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古代其他王朝,唐朝的开局势头很足:
这三位无疑都是彪炳史册的大人物,巧的是,有一个女人,和他们仨的关系都很密切,她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个女儿 长广公主李氏 。
长广公主虽然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但她的一生,却是先甜后苦,跌拓起伏,让人既欣喜又哀叹。
出身显贵 生日无考先行揭秘
长广公主李氏出生时,父亲李渊还是隋朝的唐国公,她也只是一位贵族小姐,所以,下文在李渊称帝前,悦史君先称呼她为李小姐。
和 大姐长沙公主李氏、二姐襄阳公主李氏、三姐平阳昭公主李氏、四姐高密公主李氏 一样,由于古代史官“男尊女卑”思想的严重性,李小姐的出生年月于史无考;但悦史君通过她的 四姐高密公主李氏、二弟李世民 的相关史料,还是大体可以推算出一个时间范围。
综上来看,李小姐的出生时间范围,就在 开皇九年(589年)到开皇十八年(598年) 之间。
及长待嫁 慈父觅婿生育两子
时光如梭,李小姐长成了一个要才有才要貌有貌的大家闺秀。她的终生大事,也就提上了父亲唐国公李渊的日程。
说来也巧,就在李渊到处寻找合适的青年才俊时,一位名门公子 赵慈景 ,让他眼前一亮。
经过多方打听,李渊发现赵慈景就是李小姐的真命天子:
话不多说,李渊立马安排两位年轻人见面,李小姐和赵公子也是一见倾心。
就这样,在两家人的***同祝福下,李小姐很快嫁给了赵慈景。
婚后俩人的感情也很和睦,还陆续有了赵节、赵斌两个儿子,生活非常幸福。
父亲反隋 丈夫顾母被抓下狱
然而,李小姐一家的小确幸并没有持续下去,因为,隋朝末年早已风波暗涌。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小姐的父亲、时为 唐国公、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李渊 ,率军三万誓师,以“ 废昏立明,拥立代王(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的第三子杨侑),匡复隋室 ”的名义,正式起兵反隋,兵锋直指关中。
当时,李小姐的丈夫赵慈景在隋朝首都长安,李渊起兵反隋的消息传来后,很多人都劝赵慈景赶紧跑,可他却始终只回一句话:
原来,赵慈景年迈的母亲也和他在一起,他不忍心抛弃老母独自逃亡。
很快,赵慈景被抓进大牢,关押起来。
唐兴高升 丈夫领兵英年早逝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初九,李小姐的父亲李渊率军攻入长安,赵慈景也被救了出来。
同年十一月十三日,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
隋恭帝杨侑随后进封李渊为 唐王、大丞相、尚书令 ,赵慈景也沾了老丈人的光,被封为开化郡公、相国府文学,后来又升任兵部侍郎。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遭遇兵变被杀。
同年五月,傀儡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 唐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李渊登基后,李小姐被册封为 桂阳公主 ,后来又改封为 长广公主 。
长广公主的丈夫赵慈景则被封为华州刺史、领行军总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赵慈景率军攻打蒲州时,被 隋朝鹰击郎将、河东通守尧君素 俘虏,关押了十几天后死于狱中。
赵慈景的死讯传来,长广公主悲痛欲绝,唐高祖李渊也非常难过,追赠女婿为秦州刺史,谥号“忠”。
武德三年(620年),长广公主专门为亡夫赵慈景在长寿坊,建了一座寺庙——崇义寺。
王孙来归 父再赐婚又生一子
赵慈景去世后,长广公主一个人郁郁寡欢,还要拉扯赵节、赵斌两个儿子,唐高祖看着女儿的境况,心里也很焦急。
就在这时,原本客居洛阳、被隋末枭雄王世充扣留的 杨师道 ,想办法逃脱后投奔了唐高祖。
唐高祖大喜,不仅立即任命杨师道为上仪同、备身左右,还把寡居的女儿长广公主嫁给了他。
那么,天底下年轻帅气的男人一大把,唐高祖为什么会看中这个半路杀出来的杨师道,召来做他的驸马都尉呢?
长广公主也是个才女,史称“ 聪悟有思,工为诗 ”,再嫁后和杨师道也过得很幸福,又生了一个儿子杨豫之。
驸马都尉杨师道的仕途也相当顺利,先后担任灵州总管、吏部侍郎、太常卿,并因功晋封为 安德郡公 。
主婚武官 与武则天关系更密
武德年间,在近卫军中供职的唐朝开国功臣 武士彟 ,留在山西老家的夫人相里氏去世了,他勤于职守,没有回家。
唐高祖知道这个情况后,不仅下敕表扬了武士彟,还为他选中 隋朝始安恭侯、左光禄大夫杨达 的女儿杨氏为妻,并命长广公主做主婚人。
而武士彟的新娘子杨氏,与长广公主还有点亲戚关系:
杨氏嫁给武士彟后,先后生了三个女孩,其中第二个,就是后来的 大唐皇后、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
长子糊涂 后夫求情难逃一死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长广公主的二弟 秦王、天策上将李世民 ,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伏兵,射杀大哥 皇太子李建成 、四弟 齐王李元吉 ,史称“玄武门之变”。
长广公主的唐高祖迫于无奈,三天后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将军政大权让出,下诏曰:
同年八月,唐高祖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是为 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贞观十年(636年),长广公主的后夫杨师道,接替名臣魏征担任侍中,成为宰相。由于杨师道生性谨慎,办事可靠,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
贞观十三年(639年),杨师道改任中书令,仍然执掌中枢之权。
贞观十七年(643年),长广公主的侄子、唐太宗的嫡长子、 皇太子李承乾 谋反案爆发,唐太宗命杨师道与 赵国公、司徒长孙无忌 , 魏国公、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等人一同审理此案。
当时,长广公主与前夫赵慈景的长子 赵节 ,也参与了这桩谋反案。
杨师道拉下面子,劝谏唐太宗,为赵节说情。唐太宗大怒,罢免了杨师道的中书令之职,改任为吏部尚书。
唐太宗还亲自去长广公主府上劝慰,长广公主救子心切,给二弟跪着“ 泣谢子罪 ”,唐太宗也哭着说:
最终,赵节被赐死。
后夫去世 幼子不器晚景悲苦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长广公主的后夫杨师道病逝,被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并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
再次遭遇丧夫之痛,长广公主的内心非常悲苦,然而,她那不成器的幼子 杨豫之 ,更是让她操碎了心。
杨豫之长大后,娶了表妹 寿春县主 为妻,也就是长广公主的四弟巢剌王李元吉的女儿。
但成家后的杨豫之并没有收心,反而“ 肆情为恶,亏犯名教 ”,以至于唐太宗把他当作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带着对儿子杨豫之十万个不放心,长广公主去世了。
可就在服丧期间,杨豫之居然还在跟自己的姨母、长广公主的妹妹 永嘉公主 偷情,结果被姨夫窦奉节发觉,并用私刑杀死。
后来,长广公主和之前去世的后夫杨师道合葬,一起陪葬二弟唐太宗的昭陵。
悦史君点评:和很多红颜苦命不同,长广公主虽然一生两嫁,可两段婚姻都很幸福,也算爱情赢家。
然而,她的儿子们却都不省心,大儿子参与太子谋反,被赐死;小儿子不成器,更是成了皇家的笑话,最后也极不光彩地送了命。
不过,总的来说,长广公主的人生还是幸运的,生活雍容华贵,皇帝父亲疼爱,皇帝弟弟敬重,还跟未来的女皇帝有特殊的见证和亲戚关系,真是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