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爸妈, 育儿 和家庭教育研究者,两孩父母,著有《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 育儿 基本2:与孩子合作》、《 育儿 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这让我有点无言以对。视力本来就是拿来用的,为保护视力,连书都少看,是不是有点因噎废食?这么说,连学都不上,岂不更稳妥?
身为一个自己从小学五年级起就戴上近视眼镜的妈妈,我其实经常被妈妈们在防止孩子近视上不遗余力的努力给惊到。
把家里光线布置得比较充足,给孩子准备一盏好一点的台灯,让他保持基本良好的坐姿,不把眼睛凑到作业本十公分处去写作业,当然是必要的,但还是有很多操作,已经大大超出了适度合理的范畴,成了奇异的景象。
比如,用背包式的绑带把孩子绑在椅子上,以免他看书写作业时弯腰驼背,眼睛离书本距离太近;
给书桌安上一个专门支撑胸口的装置,只要孩子靠桌沿太近了,这个小装置就会拦住他;
给桌子安上一个专门托孩子下巴的装置,孩子头太低了,这个小装置就会把他的下巴托住……
孩子写作业时,大人在旁边盯着,只要他坐姿有一丁点不对,马上大喝一声:“头抬起来……”
甚至还有一次,一位妈妈问我“孩子不喜欢戴防止近视的xx镜,有什么办法可以说服他?”我去查了一下,那是一种直接贴到眼球上类似隐形眼镜的物件。——给正常的眼睛里加一个装备,以防止眼睛变坏,听起来怎么有点吓人呢?
说实话,写下这些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不舒服,不知道爸爸妈妈们做这些时,有没有想过孩子舒服不舒服。
近视有多可怕呢?近视了三十年,我或许可以分享点切身体验。
戴上合适度数的眼镜之前,你可能有一段时间距离稍远点就看不清黑板,距离多远,取决于近视的程度。戴上眼镜之后,问题就解决了。
新配的眼镜,刚戴上时可能耳朵后面和鼻梁稍稍有点不舒服,戴一阵子就适应了。
我不打篮球、排球、足球,所以从未遇到过球砸坏眼镜、因而扎到眼睛的情况。至于 体育 课上那些必要的球类项目,总量远远不足以造成这些问题。所以作为不热爱球类的学生,我没觉得戴眼镜对 体育 课造成什么影响。
我没有志向从事那些对视力要求超高的工作,而且那些工作除了视力,通常还有其他方面的身体条件要求,所以近视和戴眼镜,从来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业和工作选择。
迄今为止,唯一的不便,可能就是想戴墨镜防晒或者遮挡强光时,只能在近视镜上再夹个简易墨镜片——一点点小麻烦而已,影响不到什么。
当然,这并不是说近视有多好,只是说,它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不好,不值得牺牲孩子必要的阅读活动、学习活动,牺牲平和愉悦的写作业状态去每天如临大敌地防范,更不值得用上那些“禁锢式”的装备。
不少妈妈问过我:我要是不怎么怎么做,孩子如果……怎么办呢?
既然是如果,那就有可能发生,有可能不发生,我们没有必要假定它一定会发生,然后调动全部力量去时刻防范。每天都在防着各种各样“可能发生”的事,怎么可能不焦虑呢?
防范近视是一种,防止孩子长不高是另一种。
很多妈妈都认为孩子如果不每天早早睡觉,就会影响长高,所以每天都和孩子为早睡做斗争。写作业写到太晚不行,看书看到太晚不行,不为写作业,不为看书,就是磨磨蹭蹭不肯睡觉,当然更不行。
一个“如果长不高”的焦虑,足可以让每天的睡前时光,都成为亲子关系濒临崩溃的时段。
近几十年,生活条件改善,孩子们的平均身高一直在增加,而且孩子的能长多高和有多大可能近视一样,都受到来自父母的遗传因素的影响,所以每天为此忧虑,实在是大可不必。
退一步想,就算是近视了,就算是个子没有长太高,又能影响到什么呢?
放眼望去,有成就的小个子,有成就的近视人士不计其数,裸眼视力超强,个子超高,但一生庸碌无为的人也到处都是。妈妈为了近视、个头把自己搞得如此焦虑,到底所为何来呢?
所以,回归基本——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总体上有能力过好一生,不是让他成为所有方面、所有细节都完美无缺的“作品”。
身为普通父母,后者我们其实根本做不到,我也很怀疑有人能做到——即便做到了,过程和结局也未必美好;而做到前者,却并不困难,而且结局一定美好,至于过程,去掉那些“神奇”操作,我想会比现在美好得多。
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
已出版《 育儿 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育儿 基本2:与孩子合作》、《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