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问题的肯定是一个年轻人,大概率没有见过古代人的锅是什么样子,上个图片先:
看明白了没?
在古代,资源贫乏,燃料稀缺,所有的锅灶都要建成这个样子,以用尽所有的热能。
铁锅也很大,需要严丝合缝的和砖灶弥合在一起,也是为了不让热能浪费。
那个大铁锅是从来也不会被拿起来的,也不容易拿起来。
真要打算卖锅了,是要先扒灶的。
所以说“砸锅卖铁”,砸的不是铁锅,砸了就不值钱了,砸的是砖灶。
毕竟,灶也算锅啊!
毕竟古代砖头也值钱。
悠悠万事,吃饭最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有人去砸锅卖铁的。
在过去乡村中 ,两家仇恨大的不***戴天之时,冲到仇家的厨房里,把仇家的铁锅砸一个洞,也算是一个解气的办法。
此种报仇解气之手法有一个专有名字,叫做“确人家的锅”。
其恶劣程度仅次于刨人家的祖坟。
但是,两家从此也就成了解不开的死仇,世世代代冤冤相报。
所以说,不是非一般的凶蛮之人也不会干这种事情。
自己砸自己的灶确自己的锅,不会有人如此干的。
所谓“砸锅卖铁”者,也就是个形容词罢了,说话的人要表达的是他准备用尽全力去干某事了。
古代的铁比较贵,所以卖锅的时候不能一下子卖出去,也很少人买得起,都是从锅的边缘开始砸碎,砸下来1斤铁就卖1斤铁,砸下来一两铁就卖一两铁。剩下中间的锅还可以继续做饭用,可以卖很多次来贴补家用,就好像100块钱兑成小面额钞票用是一样的道理。比较典型的有《水浒传》。《水浒传》中,当时鲁智深在五台山下打造他自己的禅杖的时候,铁匠给他说,我给你再加2斤铁吧。《射雕英雄传》中杨铁心家的锄头坏了,也自己说了一句,改天加上二两铁,重新打一把锄头。可见当时的铁价比较高,都是按两或者称斤卖的。
这其实是表达诚信和决心的一个成语。意为倾家荡产也要达到目的。
锅砸了几块铁片,体积小了很多。
拿去卖铁就方便拿,整口锅不好拿呀。
嘘!是大师告俺的噢。
砸锅卖铁,其实是语言的夸张;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砸锅卖铁恐怕也不能度日;所以说,这个民间流行的俗语不过是表达穷极无聊,自己不给自己留后路的一种决心,同时也是一种无奈。
如果直接卖锅,收废品的可能会因为你的锅来路不明拒收;因此,只有砸碎了才能证明这确实是废品,多少换点钱聊做慰藉——谁家没事儿卖锅呢?只有“甩锅”的。
当然,这是笑话了。
老百姓的语言非常鲜活;如果“文雅”些的话,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甚至还有略带贬义的“孤注一掷”,这些其实和“砸锅卖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表示“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之意——置于死地而后生。
砸锅卖铁,透露出多少悲哀——只有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然而,砸锅卖铁之中又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困境逆境不是不能转换。
砸锅卖铁,其实是一种努力,一种积极的抗争——变与不变,就存在于砸锅卖铁之中;如果消极等待,放弃所有努力,无异于自掘坟墓。
中国的《易经》《道德经》都阐述了同样的道理——事物往往是朝着相反方向发展;促进相互之间的转换就是中华文化的互相理念。
砸锅卖铁也许就算一个支点,抓住机会就可以咸鱼翻身——任何时候都不能主动缴械投降;还有最后一线希望都不要轻言“听天由命”。
大家都重新来过,公开的力量竟争
个人觉得,古代都不是现在这种炒锅,随手可拿。都是大锅,把锅镶嵌在锅台上,固定的。砸锅卖铁,是把锅台砸了,卖锅。
锅太贵,大家都买不起,只有砸碎的卖铁块
砸了就没了退路了只能卖,卖锅还能后悔!
一个形容词,形容自己把家当都不要了。并不是真正的把锅打碎了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