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位角色。
爸爸的教养和引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专家认为,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
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养孩子的责任往往落在了妈妈的身上,许多爸爸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忙于自己的事业,导致很多家庭出现“爸爸缺位”的现象。
之前看过一个街头采访,一些记者随机询问还在被家长抱着的孩子“你爱爸爸还是爱妈妈?”结果基本所有的孩子都说自己爱妈妈。
记者问了一些爸爸,为什么孩子更爱他妈妈呢?有爸爸说,是因为孩子平时由妈妈带得多。
很多人都认为相比较爸爸而言,孩子更爱妈妈是因为孩子平时由妈妈带。不过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看看下面这些,爸爸们中招了吗?
1
爸爸永远都在忙
忙着上班、忙着 应酬、忙着打游戏……每当孩子围上来主动找爸爸的时候,这类爸爸永远只会说:“爸爸现在很忙,你去找妈妈”又或者是“爸爸下次陪你玩,你自己去玩”等等这类理由,甚至还有一些爸爸会斥责孩子,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害怕爸爸。
2
爸爸对妈妈凶
每个孩子都希望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和气气、恩恩爱爱。
经常吵架的父母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给孩子的成长道路增添了一道屏障。所以,跟妈妈吵架的爸爸,孩子不喜欢。
3
爸爸爱抽烟喝酒
孩子对气味是很敏感的,爸爸一身难闻的烟酒味儿,凑过来时孩子当然会跑开。
尤其是二手烟对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容易让孩子更加容易患上哮喘、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甚至是肺炎等疾病。
4
爸爸的控制欲太强
有些爸爸拥有较为极端的大男子主义,控制欲过强,经常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会让孩子产生“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会使孩子自我怀疑,进而也不喜欢爸爸。
5
爸爸过于严厉
爸爸喜怒无常的情绪化,给孩子的感受是情感不稳定、没有安全感,孩子心里难免会产生厌恶和抵触,久而久之孩子无形之中就会讨厌爸爸、疏远爸爸。
6
爸爸不守信用
“等你做完作业,爸爸带你下楼玩。”
“等你放假了,爸爸带你去游乐园。”
“等你表现好了,爸爸带你去吃大餐。”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为了达到目的,轻易的承诺孩子,等到孩子来要求兑现承诺时,爸爸又会说,“哎,爸爸最近太忙了,改天吧,改天一定带你去。”
这样的推脱说得多了,就会在孩子心里树立一个没有诚信的形象,也就不喜欢了。
7
爸爸爱玩手机
爸爸要么在上班,要么在应酬。即使能早点回家,除了吃饭就是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玩手机。
好不容易周末能带孩子出去玩,一会儿电话一会儿微信的,要么就在浏览网页。名义上是带着孩子出来玩了,但实际上呢?实际上只是换了个地方玩手机,孩子也会觉得没意思。
此外,孩子不爱爸爸,不仅爸爸有原因,妈妈也难辞其咎。
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不敢一个人睡,可怜兮兮地来到爸爸妈妈房间,想要和妈妈一起睡。
但是一张双人床,三个人睡太挤。
这时候,“出局”的就成了爸爸。
最后变成了妈妈和孩子睡,爸爸一个人抱着被子睡沙发,或者去孩子房间睡。
这种情况下,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性增加,很难独立起来,爸爸对他来说,也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当孩子说“我不喜欢爸爸”时,妈妈怎么做?
●告诉孩子爸爸的付出
由于爸爸早出晚归赚钱养家,和孩子相处时间短,孩子和爸爸不是十分亲近。爸爸一般对待孩子的情绪都是内敛的。所以父亲说不出来爱,由母亲来转达。
这时候妈妈需要告诉孩子爸爸的付出,树立爸爸高大的形象,让孩子敬慕爸爸。
●给爸爸一些机会
爸爸们有时候往往想要尝试和帮助,但妈妈们经常不会让他们做任何事情,所以爸爸们只能放弃了。
妈妈们可以暂时离开,让爸爸单独与宝宝在一起:吃饭、购物、去游乐园,或任何其他事情。并且鼓励他,这会让他知道你相信他一定能带好宝宝。
●和爸爸和睦相处
在幸福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比较健全,生活比较平静,性格比较开朗大方,因此,当一个妈妈爱她的孩子,她必须首先爱爸爸。
妈妈应该为孩子和爸爸经常在一起创造更多的机会,这可以促进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交流。
要想让宝宝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爸爸妈妈都要参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
一旦发现孩子对爸爸表现出不亲近的表现,妈妈就要立即提醒爸爸认真反思,找出原因,重新建立正常温馨的亲子关系,让父爱回归到正常的亲子轨道上来。
人生无草稿,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可能重来,为了孩子的明天爸爸妈妈们要携手并肩用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