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C国领事馆二楼工作的副领事被大雨惊动,走到窗前往外看。
透过雨帘,我看到大使馆前威武庄严的哨兵,一动不动地站在哨位上。
暴雨打在哨兵身上,溅起水花。虽然被雨雾包裹,但哨兵阳刚的身影和自信的眼神,依然让人隔着厚重的雨帘自然地感到崇敬。
一年四季,雨雪风霜,使馆哨兵以顽强的毅力屹立在雕像前。
他们很清楚,他们在使馆前的所作所为,都在外交官的视线之内。现在,大多数大使馆都在门前安装了监视器。摄像机镜头一天24小时被扫描。哪怕你往岗哨上扔一张纸片,也会被放大几倍。即使在晚上,大使馆屋顶上的探照灯也会像白昼一样照亮岗哨。有些监视器还具有红外夜视功能。
在大使馆前,哨兵们知道他们代表着祖国,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体现出中国的尊严。
所以,无论什么条件,他们都会以最好的军姿站在哨位上。
渐渐地,副领事的目光落在门前的哨兵身上,脸上写满了惊讶。暴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姜良禄在暴雨中纹丝不动。
副领事激动起来,一把握住身边中国翻译的手,说道:
中国警官真了不起。他是世界级的!
有些人曾经走过岗哨。他们看到哨兵在暴雨中一动不动,就莫名其妙地起哄说:“你看那个傻大兵,还站在外面淋雨,也不知道往后退。”
其实战士们也不傻,知道只要退后一步,就可以躲雨,但是能见度越差,哨兵越应该站在开阔的视野里。
1994 5月15日傍晚,战士刘恩天正在北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门前执勤,突然下起了大雨。
那时候,正是人们下班的时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的机构是一个由70多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门前人来人往。一旦有疏漏,会对国际社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刘恩天虽然浑身湿透,但还是站在哨位上观察进进出出的人。
这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名外交官发现了小刘,打着伞走了出来。刘恩天婉言谢绝,说:“谢谢先生。我在值班,不方便打伞。”
外交官微笑着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非常好!”
中国哨兵威武的军姿和负责任的态度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外交官的赞誉。
这个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使馆区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F国驻华大使阿伦克先生在使馆用相机拍照。当他把镜头对准使馆大门时,被取景器中的一幕惊呆了:一座冰雪雕像矗立在红白相间的主席台上!
大用长焦把哨兵“拉到”眼前。这个中国士兵的帽子和肩章上覆盖着厚厚的雪花,他的睫毛上有晶莹的冰珠。站台上的积雪有半尺厚,他的脚深深埋在里面。
显然,哨兵至少两个半小时没有移动。
艾伦大使深受感动。他跑到哨兵耿雁鸣面前,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反复说:太好了!警官先生,你让我再次认识了中国军人和这个民族。我看过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雪景,我觉得我的家乡——阿尔卑斯山的雪景最美。但是现在,我想把这些照片寄回中国,告诉那里的朋友,北京有最美的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