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促进了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事实上,只要有人想的最终会实现,今天的奇思妙想就可能是明天的发明创造,这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常识,可见想象力对人类的重要性。孩子比大人更敢想。他们很有创造力。他们的头脑里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想象力自由奔放,大胆离奇。“儿童画”是儿童的特殊语言。它是儿童表达内心世界的载体,即绘画是开发儿童想象力的有效手段。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因此,让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发想象的潜能,提高艺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多年参与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在与孩子们的近距离接触中,我逐渐意识到涂鸦在幼儿成长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于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试图让每一个孩子在绘画中快乐成长。让涂鸦的快乐在孩子的成长中绽放出更芬芳的花朵。
首先,顺其自然
儿童画从涂鸦阶段进入图式阶段(小学阶段再进入写实倾向阶段)是客观规律,是儿童画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现在很多成年人恰恰忽略了这两个阶段,尤其是第一个阶段——涂鸦。长期以来,涂鸦一直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简单、笨拙和无意义的活动。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画一些“像样”的画。当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对孩子的艺术天赋失去信心,甚至责备孩子,导致孩子对绘画失去兴趣。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教育者以成人绘画的标准来要求儿童画,扼杀了儿童画中的自然、质朴和童真。很多老师认为,孩子的作品必须经过指导甚至加工才能上交,否则就是“不完整,没有塑造成作品”。我们经常在一些幼儿园看到“儿童画展”。我们在欣喜和惊叹的同时,也在疑惑:这些成人的绘画作品是否代表了所有孩子的绘画水平?幼儿园的绘画教育应该成为小学美术课的“预备课”吗?为什么看不到「涂鸦展」?俗话说:欲速则不达。这种过分的要求会导致孩子对绘画失去信心,进而失去兴趣。
其实涂鸦刺激的是孩子的眼睛和心灵,从这个活动的结果中获得想象力。涂鸦的意义在于它对儿童发展的特殊价值。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当一个婴儿发出没有实际意义的声音时,父母会欣喜若狂,给予更多的关注,而涂鸦则会被大人视为无用,并予以否认。其实涂鸦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的萌芽,丝毫不逊于咿呀学语。正是在这种简单重复的行为中,孩子们练习着视知觉、产生和情感的协调,为进入艺术大门做着最好的准备。
涂鸦中一个明显的行为就是重复。儿童不断重复某种风格,短期内甚至看不到任何进步或变化,但放在艺术心理发展的长河中,却能发现其微妙的演变。而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变化,都是一个心理发展的过程。皮亚杰认为,智力发展的一个特点是,随着儿童智力的日益发展,他的行为会具有很强的重复性,而重复性行为在儿童的智力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们智力快速成长的外在表现。
因此,我们不应该超越儿童绘画发展的任何阶段。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涂鸦,让所有的孩子都主动参与绘画。
第二,自信的基础
美术活动中,老师最怕孩子用无辜的眼神看着你说:“老师,我不会画画。”其实孩子会这么说,说明他对画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信心和底气。为什么呢?从我的观察来看,很多孩子可以说得很好,但是因为缺乏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点线面的一些元素,很难落笔。于是我从基本功开始,带领孩子们进入涂鸦的世界。通过“沙滩上的脚印”,孩子们知道如何画沙子,什么是“点”。从“快乐曲线”开始,在音乐和彩带的双重感受下,孩子们可以流畅地画出“河流”中的波浪线。通过“用颜色盖房子”,引导孩子们在手绘字母的直线网格中仔细地填入不同的颜色。于是他们学会了分块绘画,感受线条形成的“房间”和“块面”。就是在这样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孩子的绘画技巧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老师,我不会”这种话出现的越来越少。
第三,想象的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为了使幼儿满足表达思维和创造成果的需要,教师应该传授一些必要的技术知识。可以教会孩子观察事物的方法,分析总结事物形状的技巧,合理安排构图的技巧...但是老师不能为了教技能而教技能,应该在教技能的同时鼓励孩子举一反三。对于一个主题,可以鼓励孩子多角度表达,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发展孩子的思维创造。在绘画活动中,我尽量通过提问让孩子改变思维,避免形成僵化固定的思维模式。比如在中班的“太阳”绘画活动中,我问小朋友“你在阳光下看到什么颜色?”孩子们突然变得活跃起来。"红、橙、黄、绿、青、蓝和紫都是太阳光."“夏天你想要什么样阳光?”“冬天要什么样的太阳?”那么老师也可以提问:“太阳永远是圆脸吗?”孩子们会装饰太阳的外形: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纹脸、长发、短发、卷发...通过老师的提问,孩子们拓展想象力,画出夸张而有特色的物体。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多提问,引导他们任意夸大、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变现实形象...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在引导孩子观察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鼓励和启发孩子在背面画一只兔子。怎么画一只胖胖的兔子?怎么画瘦兔子?高兔子在哪里?邦妮在哪里?怎么画兔宝宝的家庭?兔子幼儿园怎么画?或者老师能不能讲一个兔子的故事,看看小朋友是怎么表现的?等一下。不要把孩子的思维局限在一件事上。孩子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和独特的想法会给我们新的启示。
