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真的存在吗?夏启怎么死的?夏启杀伯益是真的吗?
夏启真的存在吗?
现在对于夏朝是否存在都有很大的疑问,更别说夏启了,当然如果夏朝存在,那么夏启存在的概率就很大,如果夏朝就不曾存在,那么问夏启是否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夏朝存在吗?
据说至今没有可靠的考古依据,而且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那些专家们,他们真的在断代还是在坑爹呢?
对于夏朝是否存在的怀疑依然如故。这种怀疑来源于一个很简单的西方理论:没有考古学上的证据,就不能明确证明。因此现在这个问题仍存在疑问。
夏启怎么死的?
夏启如果真的存在,那么他的死因可能也是个未解之谜,毕竟文献中未曾有过详细的记载,我们无从考证,只是一些古老的传说。
夏启杀母是真的吗?
启杀益?
竹书纪年言启杀益,也属污词。三朝元老,年高体迈。无力辅启,不足为怪。益病亡后,益每年都要以牺牲供之,既杀益,又何有此行?启杀益不足为信!
伯益归政就国,六年后益死,王岁以牺牲,不无祀之。
历代通鉴
启贤能敬承继王之道,伯益奉启践天子位,葬王于会稽,衣冠俭素,从王命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天下归启,启位后六年益亡。
有史籍说,启为了辟谣,特请楚地姊归神人涂孟去伯益家乡,对伯益死因进行侦察破案和_讼,后查果然是恶人载脏,他便对那些身上带有杀人血迹的人进行了大逮捕,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此我要插进一个有关启的笑话。近年新出一书,名曰秦始皇。书中有一老人,向秦始皇讲了有关启杀益的故事,言大禹死时,启还幼小,是益掌管江山,后来启慢慢长大后,便想称王。后因受别人的挑拨,启便抄益之家,刺杀伯益。
此故事编得很不圆满,漏洞百出。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古今竟有许多人会轻易相信它。
文学传记、中国通史是一个严肃的主题,比不得神话小说,卡通幻影,也比不得今日某些帝王、宫庭电视闹剧,为了搏得观众读者一笑和取得可观的票房效益,可以不凭史实,不尊重历史,可以随心所欲戏说一通。而个人传记、通史教材,则一定要内容真实,实事求是。大禹治水是在尧舜之时,而启正生于大禹治水之初,故有大禹数过家门而不入之故事。
舜在位五十年,禹在位八年。即使启生于舜初,启为王时也应近六十岁。不知启吃了什么神仙妙药,能告老返童,难道人间真有长生不老药,不死仙方?或大禹老年得子?夏启为王只有短短八、九年,八、九年中,能得五子,可谓年少有力,多子多福。
启伐有虞氏时,尚未成天子,故吕氏春秋言伯启伐虞伯益死之前一年,西河叛,益令彭伯寿征西河之叛。次年即被害,是否为西河人暗杀,然后载脏于启也很难说。因此夏启为自己的名誉,特请孟涂去巴蜀_讼、辟谣破案,孟涂司神于巴后,很快就破了案,将犯案人见血即执。
案破第二年,夏启也因悲愤相加年老而亡,享年九十五岁。何谓悲愤相加,同父亲志同道合,同甘***苦的三朝元老,死得不明不白,而且自己又因他之死而枉受一盆脏水,怎能不悲伤,怎能不气愤?将心比心谁能受得了?更何况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
大禹十四岁而始用,九十三岁而践帝位,百岁而崩,在位八年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大禹百岁而崩,何能老年得子?文学传记秦始皇,失之于真,损之于众,害之于已,误之于后人。
何为三年举丧制,亡年称辟位,次年谓践位,笫三年言载格,践位为实,载格为考绩。载格之年数,仍算在其前任。
故启虽为禹子,因禹荐益在先,所以启无权办禹之丧事,只得令益为之,三年后,启为王,益落选。
启祠禹位,废_之规,古之_让制不幸在启结束,但启也是万不得已,并非是有野心恶意。
三圣授受,事体不同,尧之荐舜,摄也!舜之荐禹,总百官也;禹之荐益,相之也。通鉴前编禹哀民不得已而即位,三载考功,五岁政定,周行天下。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有大禹三十未娶,此乃数据错位,大禹十四岁治水,方有百年而终。更可能是将舜三十岁未娶张冠李戴。
舜囚尧?
