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和谐的班级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沃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如何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发展个性,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14的班主任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经验。
一、物质文化建设——让班级焕发生机
一个班级是几十个学生的家。把教室装饰成一个温暖的家是所有班级成员的愿望。一个干净、明亮、温馨的课堂环境,能激发感情,陶冶情操,给人以教育启迪。有些老师认为,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呢?如果教室里没有这样的安排,为什么不照常上课?但从我的观察来看,教室整洁、明亮、布置得好的班级,学风好,氛围健康,而班级凌乱、学风差的班级,教室里基本没有布置。如何让孩子在干净舒适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展示个性?
1.让班级成为展示才华的舞台。
每一个新学期开始,我都会带领同学们一起创造最好的班级教育空间,让同学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快乐,从而在自己的家里快乐地学习。同学们集思广益,根据同一个爱好布置教室:窗台上摆放各种大家都喜欢的花草;墙上挂着孩子们崇拜的伟人和科学家画像的挂图;我在书柜上写下了我最喜欢的名言;黑板的一面,贴着“书法家”的作品。学生根据需要将黑板报分成几块,包括“班主任寄语”、“好书推荐”、“今天我最棒”、“温馨提醒台”、“探索”。学生们把探索专栏当成了“班级王国”里的一份“活报纸”:所有的创新思维、创意发言、创意制作都在这里展示。我们还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创设“图书角”、“生物角”等各种兴趣活动角,让学生在兴趣角的活动中学习生存所必需的知识,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张扬个性。“孩子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人。”厚重而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像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师生的成长。孩子们在这里展示自己的魅力,品味成功!编织梦想,放飞希望!
2.让班级成为一个分发书籍的世界。
在创建书香课堂的过程中,我一般从两个方面来做:一、读万卷书。在这一部分,我侧重于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选择他们喜欢的书籍,无论是漫画、绘本、军事还是百科全书,只要内容健康,我都鼓励他们去读。同时,为了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在版面上设置了以下栏目:好好读书,好好读书,好好读书,好好读书,读我们喜欢的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快乐读书,和太阳一起快乐读书,等等。这些栏目的设置是为了更好更具体地展示孩子的阅读成绩。通过分享大家的阅读经验,展示孩子们自己制作的阅读卡片,让他们获得荣誉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坚定阅读的信心。第二,一定要背经典。这一块和我自己的特点结合的最紧密。我比较喜欢读古诗词,所以“必背经典”这种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用同事们的话说就是“坚定”。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每天早上和下午看书。我和他们一起朗读和背诵,大声朗读和背诵。无论是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还是进入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的时候,我都不会把阅读时间用于其他目的。以我的二年级学生为例。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已经能够背诵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120首,宋代诗词100多首。在这次活动中,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信心,我们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阅读演示,邀请校领导、班主任代表、家长参加。每一次展览,无论是区级还是校级的,都得到了高度评价。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我还会把本学期的展示活动的视频资料给家长们看,让家长们亲眼看到孩子的进步,感受到这次读书活动带来的好处。那么孩子们就会更有信心用赞美来背诵经典,课堂也会因此散发出浓浓的书香。
这样,通过课堂的精心“包装”和书香氛围的营造,让班级焕发青春!
第二,行为文化建设——让班级更加丰富多彩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是指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让班级成为一个生活空间。每学期开学时,我都会召开以“我爱我的班级”为主题的班队会,让大家谈谈如何关爱我们班,同学们交流很多。比如人离开座位,凳子回到自己的位置;人们离开教室,把书和文具放进书包;坚持清洁,注重保护环境。每逢重大传统节日,我们都会举办诗歌朗诵会,比如中秋节,又一个清明节,春之歌等。在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我还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我给妈妈洗脚”、“我感恩我的老师”,让学生通过一件小事了解长辈劳动的艰辛,心存感激和感激。这些主题丰富的班级社团活动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勇气和意志。他们在成功的经历中更加进取,在积极参与中教育自己,在* * *活动中增进友谊,让班级成为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大家庭!
三、制度文化建设——让班级齐心协力鼓励* * * *
俗话说,“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班级制度的好坏与否是班级教育水平的标志,也反映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质和班级管理水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可以保持学生自我教育的心理预期和动机。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前提。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班正在尝试改革过去的选拔方式,变过去的选拔从少数学生到全员参与。比如以前不管选哪个冠军,都要和学习成绩结合起来。这学期我改革了选拔方式,学习成绩只是一个参考,重点看在这次选拔活动中的表现。这样,过去没有机会获得回报的学生也成为了引人注目的角色,焕发着光彩,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追求成功的自信心。
“什么事都有人做,每个人都有事做。”这是魏书生班级管理的一句名言。我把它搬到二年级,做了一个尝试,让班里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都有官职,每个人各司其职,每个职责都有相应的要求。在确定岗位时,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喜好,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如果发现他们不称职,他们将竞选新的继任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选出来的干部都能尽力完成任务,学生在说服干部的同时也尽到了监督义务。潜移默化中,班里的一些规矩逐渐转化成了学生的一种观念,“责任感”把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
第四,精神文化建设——让班级扬起希望的风帆
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在实践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 * *一致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信念的意识形态。它是一个阶级的本质、性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让班级成为情感文化的场所。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向心力的形成是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都会起到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学生不团结,师生沟通不够,那么我们的班级管理必然是被动的。所以,在班级里,要努力不让一个孩子成为旁观者,让所有学生成为班级集体的主人,在这个集体中发现新的自己。在班里,我尽量“一件事一件事评价”,分阶段介绍班里各种各样的“明星”,可以是写作、表演、关心同学、进步明显的明星。这就形成了“繁星点点”的积极态势;从被表扬的学生来看,积极的行为得到了肯定,自信心得到了增强;从从来没有被表扬过的同学来看,他们形成了主动发现别人优点的习惯,知道自己也可以从各种角度变得优秀,有自我激励的作用。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发现他人优点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有效改变人际关系。
“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主任工作14年,我一直坚守“爱”字,关爱学生;坚持“爱”字,细雨润物;坚持“诚”字,家校沟通。通过“爱”的传递,“情”与“诚”的沟通,为孩子建立一种同理心、相互关心、相互接纳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成功。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自由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