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
1.卢旺达人民多数生活在乡村,邻里之间熟悉,彼此都清楚对方的种族身份。这也是最主要的分辨方式。
2.被“误杀”的胡图族人民实在不算少,但有些情况下,这并不是分辨不出的结果。
1.卢旺达人民多数生活在乡村,邻里之间熟悉,彼此都清楚对方的种族身份。
熟人社会
在1990年,卢旺达的官方人口数是七百万人左右,分为10个省份/县(prefectures)。每个县下面约有十三个以下的commune,每个commune下面有10个以下的secteur,每个secteur下面有6-10个cellule。每一个cellule约莫是不到五百人的大小。1992年,卢旺达首都Kigali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也就是第11个prefecture,然后绝大多数七百多万人民仍然生活在乡村之中。
在这样的乡村中,邻里之间颇为熟悉,大家都很清楚对方的种族(ethnicity)身份。
众所周知的种族身份
在那个年代,小孩子们刚刚懂事的时候,就会得知自己的种族。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会用种族身份来指代人,譬如“住在那儿的图西族人”。
在学校里,一个人的种族身份非常重要,不知道自己身份的人会被笑话为傻子。胡图族的孩子和图西族的孩子常被区别对待。学校的历史课上常将图西族和压迫、胡图族和被压迫相联系,进一步强化种族之间的区别和差异。
当然,这并没有导致极度恶化的邻里关系。两族之间应该保持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举报与揭发
不仅是邻居,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通婚非常的稀疏平常。在大屠杀开始后,有许多图西族人躲避了起来。为了不被牵连,许多与图西族通婚的胡图族人选择揭发自己图西族亲人的潜藏地点。当然,这样的举报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因为种族仇恨,而是因为其他个人原因,譬如亲属之间的情感纠葛、财产纷争等等。
2.被”误杀“的胡图族人
约有一百万人丧生于这次大屠杀中,而其中10%约为胡图族人(至今死亡人数仍有争议)。而这些被杀死的胡图族人,有部分人算不上被“误杀”。
“要”杀谁——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卢旺达是种族屠杀,是胡图族在等等煽动下因为憎恶或恐惧对于另外一个种族的屠杀。可是实际上,在要杀谁这个事情上,却不仅仅是那么简单。
这次屠杀,不仅是针对图西族,更是“针对”长得像图西族、可能是图西族、帮助图西族的人。不是以上列举的所有人群都会被杀死,而是在需要的时候,成为他们的罪名。
不愿杀人/有亲属关联的胡图族人
这次大屠杀是一次平民行动,更是一次集体行动,几乎没有哪个单个的胡图平民施暴的事例(从我读到的书籍采访中得知,并不全面)。通常会由当地的政治领袖主导,胡图族的平民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加入。而不愿意加入的人通常会受到死亡的威胁。有的人因此丧命,有的人向领袖缴纳了一定量的金钱后幸免于难、独善其身。
帮助过图西族、和图西族联姻的胡图族人很多时候也会成为攻击的对象。
很多时候攻击一个人,可能完完全全是为了在其死后夺取财产等等。每一次屠杀后,攻击的群体都会将其屋子里可以剥削的财产抢到领袖的家中再进行分取(根据地区不同会有区别)。
“你其实是图西族人”
在1978年和1991年有过两次大的人口普查,这个时候一定会问道是哪个种族。在经历了五十年代图西族被迫害的事情后,有不少图西族通过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将自己的种族改为胡图。大家都知道有这样行为的存在,因此不少胡图族人即使提交了身份证明也仍然被怀疑道是否是图西族人。如果需要的话,这会成为杀死他们的理由。
有时候我们容易将卢旺达大屠杀定义得太简单,好像这就是一场纯粹的胡图族对于图西族的屠杀一般。实际上,有不少豁出自己的性命去保护图西族人的胡图平民,也有站在刽子手队伍里的图西人。将目光放在种族二字上很容易模糊了真正的焦点,比如政治、比如人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