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1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早在先秦,知名纵横家苏代(苏秦的族弟)以此民间传说,越过易水,劝止赵惠文王不要发兵攻打燕国,让别国趁机得了好处。
这个典故,被记载在《战国策》中,并作为一个经典警示流传了下来。
一千八百多年过去,没读过几天书的枭雄张献忠知道这个道理,要联明抗清,然读了一辈子书的南明皇帝和大学士尚书却嗤之以鼻。
张献忠这只老鹬,被南明那只小蚌死死地咬住了。
清军占领京师后,张献忠一路向西,入主四川,建立大西国,制定新年号。
1645年夏,流亡江南的南明福王弘光政权,被清朝豫亲王多铎的大军灭亡。朱由崧被押解赴京处死。而在此前后,张献忠在迎战前明诸多将领和李自成大将的分路围攻下,打出了抗清的旗帜。
南明政府不理会,不以清占北京、诛杀福王为耻,反而想到了联清剿“寇”。
他们制定引狼入室的政策,一同去咬杀族群同胞。
永历帝朱由榔任命川陕总督樊一蘅,为户、兵二部尚书,加太子太傅;以崇祯初年大学士王应熊,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开府遵义,总督川、湖、云、贵军务,节制楚、郧、贵、广各路明军。
樊、王的主要任务,就是南明军事国策:坚决剿灭张献忠,配合清军对张作战。
清定西大将军何洛会来攻,听命南明的前明军队和地方武装,对张献忠不断袭扰。
顺治三年初,清肃亲王豪格拜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大军,迅速攻占汉中,全力向张献忠扑来。
为了北上陕西抗击清军,张献忠放弃成都,分兵四路,各率兵十余万向陕西进发。临行前,他将妻妾全部杀掉,就连最小的儿子也杀了。他对养子孙可望说:“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王源鲁《小腆纪叙》)他这样做,也是防止南明军偷袭后方。
南明军借机进攻,攻城略地,屡败张部,使张献忠在举力抗清时,又得分兵抗明。
2
何洛会兵围四川,却不敢冒进:一是大顺军袭扰不断,一是大西军骁勇顽抗。何洛会给张献忠送去了顺治帝、多尔衮的招降书,说他起义反抗,“皆明朝之事”,新朝表示谅解,希望他审时度势,“率众来归,自当优加擢叙,世世子孙,永享富贵”。(《清世祖实录》)
利诱先行,恩威并施。
草莽张献忠,很有民族气节,任其把空头支票开得如何堂皇、兵阵气势做得怎样煊赫,就是一句话:既来之,则打之。
你越得声情并茂,他越发斗志昂扬。
张献忠坚拒不理,何洛会不得入川。返京后的何洛会将张献忠说得如何如何恐怖,让多尔衮定下了要坑害政敌侄儿、肃亲王豪格的一条毒计。
豪格为皇太极长子,战功卓著,在太宗未立储、无嫡子的情势下,得两黄旗支持,是最有希望接班的候选人。实力强大的多尔衮,也想做皇帝。这一对亲叔侄,成为了当时清朝最大的对手。
多尔衮擅权专政,豪格坚决抵制。
张献忠的不降,为多尔衮除掉豪格提供了最佳机遇。
多尔衮激将豪格立下军令状。
豪格想建奇功,震慑多尔衮。
由于张部大将刘进忠叛变,清军以刘为向导,进入川北。清军护军统领鳌拜等分率八旗护军轻装疾进,出其不意,对张献忠发起突袭。
张献忠没有防备,还以为其他义军打来。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清将急发暗箭射杀,张献忠中的,年仅四十岁。
清军找到他的尸体后,斩下头颅,挂到成都城头示众。
一代枭雄,就这样死了。
死得壮烈。
手下的出卖,南明的夹击,都是英雄祭的一把利剑。
3
张献忠北上抗清前,对孙可望说:“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他是否对反明后悔不好说,但他期望和嘱托四个养子、名将孙可望、刘文秀、李定国、艾能奇率军与南明联合,***同抗击清军。
清人所修《明史》,称张献忠“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而这位被丑化为嗜杀为乐的农民英雄,却知道对境内百姓蠲免三年租赋,不许乱招兵,不许乱审案,不许乱娶妻,知道在强大清兵的丰厚利诱面前,坚守民族底线。
仅凭这一点,要比明末南明朝廷那些饱读儒家经典的重臣勋贵,要崇高伟大得多。
南明政权却始终将他视为“流寇”。
因为他不该称帝。
南明政权偏安江南,拥有最富的财赋、不少的军队、优秀的人才,却使少数清军与多数降军组成的合作军势如破竹。那些自许书生报国的士大夫官员,想着自我小利,舍得民族大义,而让清高的气节,远不及董小宛、柳如是之类的青楼女子和张献忠、李定国一辈的底层民众。
紫禁城和大明朝被清军占领后,流亡江南的朱明宗室组建小政权,如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历时十八年,干的都是怎样争夺正统、排除异己。
自家人尚且如此上演血色的闹剧,那又怎容不得张献忠这样的草莽裂地称帝?
彻底亡国,唯有流血。
外侵未歇,内斗不止。
他们逼死张皇帝后,却留下了张献忠的四大金刚,即大西国的平东王孙可望、抚南王刘文秀、安西王李定国、定北王艾能奇。
他们愿意对孙可望们封王拜将,因为他们只是他们眼中伪政权的封王,不是罪魁祸首。张献忠为南明抗清,送去了主要大将和最强兵力。他们转战在西南各省,坚持了近二十年,直到康熙初年。
李定国把抗清的大旗扛到了最后一刻。刘文秀死前遗表上写的是如何抗清。艾能奇死于联明抗清途中来自国人的暗箭。
只可惜他们的新老大孙可望,以武力挟持永历朝廷,谋封秦王,阴谋篡位,击杀南明大学士三十人,并与兄弟李定国不合,导致内讧,因部将倒戈而不敌李定国,转向清军投降,得封义王。
于国无义,于主无义,于弟无义,王爵曰义,实为笑话。
孙可望的义王,很快落了个兔死狗烹。
顺治朝著名的“乌头宰相”魏裔介,弹劾他“始以张献忠养子荼毒蜀楚,神人***愤。继而称兵犯顺,逆我颜行。迨众叛亲离,计无复之,方率数百疲敝之卒,亡命来归”(《皇清名臣奏议汇编》初集卷十一《特纠陈请之非疏》)。
无义之人不可用之,更不可任之。孙可望的所谓义,契合了张献忠的“不义”谶语,归结是为了权力。
权力是祸心迷情的诱惑。
权力也是丧身辱节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