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分门别类的观点
十扇门
中国画术语。中国画分为六大分支,即人物、房屋、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北宋宣和花圃分为十门,即道士门、字门、宫门、扇门、龙鱼门、山水门、兽门、花鸟门、朱墨门、菜门。南宋邓椿的《画随》分为八大类(门),即神仙、佛、鬼神、人物传记、山水、林石、花卉、竹羽、禽兽、虫鱼、房屋、树木、船车、瓜果、蔬草、小型杂画。参见《十三家》。
十三个家庭
国画术语。中国画分为六大分支:张彦远《唐代历代名画实录》;北宋《宣和画谱》分十支;南宋邓椿的绘画沿袭分为八大类。元代东塘《画鉴》说:“世俗画师十三支,以山川为始,以界画为基。”明代陶《降农录》中的“画工十三科”有:“佛菩萨、玉帝道观相、金刚神鬼、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古人、全山林、花竹羽、野骡禽兽、人用、界画楼台、万物独尊、农织、雕嵌青。”
论当代中国画的分类
当代中国画在世界艺术领域自成体系。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卉、瓜果、羽毛、动物、虫鱼等绘画题材;按表现方法分,有工笔、写意、勾、设色、水墨画等技术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玉、大小绿松石、无骨、泼彩、淡色、浅绛等几种。主要利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勾、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回、虚、实、疏、密、空来描绘形象和经营场所;视图布局,视野开阔,不局限于焦点透视;按表现形式分,有壁画、屏风、卷轴、画册、扇子等框架形式,辅以传统装裱技法。根据表现的材料和方法,可以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淡绛、工笔、写意、线描。中国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长卷(又称手卷)和横帷、条幅和中堂、画册页和斗方、折扇和扇上画的团扇等。
中国画的代表类型
人物画
(1)人物画的历史进程;
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的总称。中国人物画历史悠久。据记载,商周时期就有壁画。东晋顾恺之专事人物画,中国绘画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的思想。唐代颜也擅长人物画。还有吴道子,韩沃等等。为人物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唐朝以后画人物画的画家多了,历代都有。
徐悲鸿《泰戈尔画像》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一大分支,出现的时间比山水画和花鸟画都要早。一般可分为道教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人物画力求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他生动的手法往往体现在环境、气氛、人物、动态渲染中对人物性格的表现。所以中国画在理论上也叫“传神”。历代著名的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的《文远图》、五代南唐顾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的《魏墨》、南宋的《采薇图》、李白兴的《吟图》、元代梁楷的《杨竹溪》。到了近代,强调“师法”,吸收西方技法,在造型和色彩分配上有所发展。
(2)肖像与人物画的表现:
要想画好人物画,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了解和研究人物的基本造型、比例、解剖结构和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从而准确地塑造和表现人物的造型和精神。表现人物的方式有几种,各有千秋,如:线描、交叉填充、泼墨、交叉染色等。
风景画
(1)山水画的历史进程;
以山水自然风光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俗称山水画、山水画或水墨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专门艺术学科。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逐渐发展,但仍依附于人物画,多以人物画为背景。独立始于隋唐,如詹子谦的彩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出现了众多的作者,如郝静、管同、李成、董源、巨然、范宽、徐道宁、严文贵、宋涤、王诜、米芾、米友仁等,青绿山水画达到了一个高峰。自唐代以来,每个时期都有著名的画家,他们专门研究山水画。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品质、学校、方法不同;但每个人都可以用笔用墨,用色功力,灵活操作,细致描绘,让自然风光之美一脉相承,壮阔神韵跃然纸上。元代山水画趋于写意,以虚为实,重在笔墨神韵,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明清及近代,不断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表演中要注意业务立场和意境。传统的方法有水墨画、绿松石、金碧辉煌、无骨、浅绛、淡色等。
(2)山水画的构图:
山水画的构图包括:山、水、石、树、宅、屋、梯田、船、桥、风、雨、阴、晴、雪、太阳、云、雾,春夏秋冬的气候特征。
(3)山水画的主要代表人物:
◆绿色景观
一种山水画。以矿物石青和石绿为主色调的山水画。有大绿松石和小绿松石。前者勾多,笔画少,着色性强,装饰性强;后者是以水墨的浅色为主。清代张庚说:“画与画,自古皆彩青。”元代东塘说:“李思训画山水,以金玉映之,为家法。”南宋时期,有两个赵王朝(伯居、伯君),以青绿山水著称。中国的山水画首先是彩画,其次是水墨画。色码画中,先有重色,后有淡色。
◆淡深红色风景
蔡浅绛山水画是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勾染的基础上,铺设以赭石为主色调的浅色山水画。《芥子园传》说:“黄如玉石面,色以赭石为佳,施之浅,有时用赭石笔勾勒。王孟頫以赭石、藤黄画山水,其山似松草画,再以赭石出,有时不着色,只用赭石画山水中的人脸、松皮。”这种设色特色始于五代东元,盛于元代黄,又称“吴庄”景观。
◆金碧景观
中国绘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青。凡是以这三种颜料为主色调的山水画,都叫“金蓝山水”,比“绿山水”多了泥土和黄金。泥金一般用于勾染山形轮廓、石纹、斜坡、沙嘴、彩霞、宫殿、亭台楼阁等建筑。但明代唐的《画事略论》持另一种观点:“盖金玉者:石为青,即青绿山水也。后人不重视,但泥金被称为金笔山水。丈夫以金银之名,真是可笑!”
