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唐朝明将郭子仪活了多少岁?他的主要业绩有哪些?

唐朝明将郭子仪活了多少岁?他的主要业绩有哪些?

84岁,最NB得是单枪匹马吓跑吐蕃,那时候回纥和吐蕃叛乱,郭子仪一个人跑到回纥阵营,吐蕃知道后,连夜跑了。

郭子仪晚年,他的儿子娶了公主,一次夫妻吵架,他儿子说,要没我父亲,早就没了你们大唐,公主跑到皇帝那里告状,这可是抄家的罪,但皇帝却说:“的确,没有郭家,就没有我大唐”

郭子仪可以说是功高震主的元帅、将军里面仅有的几个善始善终,富贵子孙的大将军

独任朔方无限功—大唐名将之郭子仪

提起郭子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打金枝》这出戏,联想到他对大唐帝国的忠诚和大度,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是一个既深情又痴情的男子,在感情上,他从未真正背叛过他的正妻王氏,一生相濡以沬,不离不弃,两人是一对真正的恩爱夫妻。郭子仪一生有八个儿子,其中六人是王氏所生,所有8个女儿都是王氏的嫡女,仅从生育的频率和数目就可推断两人的感情深度,从王氏的墓碑记载可知,郭暧是郭子仪和王氏的嫡子,后来成为升平公主的驸马,郭映是郭子仪最小的儿子,也是与王氏所生的幼子。王氏去世之时,郭子仪悲痛欲绝,不能自抑,停柩几近半年,不忍将爱妻下葬,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送爱妻入土为安,请名士杨绾撰写碑文,为王氏的一生写下深情的回忆。出生太原王氏的名门仕女有夫如此,情深似海,真是复有何憾,她嫁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是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身长六尺有余,按照唐尺就是1.80以上的身材,他魁梧英俊,少年时期就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左卫长史,又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亲郭敬之历任五个州的刺史),唐代崇尚军功,重视武举制度,郭子仪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太原王氏的亲睐,15岁的王家小姐成为了郭子仪的妻子,虽然当时的郭子仪还只是一个潜力股,但是他拥有非常出众的资质,太原王氏慧眼如炬,没有放过这样的好小伙子。“安史之乱”爆发了,带给普通百姓的是无数的离乱和痛苦,带给郭子仪的则是鹏程万里、扬名青史的机遇。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谋已久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十五万叛军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一片惊恐之中。郭子仪临危受命,成为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与训练有素的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较量,陆续收复了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又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复常山郡的九个县城,严重威胁了安史叛军的归路,因为河北各郡是洛阳和安禄山老巢范阳的必经之地,安禄山不敢怠慢,让史思明带上几万人马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郭子仪、李光弼的部队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队如影随行,郭子仪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骑兵,引得敌军追了三天三夜,正当敌军精疲力竭之际,唐军趁势进攻,史思明大败,赶紧向安禄山乞求援军,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万人。此时,郭子仪和李光弼的部队***有十万人,但郭子仪并不急于交战,“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让五万叛军疲于奔命却欲战不能,士气十分低落。郭子仪眼看时机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万对五万,斩首四万级,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头散发、光着脚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嘉山大捷,河北十多个郡纷纷杀死叛军守将,迎接王师,叛军退路已被截断,人心浮动,唐将哥舒翰又坚守潼关天险,闭门不出,叛军进退维谷,形势对朝廷非常有利。在这个关键时刻,年纪老迈的唐玄宗却一意孤行,走出了一个遗恨千古的昏招。本来郭子仪主张坚守潼关,避敌锋芒,然后北图范阳,唐玄宗却严辞逼迫哥舒翰出潼关迎敌,潼关守军一战全军覆没,叛军直指长安,唐玄宗仓惶逃往四川。长安、洛阳都落入安禄山的手中,大唐风雨飘摇,大厦将倾。

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奉唐玄宗为太上皇。郭子仪率领五万朔方军为其保驾护航,“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被亲子安庆绪杀死,史思明不听安庆绪的调遣,安史集团分裂了。朝廷决定展开反击,皇子李俶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收复两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仪的身上。安史叛军中的骑兵原是唐军部队中的精锐,一向勇不可挡,清渠之战中叛军9000骑兵列成长蛇之阵,两翼包抄,唐军溃败,只得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县)。郭子仪看到了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力主向回纥借兵,唐肃宗把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 4000回纥骑兵赶至凤翔助战,唐军集结了十五万人马,由郭子仪全权指挥,郭子仪向唐肃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获胜,臣将以死谢罪”。

