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开始创作人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活组画》。这套画题材广泛,以讴歌“生、爱、死”为基本主题,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揭示人类在世纪末的忧虑和恐惧。1893蒙克的油画《呐喊》是这组画中最强烈、最精彩的一幅,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中,蒙克以极其夸张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畸形而尖叫的人物,将人类极度的孤独和苦闷以及在无限宇宙面前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克自己描述了这幅画的起源:
“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走——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是我脚下的峡湾。又累又病,我停下来眺望峡湾——太阳正在落山——云被染成了血一样的红色。
“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响彻天地;我好像听到了尖叫声。我画了这幅画——我画了像真血一样的云。那些颜色在尖叫——这就是《生活群画》里的“尖叫”。”(托马斯·M·刀子乐队、爱德华·蒙克、哈里·N·艾布拉姆斯公司,纽约出版社,第84页。作者翻译。)
在这幅画中,没有具体的图像暗示导致这一尖叫的恐怖。图片中央的图像令人毛骨悚然。他似乎从我们身边走过,会转向伸向远方的栏杆。捂着耳朵,他几乎听不见远处两个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处的两只船和教堂尖塔;不然整个紧紧缠绕在他身上的孤独感可能会稍微减轻一些。这个孤独的人,完全与现实隔绝,似乎已经完全被自己深深的恐惧征服了。这个形象高度夸张,畸形扭曲的尖叫脸完全是漫画。那双大眼睛和凹陷的脸颊让人想起与死亡有关的骨骼。这简直就是鬼叫。“这只能由一个疯子来画,”蒙克在这幅画的草图中写道。
在这幅画中,蒙克使用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与自然有关。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土地,绿色的树和红色的天空都是夸张和富有表现力的,但它们并没有失去其颜色的一般真实性。整幅画的色彩令人压抑:浓浓的血红色挂在地平线之上,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它与大海黑暗中的紫色相冲突;这种紫色越来越灰暗,因为它向远处延伸。同样的紫色,重复在孤独的衣服里。他的手和头呈现出苍白、黯淡的棕灰色。
画中没有一处不是充满了湍流。天空和水流扭曲的曲线与大桥厚重笔直的对角线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构图在动态的旋转中充满了粗犷而强烈的节奏感。所有的形式元素似乎都在传达那种刺耳的尖叫。在这里,画家可以说是用视觉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惨绝人寰的尖叫变成了看得见的振动。这种将声波可视化的技术可能与梵高名作《星夜》中力和能量的可视化有关。在这里,蒙克将尖叫引起的极度内心焦虑转化为令人信服的抽象形象。就这样,他几乎把自己屏幕上的情感表达推向了极致。
参考资料:
《楚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