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政时代
古罗马氏族制度解体并向城邦过渡的时期,其政治制度具有“军事民主制”与国家雏形阶段的历史特点。依靠平民的支持进行改革,促成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最终形成,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推进了一步。
2、共和时代
王政时代末,“王”塔克文暴虐无道,罗马人愤而逐之。约于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由罗马贵族掌权的共和国。共和时代早期,罗马政权掌握在元老院、公民大会以及执政官、监察官等行政长官手中,逐步形成寡头共和政体。
贵族当政,平民无权,平民与贵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平民终于取得了设立平民保民官和平民会议、担任高级官职等一系列权利,促进了罗马共和政体的不断完善。
3、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通常分为前期帝国(公元前27~公元284)和后期帝国(284~476),前期帝国采用普林斯制,后期帝国实行多米那特制。两者本质一致,旨在建立军事独裁的专制帝国,但各有特点。
共和制在当时还有影响,维护共和政治传统的社会力量依然存在,促使奥古斯都采取元首政治的传统方式。这种政治制度是古罗马奴隶制国家从共和走向帝制过程中产生的,在政治上具有过渡性。
扩展资料: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经过的多次演变,从最初的“王政时代”发展到共和时代再从权力逐渐集中的“元首制”过渡到罗马帝国时期。而在这一过程中一直有元老院的身影。虽然制度的变革使得不同时期元老院的职责和权力有所变化,它对国家的重要性却不曾改变。
而元首制下的罗马元老院较为特别。在此之前的共和时期元老院权力极大,立法等国家事务执政官的人选都由元老院提出方案。而后的罗马帝国时期经过改革权力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手中,没有权利的元老院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