唐军进兵长安城西,以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郭子仪自领中军,与安守忠、李归仁的十万叛军对阵。大战开始了,唐军初战不利,抵挡不出叛军的攻势,前军统帅李嗣业眼见情势危急,脱掉盔甲,袒露上身,挥刀斫杀,他大声呼喊,“今天不拼命死杀敌,我们就要全军覆没”,前军士兵手执大刀,所向披靡,唐军逐渐占据了格斗的上风。叛军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埋伏于阵东的叛军骑兵乘机杀出,偷袭唐军后方,唐军大将仆固怀恩率领4000回纥骑兵迎头痛击,叛军骑兵伤亡殆尽,李嗣业与回纥骑兵冲锋在前,又迂回敌后,中军在郭子仪的带领下奋勇杀敌,双方从中午一直战到晚上,唐军斩首六万余人,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大捷。安守忠、李归仁放弃长安,向东撤离。安庆绪再度集结叛军15万人,在新店(今河南陕县西)与唐军鏖战。

叛军依山列阵,占据有利地形,唐军正面进攻不顺,回纥骑兵迂回到敌后,将叛军伏兵尽数歼灭,然后从侧翼猛攻,郭子仪率领唐军正面夹击,叛军大败,一路东逃。安庆绪惊恐之下,只带了一千多步骑兵逃到邺城(今河南安阳),东都洛阳收复了,唐肃宗向郭子仪真情致谢,“国家再造,都是你的功劳啊”。两京光复,郭子仪因功封司徒和代国公,从此名扬四海。接下来,就是整顿队伍,讨伐河北的叛军。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路节度使奉诏讨伐安庆绪,其中郭子仪和李光弼功勋最著,唐肃宗没有指定元帅,仅由宦官鱼朝恩担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协调军中大员。

郭子仪带兵从杏园(今河南汲县东南)渡河,包围卫州(今河南汲县)。安庆绪兵分三路,发兵七万增援。郭子仪在土垒后面布置了三千弓弩手,个个箭术精湛,郭子仪告诉他们,“我假装败退,敌军必然追赶至此,到时你们万箭齐发,射杀敌军”。交战之时,唐军后退,叛军果然追至土垒边上,伏兵箭如雨下,叛军心胆俱裂,唐军斩首四万级,获铠胄数十万,声威大振,安庆绪退回邺城(今河南安阳),坚守不出。

邺城被唐军重重包围,郭子仪引漳水灌城,邺城水漫金山,城内粮食吃完了,就吃野菜树皮,连一只老鼠都能卖到4000的天价。从冬天一直到第二年春天,邺城还没有攻破。三月,史思明亲率五万精兵挑战唐军,激战中,忽然间狂风呼啸,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咫尺之间看不清东南西北。双方都阵营大乱,唐军向南溃退,叛军向北奔逃,辎械丢得漫山遍野,郭子仪带领朔方军退守河阳,拆毁了大桥。此战唐军缺乏统一指挥,损失惨重,各路王师只得撤回本镇。邺城失利,使宦官鱼朝恩找到了借口,把责任推在郭子仪身上。唐肃宗召郭子仪回朝,让李光弼代替他指挥朔方军。将士们哭着挽留郭子仪,郭子仪不敢违背皇命,怅然离去。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光弼邙山战败,河阳失守。公元762年,太原、绎州(今山西新绎)两地驻军擅杀主帅,朝廷深以为忧。郭子仪被唐肃宗重新启用,晋封汾阳郡王,当时郭子仪已经年满六十六岁。

叛军方面,史思明杀安庆绪,拥兵几十万与朝廷周旋。唐肃宗又病重,卧塌之上,皇帝告诉郭子仪,“河东的事就全交给你了”。到了绛州,郭子仪按军法杀掉了王元振等数十人,军乱很快平息,郭子仪带兵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朝中形势变化,他又被罢免了军权。新继位的唐代宗李豫受宦官程元振的鼓惑,猜疑郭子仪,郭子仪为了表明心迹,把唐肃宗褒扬他的上千道诏书交给了唐代宗,唐代宗深受感动,向臣子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之意。