尧在位七十年时认识舜,也是经过多种考验,长期观察,二十年后因自己年迈,才令舜摄行天子之政。在离开其政二十八年后因病而终。在政98年。自公元前2201年至公元前2104年。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吕氏春秋
尧认为:丹朱不肖,不足授其天下,于是乃权舜。为什么呢?因为授舜,则天下得其利,授丹朱,丹朱受其利,而天下受其害,我不能因利一人,而害天下之众史记。
尧之亡时,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四年都不举乐,以思尧德史记。此能言尧德衰?此等德高望重之人,谁敢囚之?此等百岁老人,囚之何用,又有何益?
尧在政时,舜虽不为天子,但已摄政在身,大权在握。何忧不为天子。
囚尧于己不利,为天理所不容,诸侯不服,百姓不依。
尧捐骨肉而禅有虞,终无吝啬。
舜为尧之女婿,女婿反丈人,二妃怎依?后又怎会为舜殉身湘江!尧之禅舜,几乎已到了命令式,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舜,你给我听好,我之所以要你为天子,是因为国家之需要,在你身上负有天一样大的责任。你必须应天顺民。
尧知舜功德大成,欲使陟帝位,舜辞不受,乃使舜摄行天子事,代已巡守。
稽古录
尧取富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故以天下命舜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究,天禄永终,及尧三年丧毕,舜践天子位。娥皇无子,次妃女英生商均,次姬登癸生二女宵明、烛光。有庶子八人皆不肖,故以天下_禹。舜年八十一即真,八十三而荐禹,九十五而使禹摄政,摄政五年有苗氏叛,南征,崩于鸣条,年百岁。韩非
舜以尧二十一年甲子生,五十一年甲午征用,七十九年壬午即真,百岁癸卯崩,有苗氏叛,虞舜南征,崩于鸣条,殡用瓦棺。帝王世纪
由此可知舜受命于四海困究之危难之中,怎可言尧德衰,舜逼尧?所谓尧德衰,舜逼尧谣言伪说之源,极可能就是对尧让位于舜而不满的丹朱、獾_、鲧、三苗,这个四人帮。
尧舜之心,常以天下为忧,而不以帝为乐南齐书。
不能以今日之小人思维看待尧舜,认为当皇帝就一定是荣华富贵,没有忧愁心患,尧舜也有他们的苦衷,身在江湖不自由,自古忠孝难两全,顾国难顾家,丹朱、商均皆不肖。
三凶猖獗,四海困究,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常使尧舜有畏难情绪,逃负想法,多次想让位于许由、巢父等人,而许由、巢父等人又为四方游士,山野道人,本性清高,不贪权爱政,虚图名利,只求长命百岁,因此尧舜是打错了算盘,选错了对象。
舜至苍梧,也非禹所逼,而是自愿。有大禹这样经过长期考验值将信赖的人,有何不放心,乐得游山玩水,考察民情,窃负而逃,尊海滨而处,终身沂然,乐而忘天下。
再说其时,大禹只是摄政王,军政大权仍在舜身,是否南征有苗,其权在舜,而不在禹。只是在苍梧,听说有种丹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才被比戎长胡大王所献的白琅之霜,十转紫金花所害。
舜禹死因清楚,非禅之说,不攻自破,可以休矣。
在尧舜禹三王死后不久,便有人不顾事实,对他们污蔑攻击,妄想变圣人为恶魔,结果适得其反,自己成为恶魔。真金岂怕火炼,事实胜于雄辩。
观尧之道,乃知天下之轻。观禹之志,乃知天下之细。淮南子.精神训。此可证舜囚尧?
舜视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尊海滨而处,终身沂然,乐而忘天下!孟子此言是指禹逼舜?
兔死狐悲,造谣中伤,古今中外,大有人在。希特勒死于自焚,千真万确,有其假牙可证。但其残兵败将硬要造其元首未死之谜。林彪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其死党信徒硬要载脏于人,言为导弹所击。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由_可见,而现今有些人却要我们相信尧德衰、舜囚尧、禹逼舜、启杀益,告诉我们大禹是一个自私自利的野心家。把自己的立场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史记、汉书、淮南子、等众多古籍,早已对三圣的丰功伟德作出极高正确品价。而那些恶毒攻击尧舜禹之流,不是别有用心,便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决非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