第四,想象力的互动
我尽量在美术活动中给孩子很多时间讲。要改变以往美术活动中老师讲得多,孩子讲得少的局面,我们经常利用午饭后的一段空余时间,把一天的内容以对话的形式画出来,让孩子充分讨论。孩子受生活经验和年龄的限制,一个人可以想象的空间是有限的,让孩子在自己的讲述过程中完善画面,从同伴的讲述中获得灵感。将个人的想象力融入到每个人的想象力中,不仅能拓展孩子的想象力,还能有效培养孩子绘画的目的性。比如命题绘画《龟妈妈好开心》。我想让孩子们思考海龟是如何玩耍的。他们和他们的妈妈在玩什么游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聊着,开始动笔之前脑海里就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草地上,小乌龟正和妈妈做游戏,有的蜷缩在妈妈身边,有的在翻滚,有的爬到妈妈背上,有的站起来抱住妈妈的脖子...通过讨论,当孩子们真正开始写字画画时,他们不会不知所措。儿童画受绘画基础、自身经历和心理的影响,往往会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些画按照成年人的“审美标准”不一定能看懂。事实上,最能理解儿童艺术作品的是儿童自己。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解释。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在画长颈鹿的时候,把图案画在了外面的长颈鹿上,整张纸上都是点。孩子解释说外面的点是雨滴而不是图案,突然之间,这幅原本看起来是孩子弄错的画变得充满了童趣。通过孩子的讲解,不仅可以看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孩子讲述的过程也是他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好机会。
五、想象力的来源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大自然总是美丽的”。自然风景是多种多样的,多种色调的,多种多样的,美丽的。大自然是孩子绘画活动最好的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打开了孩子们想象、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大门。所以我经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美丽的花,摸摸树,观察小动物等。,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立刻被激活,他们的想象力也会随之产生。比如“各种各样的树叶”,可以邀请孩子在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让孩子记录下它们的形状。孩子们录音纸上的叶子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黄中带绿,有的黄中带红,有的狭长,有的心形...就在我叹气的时候,我看到几个孩子在捡掉在地上的树叶,没找到的孩子也在努力的找,就像捡了个宝一样。孩子的美往往是通过动作、表情、语言、活动表现出来的。因为孩子对小叶子有真实的感情,所以儿童画的效果丰富多彩。动物园里聪明的猴子,威武的狮子老虎,漂亮的孔雀也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形象。想象的来源是客观现实,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在艺术活动中,通过对物体的观察和复制,添加画面,装饰,想象和着色,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积极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加了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还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展,丰富了他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六、跳灯。
在儿童艺术活动中,我们随处可见儿童的创作。这些不经意的“创造”就像阳光一样。如果你不小心,他们可能会闪过。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这些“跳跃光点”。大人如何看待孩子的创作,会直接影响孩子对作品的看法。孩子的画在大人眼里可能不太好,但是孩子自己很满意。孩子很难消极地理解儿童画的“相异性”,还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对艺术活动失去兴趣。一个孩子画了一幅画,只有许多不规则的波浪线和许多小螺旋圈。孩子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太阳”,因为阳光像小河一样流动,阳光里有很多火球,所以阳光是温暖的。这个孩子以他独特的理解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但孩子的创造力并不一定是什么新奇的东西,有时候一些超凡脱俗、一丝不苟的改革也是创造力的表现。有一次上课,我让孩子们画柳树。一个孩子把柳树的叶子画成了一个对称的圆圈。他说蝴蝶在上面飞舞。还有一次我问一个正在涂颜色的小孩:“为什么孩子们的小鸭子是黄色的,而你的是橙色的?”他说:“把他们都画成一个样子不好。”这说明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欲望,这些细节的变化都是孩子个性的表现。儿童美术作品中往往有很多“错误”。像绿色的太阳和红色的鸭子...其实这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孩子不拘泥于形式的形状和颜色,没有太多的“为什么”。他们只是随心所欲地画画。并且还会为这些“错误”找一大堆“理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用“喜不喜欢”这个标准来评论儿童作品。要在告诉孩子真实生活情境的基础上,了解孩子的创作意图。只要孩子觉得满意,就应该给予肯定,没有必要去纠正他们的“错误”。因为这样做不尊重孩子的创造,也压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欲。其实,只要孩子满意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七、绚丽的色彩