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刚刚平定,长安兵力空虚,吐蕃起兵二十万,攻入长安,唐代宗逃到了陕州,作为关内副元帅的郭子仪收集了四千多亡散士兵,白天击鼓张旗,晚上遍地火把,让百姓告诉吐蕃人,“郭元帅的大军从商州(从今陕西商县)打来了”,吐蕃人信以为真,迅速撤出了长安,唐代宗被迎回了皇宫。他拉住郭子仪的手,感激万分,“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仆固怀恩不满朝廷封赏,纵兵劫掠,带领朔方军对抗朝廷。朔方兵以前都是郭子仪的部下,对郭子仪十分爱戴,当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到来时,朔方兵纷纷离开仆固怀恩,重归郭子仪帐下,仆固怀恩只得带上三百亲信逃到灵武(今宁夏灵武)避难。由于心有不甘,他招引回纥、吐蕃十万人马,进犯大唐,唐代宗派郭子仪率兵抵御,回纥、吐蕃心中无底,不战而退。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又招引回纥、吐蕃、党项三十万人马气势汹汹而来。郭子仪率领一万唐军刚到泾阳,就被回纥、吐蕃十多万人马团团围住,形势万分紧急。天佑大唐,在此关键时刻,仆固怀恩暴病而死,敌军阵营产生分化,郭子仪知道机不可失,决定单骑去见回纥主将药葛罗。

郭子仪出发之际,他的三儿子郭晞紧紧拽住父亲的马缰,“回纥人如狼似虎,父亲大人是堂堂元帅,怎么能自己送上门去当俘虏?”,郭子仪对告诉儿子,“现在敌强我弱,如果硬拼,我们父子都要战死,江山社稷就危险了。如果能与回纥谈判,说服他们倒戈,那就是黎民百姓的福气,扭转战局,在此一举”,他推开了儿子,向回纥军营策马而去。药葛罗听说郭子仪来了,将信将疑,他生怕有诈,命人弯弓搭箭,严阵以待。郭子仪摘下头盔,脱掉铠甲,放下兵器,缓缓而行。当他来到药葛罗面前时,回纥酋长们一起拜倒,表达了诚心诚意的欢迎。

郭子仪责备药葛罗,“昔日回纥军队远涉万里,帮助我们收复两京,大唐朝廷对你们很不错。今天你们背弃旧约,襄助叛臣,是何等愚蠢的举动。仆固怀恩背叛朝廷,遗弃母亲,这样的人对回纥有何益处?” 药葛罗十分惭愧,当即向郭子仪表明立场,“我们是被仆固怀恩骗了,他说天可汗已经驾崩,郭令公已经去世,中原无主,我们才兴兵来此,现在我们知道天可汗还好好地在长安城里,郭令公又统兵在此,仆固怀恩被上天所杀,我们怎能够再与大唐雄师做对呢?”,郭子仪见药葛罗如此态度,乘机鼓动他,“吐蕃与大唐本是甥舅之国,他们背信弃义,屡次犯境,抢走了无数牛羊马匹和金银珠宝,如果你们与唐军合兵,反戈一击,既可得到吐蕃抢走的财物,又可与唐朝继续友好下去,这是天赐良机,不能错过呀”。药葛罗马上表示同意,“我们被仆固怀恩骗到这里,已经愧对令公,我们愿意杀敌立功,将功折罪”。双方订好了合击吐蕃的计划,吐蕃军队大难临头了,在灵台西原赤山岭(今甘肃灵台县西),大唐和回纥联军雷霆出击,斩首五万级,俘虏万余人,夺回了被吐蕃抢走的工匠、妇女四千多人,缴获牛羊驼马数以万计。各路攻唐大军闻风丧胆,逃之夭夭。郭子仪单骑退兵,从此名震千古,传为佳话。

