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许多人都喜爱的一部名著,汉末三国乱世的精彩程度也让人为之神往。在天下纷争、群雄逐鹿之际,众多的谋臣武将闪亮登场。经过演义的艺术加工,许多人都成为了近乎于妖的诸葛亮的粉丝。并且因为诸葛亮,开始关注司马懿。司马懿是两晋政权的奠基人,他的个人才能是非常出众的。虽然在演义中闹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笑话,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才是三国笑到最后的赢家。
司马懿一生活了72岁,是那个时代绝对的长寿老人。他先后送走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最终将曹魏的政权牢牢地把握在了自己手里,为儿子和孙子改朝换代准备好了一切必备的条件。司马懿做了一辈子的魏臣,虽然曹魏亡在了他的儿孙手里,但他自己却实实在在为曹魏做了许多的贡献。比如他擒获孟达、多次抵御诸葛亮的北伐、灭亡了自立为燕王的公孙康。这一系列的功劳,也让他得到了后世的肯定。
但司马懿自己也没想到,他做的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却遗祸华夏上千年。这件事还得从割据辽东的公孙家族说起。“东汉末年分三国”,说是三国,其实是四国,因为还有割据辽东的公孙家族。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公孙家族并非是汉末被袁绍击败的公孙瓒,而是公孙度。二者之间除了姓氏相同之外,并不具备其他关系。据《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公孙瓒是河北人,公孙度则是辽宁人。如果非要说有关系,那就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关系了。公孙度的发迹也算是“时势造英雄”,他早年间只不过是一个小吏,被同乡推荐给了董卓后成为了辽东太守。有了自己的地盘,公孙度开始用心经营。
所谓“乱世需用重典”,他严刑峻法、打击豪强,让辽东令行政通,自己的羽翼也由此丰满。董卓作乱后,中原各路诸侯似乎忘记了辽东还有个公孙度,他便趁此机会自立。公孙度很聪明,既不称王、更不称帝,只是给自己封了个辽东侯、平州牧。但此举意义重大,它代表着公孙度不再单纯地是汉臣,他有了自己的政权。趁着天下大乱,公孙度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北部。
公孙度开疆拓土后又招贤纳士,入境的流民也被他加以招抚利用,此时的辽东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病逝,长子公孙康继承其位。后袁绍之子袁尚、袁熙兄弟战败来投,二人欲行不轨,公孙康便将二人首级献给曹操。因为帮助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曹操便以汉室的名义拜公孙康为左将军、封襄平侯。公孙康自知无法与曹操相敌,便和父亲一样将周边的其他民族和政权欺负了一遍。
被唐高宗灭亡的高句丽,此时也早已经存在于辽东一带。建安十四年(209年),公孙康大败高句丽,一举攻入其国都。《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这里强盛的“韩濊”也被公孙康大败,还在其地置带方郡。公孙康死后,因自己的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便传位给了弟弟公孙恭。在父死子继的时代,公孙恭的继位注定是有隐患的。而公孙恭本人,还因病丧失了生育能力。
公孙恭没有接班人,他死之后的位置自然要回到大哥的儿子手中。太和二年(228年),侄子公孙渊已经长大成人,在他的逼迫下,权力易主。但曹魏方面并没有对此事表示反对,倒是做了个顺水人情: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公孙渊为了拉拢外援,便于孙权结好,孙权便册封他为燕王。很明显,魏吴两家给的都是荣誉称号。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曹叡遣使征召公孙渊入朝。
这一去必定是有去无回,公孙渊便发兵攻打幽州刺史毌丘俭,并获得了胜利。原本辽东与曹魏就互不统属,向曹魏称臣也不过是公孙家的权宜之计。在击败了毌丘俭之后,公孙渊便同曹魏撕破了脸,索性自立为燕王,还建元“绍汉”,百官有司一应俱全。次年正月,曹叡遣司马懿率步骑四万东征公孙渊。在大雨停歇之后,魏军已经将襄平团团围住并进行猛攻。由于司马懿粮草充足,而燕军则粮草短缺,公孙渊手下已经有将领开始投降。
公孙渊走投无路之下,准备投降却不得司马懿允许。公孙渊无奈只能突围,司马懿又发兵出击,公孙渊当场战死。在击败公孙渊势力后后,司马懿做了一件在三国很常见的事情——屠城。司马懿屠杀15岁以上男子7000多人,斩公孙渊所任文官武将2000多人,将余下的四万多户百姓收编为魏民。司马懿屠城的确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从遇难人数上来讲,司马懿在曹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后汉书》载:“初平四年,曹操……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三国志》载:“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司马懿效仿前辈,用最简单粗暴的当时为曹魏解决了困扰几十年的辽东问题,不可谓没有功劳。但与曹操之前屠城的影响不同,看似一劳永逸,却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自公孙度到公孙渊,公孙家经略辽东已历四世,一直是辽东地区最强大的存在。不仅如此,公孙家族始终压制着周边的少数民族:第一世公孙度击败乌桓、大败高句丽;第二世公孙康攻破高句丽都城、击败韩濊;第三世的公孙恭和第四世的公孙渊也曾多次攻打周边异族。
公孙家管控、压制周边异族的精神和传统,已经深深植根于辽东汉人的骨子里。即便是司马懿攻破了公孙家族,辽东汉人依旧会延续他们尚武的精神,这一切随着司马懿的屠城和将辽东百姓内迁不复存在。能打的被司马懿屠了,不能打但是知道必须打的,却被司马懿内迁了。自此辽东再无压制各民族和其他势力发展的汉人势力,汉人王朝也再也没有对辽东进行有效的统治。即便是强大如唐朝,也不过是以安东都护府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