每个孩子的艺术活动都是一种情感体验。孩子不仅用笔画画,还会用情感和心灵去交流和感受。通过艺术活动,孩子们可以体验到同龄人之间的友谊,学会宽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看啊!孩子画“妈妈的花衣服”,就像给妈妈做衣服一样认真。当“六一快乐”被画上时,孩子们的脸上会露出笑容,就像回到了“六一”快乐的日子。《缝缝补补》《胖宝宝》《蚕茧!都是孩子对蚕宝宝细心观察,细心呵护后的作品。我们应该在每一次艺术活动中注意儿童作品的完整性。在美术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或其他一些原因,总有一些孩子不能及时完成作品。这个时候我尽量利用一些业余时间让孩子完成作业。让孩子知道事情要有始有终,既然开始了就要做完,培养孩子负责、坚持的好习惯。孩子画画的时候,桌子上放着一些纸、蜡笔,有时还有其他材料,难免会拥挤。有的孩子会有争吵,所以我编了一首儿歌《画画的人都好开心》,让孩子知道要谦虚,学会相处。孩子之间难免存在个体差异。个别孩子有时会表现出骄傲,看不起别人,甚至恶作剧,在别人的作品上乱涂乱画。我会引导他们在绘画评价活动中发现优点,让他们发现别人作品中好的地方,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作品。
八、想象力的火花
绘画题的设计很重要。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和思维特点,选择一些幼儿熟悉和喜爱的事物,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能诱发幼儿想象因素的绘画题进行教学,会事半功倍。首先,老师设计的想象画图题要引起孩子强烈的心理反应和孩子丰富的联想。或者开心,比如“生日”“我们一起玩呼啦圈吧”;或悲伤,如“悲伤的小蚂蚁”、“哭泣的女人”;或者恐惧,比如怪物和可怕的梦。其次,教师设计的想象画图题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反映孩子心中的世界。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画的这种“反映”是一种再创造。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魔幻世界。比如画完题目《美丽的花朵》后,有小朋友介绍:“我画了一个美丽的花家,花妈妈把每一朵小花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邀请花爸爸听小花唱歌,看小花手拉手跳舞……”再次,儿童想象的绘画题不仅要有“形”的联想,还要让儿童有丰富的“情节”的联想。比如巨人的手,怪异的帽子,树叶的脸,在《如果蚂蚁比大人大》这幅画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的:“有一天小明做了一个梦,梦见蚂蚁和人一样大,他却变得和蚂蚁一样小。他被蚂蚁抓住,放进了瓶子里。蚂蚁们正在试图灌溉,小明被吓醒了。孩子们,如果小明的梦想成真,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第四,老师设计的想象画图题要能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孩子最大的乐趣在于幻想,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这里的“幻想”是基于“现实”的幻想。幻想绘画题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对事物的主观想象,体现儿童美好的童心和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比如在画“其他星球上的动物”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引导:“其他星球上的动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和地球上的动物有什么不同?它们一定很特别,很怪异,很有趣吧?”。这些画包括梦见大恐龙,我登陆月球,未来服装,未来太空城...
九、想象力的翅膀
思维是一个动词,就是思考,努力思考,就是形象,意象或者画面。想象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的东西,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想象力不受自然知识、科学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章制度等的限制。也能打破实物中的真实限制,绝不是对现实的机械复制,所以我不以是否像来评判儿童作品。儿童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评价。老师这次以形象为标准,孩子的画下次就会接近形象,失去想象力。当老师肯定孩子的想象力时,孩子就会更加夸张,想象力就会膨胀。同时,儿童画充满个性,有很多值得相互借鉴的部分,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也有引导孩子向同龄人学习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及时介绍孩子的创造性表现,引导孩子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创造。孩子们完成作品后,我把孩子们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他们享受观看,让他们在别人的作品中发现和发现优点。在活动中给孩子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和创作空间,发展了他们的自我个性,使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大胆而富有活力。孩子们经常会画出大人意想不到的形象:他们可以把愤怒的脸涂成黑色,利用五官的倒置来画出人物的抬头动作,把想拿东西的手夸张得比身体还长...这是孩子自己思维创造的结果。大人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思维创造,不能用对错来评价孩子的思想。而是在教学中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绘画环境,鼓励孩子乐于动脑,画出与他人不同的内容,让孩子大胆地在画面上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听、所喜、所恨,理解和容纳孩子心中想象的世界,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奔放地飞翔,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奇思妙想。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想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环境。对于孩子的涂鸦,我们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喜欢”和“不喜欢”,而应该积极鼓励他们自由大胆地想象,让他们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中获得创造性的快乐。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小时候经常想和做一些大人们认为“不合理”的事情,受到老师的批评,但实践证明,他们长大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大有裨益。善待孩子在涂鸦中的创新意识,也许他们辉煌的人生就是从这些“不可思议”的涂鸦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