唐代宗大历年间,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守河中(今山西永济西)、邠州,数次击退吐蕃入寇,守卫着大唐帝国的平安。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代宗去世,唐德宗李适继位,召郭子仪还朝,进封太尉、中书令,赐号尚父,免去副元帅和节度使的职务,让年迈的老将军回家享福。建元二年(公元781年),八十五岁的郭子仪去世了,陪葬建陵(唐肃宗李亨墓,今陕西礼泉县),唐德宗亲往安福门哭送,赐谥号 “忠武”,按照礼仪制度,郭子仪的墓葬应有一丈八尺的高度,朝廷特意将墓葬再增高十尺,以彰显郭子仪的盖世功勋。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身系天下安危近三十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旁人得其一尚且不易,郭子仪却是样样俱全,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异数。做上司,他为人宽简,善于培养发掘人才,他的部下,有数十人因功位至将相。

做臣子,他忠贯日月,此心无二。做父亲,他和王氏夫人严格教导子女,儿子女儿人品端方,才华出众,没有一人走上斜路。他的三儿子郭晞曾驻守邠州,协助邠州节度使白孝德防守吐蕃和回纥,郭晞手下有十几个士兵酗酒闹事,还拔刀刺伤了酒店主人,段秀实不徇情面,将这十多个士兵就地正法,在郭晞的军营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军士们准备宰了这个胆大妄为的老头。段秀实当面教训郭晞,“郭令公功劳盖世,人人敬仰,你作为他的儿子,却纵容士兵横行不法,胡作非为,这样下去,郭家的功名还保得住吗”,郭晞十分惭愧,向段秀实诚恳致谢,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他不准军士为难段秀实,段秀实在郭晞的军营里过夜,郭晞亲自为他站岗放哨,以防歹人加害。第二天,还和段秀实一起前往白孝德处赔礼道歉,郭晞为将如此,实在应归功于郭子仪夫妇教子有方、忠厚传家。郭子仪的女儿也是才女,有一次,两位著名画家为郭子仪的女婿赵纵画像,画完之后,众人认为两幅画像不分高下,郭子仪的女儿语出惊人,得到众人一致的认可,她说韩姓画家“空得赵郎状貌”,周姓画家“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性情笑言之状”,如果不是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又如何能说出如此精辟的点评。郭晞和驸马郭暧都是王夫人的嫡子,在奉天之难中与唐德宗同生***死,浴血奋战,传承了郭子仪的忠烈家风。皇帝仰仗郭家,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女儿嫁给了自己的表侄李纯,也就是后来的唐宪宗,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儿子郭鏦娶了自己的表侄女汉阳公主,郭鏦身长七尺(2.1米),相貌堂堂,如果不是人品出众,皇家又怎会如此热衷于“亲上加亲”。郭子仪福泽绵长,到了宋朝仁宗年间,皇帝还寻访到他的平民后裔,封以官职,以示忠义之士会荫庇后人。

做同僚,郭子仪洞悉世情,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一次,郭子仪的一名手下将领到外地任职,去汾阳郡王府辞行。在王府里,他看见堂堂的汾阳郡王正为夫人和女儿做奴仆,端着洗脸水,拿着手巾。郭子仪的儿子觉得脸上无光,一齐劝说父亲,希望父亲能够自重,不要让外人笑话,郭子仪给儿子们讲明道理,“我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仆吃官粮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筑起高墙,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嫉妒郭家的人煽风点火,郭氏一族很可能招来灭族之祸,现在我打开府门,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儿子们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郭子仪晚年在家养老时,王侯将相前来拜访,郭子仪的姬妾从来不用回避。唐德宗的宠臣卢杞前来拜访时,郭子仪赶紧让众姬妾退下,自己正襟危坐,接待这位“鬼貌蓝色”的当朝大臣。卢杞走后,家人询问原因,郭子仪说道,“卢杞此人,相貌丑陋,心地险恶,如果姬妾见到他,肯定会笑出声来,卢杞必然怀恨在心,将来他大权在握,追忆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祸临头了”。后来卢杞当上宰相,“小忤己,不致死地不止”,完全应验了郭子仪的说法,一场大祸被郭子仪消弥得不着痕迹。

做敌人,除了单骑退敌的英雄虎胆,藩镇悍将也对郭子仪鞠躬如仪,一向桀骜不驯的藩镇田承嗣就说过,“我的膝盖很久没有跪人了,今特为郭令公一跪”。郭子仪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做臣子、做上司、做统帅、做同僚、做丈夫、做父亲、做敌人都几近完美,实在称得上是人臣的典范、军人的楷模,他娶得是五姓家的好女子,得妻若此,复有何求?人生至此,复有何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