,让她无后顾之忧。后来孟小冬与梅兰芳离婚,杜月笙竟然替她讹了梅兰芳四万块钱,他跳着脚跟孟小冬喊:“我就是要他梅兰芳出出血!你知道哇!”
1947年,杜月笙60大寿,为国民政府筹资12个亿,无数大人物前来祝寿,杜月笙都因病重无法出席。然而当北平被日本占领,他担心孟小冬的安危,安排直升机把孟小冬接到上海,还拖着病体亲自接机。
杜月笙大寿期间在中国大戏院组织了义演,孟小冬和梅兰芳都参加了演出,杜月笙特意调整了顺序——梅兰芳唱前八天的大轴,孟小冬唱后两天的大轴,直到最后他们都没见过面。
孟小冬戏剧生涯的巅峰之作就是在这次舞台上演的一出《搜孤救孤》,50万元一张门票被炒到500万元。
孟小冬《搜孤救孤》歌喉苍劲,唱腔醇厚,绕梁三日,风头盖过了梅兰芳。此前曾质疑孟小冬“冬皇”称号的人,自此闭了嘴。
1947年《搜孤救孤》孟小冬饰程婴
06
1950年,杜月笙打算举家搬往美国。当他掐指计算需要多少张护照时,孟小冬问了句:“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闻言,本已重病卧床的杜月笙停下手中所有事宜,决定先操办婚事。九百港元一桌的喜宴办了十桌,杜月笙由人搀扶着和孟小冬拜堂成亲,还让自己的孩子给孟小冬行跪拜礼,称她为“妈咪”。
孟小冬婚礼席间照片
孟小冬成了杜月笙的四太太。这一年,杜月笙63岁,他对人说,“我活了六十多年,对于男女之间的事体,向来只知道一个欢喜,根本不懂什么叫爱。现在我说出来你不要笑话我,直到抗战胜利的这几年,我才懂得爱与欢喜之间,距离大着哩。”
1951 年,杜月笙弥留之际,
他问孟小冬:“下辈子还唱戏吗“?
孟小冬说:“下辈子,再说吧。”
“待我走以后,你好不好不要再唱给别人听了?”
孟小冬只说了一个字:“好”。
果然,《搜孤救孤》成了孟小冬人生中最后一次正式演出。
07
1957年,孟小冬迁到台湾定居,她深居简出,平日里喜欢看电视打麻将,偶尔教授学生。关于她的事,人们只凭“听说”。
听说杜月笙死后,各房太太分选一样他的遗物作为纪念,孟小冬选了他日常用的一条金钥匙链,因这是陪伴他时间最长的一样物品,;
听说孟小冬唱《搜孤救孤》时,梅兰芳把自己锁在卧室听了两天她的演唱,无人知道他是何感想;
听说晚年的孟小冬卧室只摆放两张照片,一张是恩师余叔岩,另一张是梅兰芳……
后来再见到孟小冬的人都说,她早已没有“冬皇”的架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过去了吧。
1977年5月,孟小冬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岁。至此,一代冬皇落幕,一切真的都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