中国毛笔绘画
一种中国画。指纯水墨作的画。有三个基本要素:简单、象征和自然。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继续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水墨画的功能。“墨即色”,指的是墨的浓淡变化是颜色的层次变化,“墨即彩”,指的是可以用多层次的墨色度来代替多彩的颜色。北宋沈括《图宋》云:“江南东原传至巨然,淡墨淡青为一。”也就是水墨画。唐宋人用湿笔画山水,有“水昏墨印”之效。元代人开始使用干笔,墨色变化较多,有“同时出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提出“水墨画为上”,后人纷纷效仿。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宫廷装饰画
简称“院体”、“院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画院及其后期宫廷画师的画作。也有专指南宋画院的作品,或泛指模仿南宋画院风格的非宫廷画师。这类作品主要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和宗教内容为主,以适应朝廷的需要。他们讲究法度,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为时代不同,画家专长不同,所以他们的绘画风格也不同,各有特色。鲁迅先生说:“宋的院体画要放弃柔弱温婉,细致入微的方面是可取的。”以张权、江宏伟、贾广健、赵北新、回宇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学院绘画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绘画
又称“师傅画”。一种中国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墨客所作的画。与宫廷画院的民间画师和专业画师的绘画不同,北宋苏轼提出“文人画”,明代董其昌推崇“文人画”,以王维为创始人,是南宗的始祖(见《南北宗》)。但在旧时代,它常常被用来抬高文人阶层的绘画艺术,轻视民间画家和机构画家。唐代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笔记》中说:“自古善画者,不衣冠飘逸,而优于他人,非颜所能及。”这句话影响深远。现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识、才情、思想,有了这四个要素,就可以完善。”通常“文人画”以山水、花鸟、梅花、竹、菊、木石等为题材。,以此来表达“精神上的精神”或个人的野心,有时也包含着对民族的压迫的感情或对腐朽政治的怨恨。他们推崇“士气”和“一品”,崇尚藻趣,讲求笔墨趣味,摆脱雷同,强调神韵,非常重视文学书法的修养和绘画意境的创造。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学序》曾有很高的评价:“唐王祐成(魏)助诗入画,然后由笔生趣,法随意变。不必说宫商,山山皆韵,义不必比繁华。”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和水墨画、写意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漫画;喜剧演员
水墨画在立意上具有漫画的特点,题材广泛,有讽刺的,也有赞美的,但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同时又不失典雅。与普通漫画相比,水墨漫画更具观赏价值。它的出现扩大了漫画的表现形式、观赏领域和品种。中国水墨漫画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者,如丰子恺、华、、韩愈、方成、、毕克观、、姜文炳、何伟、常铁军、、白山城等人,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花鸟画
(1)花鸟画的历史进程
魏晋南北朝以前,花鸟作为中国艺术的对象,总是以图案和装饰的形式出现在陶器和青铜器上。在当时,花鸟和一些动物具有神秘的意义和复杂的社会含义。人们把它描绘成艺术范围内的一种表达,而是通过它们来传达社会的信仰和君主的意志,艺术的形式只是从属于内容的需要。
早期人类对花鸟的关注是花鸟画的温床。据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独立的花鸟画,如顾恺之的《雁水鸟图》、施道硕的《鹅图》、陆探微的《半鹅图》、顾的《蝉雀图》、钱媛的《苍梧图》、丁光的《蝉雀图》、萧艺的《鹿图》等。虽然现在看不到这些原作,但从其他人物画的背景可以知道,当时的花鸟画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中的鸟。
墨僧写意花鸟画这个时期画的花鸟比较多,因为往往和神话有关,有的甚至是神话中的主角。比如玉兔,太阳里的太阳,月宫里的蛤蟆,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四个方向。总的来说,花鸟画在唐代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属于花鸟范畴的鞍马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现在,韩干的《赵晔白》、韩寒的《五牛图》和的《半牛图》都表明这一题材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曹巴、陈洪的鞍马,冯绍正画的鹰,薛基画的鹤,魏延画的龙,边鸾、滕长友、刁光银画的花鸟,孙伟画的松竹,不仅阵容强大,而且各有佳作。比如雪霁画鹤,杜甫写诗称赞:“龚雪十一只鹤都写青田镇。画了很久的颜色,苍白却依然出尘。意气风发而兴趣盎然,坦荡坦诚如长人。”
(2)花鸟画的画法
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昆虫也可以分为工作和写作。表现方法有:线描(又称双钩)、素描、填充、去骨、泼墨等。他像山川一样,源远流长。花鸟画的学习步骤无非就是临摹、写生、创作。主题有:竹、兰、梅、菊、牡丹、荷花等。鸟类有:鸡、鹅、鸭、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包括鹦鹉、蝴蝶、凤凰、蜻蜓和蝉,杂项昆虫包括蛞蝓、蟋蟀、蚂蚁、蜗牛和蜘蛛。
新文人画
新文人画,或称“中国的新文人画”,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艺术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从65438年到0996年,北京画家边平山在边平山先生的“平山书屋”里,经常和福州画家王和平、河北画家北瑜见面聊天。因为在艺术见解和追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萌发了开展中国画联展的想法。后来与南京画家王孟奇、方骏商定,由天津画家霍春阳在天津美术学院展览馆举办这次展览,这就是“新文人画”的开始。
后来,朱新建、刘二刚、王勇、徐乐乐、朱道平、陈平、田黎明、江宏伟等全国各地的画家纷纷响应,加入其中,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新文人画”、“85新潮”、“明星艺术展”成为八九十年代中国美术史上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