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这就是我青春的写照。
我是一个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人。
年轻,有梦想,只想往前飞。?不怕谣言,不怕风霜。
我心里有自己的信条: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知行合一。
二
人是社会、环境、时代的产物。
青春期的各种经历,阅读和观察角度,往往对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影响很大!
我出生于1979年春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长学习,也见证了时代的巨变。
80年代大陆刚开始改革开放,一切都如火如荼。普通人的娱乐文化活动少之又少。在广阔的农村世界里,春夏秋冬确实有无穷的乐趣。
但是,是舅舅家(舅妈的儿子都比我大一点)打开了我的审美趣味。那是大人救的。我眼中有光如珍宝。柜子里有几本中外文学名著,武侠书,漫画书(绘本),杂志等等。
时间过得很慢,很慢。有书看的日子是快乐而充实的。我特别喜欢在书里旅行,崇拜《美国往事》里的那些武侠英雄。
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第一部香港电视剧《英雄霍元甲》,冷清,引起轰动。霍元甲的失拳,爱国主义,尚武精神。年纪轻轻就让我热血沸腾。后来看了。
《长城永不倒》主题曲慷慨悲壮,阳刚豪迈,充满爱国激情。对粤语歌有好感。他们是我的第一个音乐老师。几十年过去了,他一直是粤剧迷和港剧迷。我爱听爱唱,一直没变。
李连杰的《少林寺》电影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上映,同样引起轰动。很多喜欢武术的少年大胆地奔向少林。此时,一股世界性的“武术热”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虽然来不了,但心里向往。
武术的种子开始在心中发芽。王是少林寺的老师。这是后话。
我十几岁的时候是个好孩子。不知何故,我的小心脏知道生活并不容易。所以按部就班,好好学习,希望有个好的未来。
爸爸看我懂事,还是有点希望的。不惜一切代价请求帮助,把我送到了小岗小学。然后自然就去了东乡一中。
那时候很多家长都梦想着去小岗一小和东涌一中。那时候我很感激我的父母,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
但是老天好像跟我开了个玩笑,我的视力迅速下降。后来去南昌治疗了几次,花了不少钱。虽然略有改善,但我也配了眼镜。但我参加了阅读的考试,却渐渐失去了信心。
当时我学习成绩不错,乐老师也喜欢我。
当时我是语文课代表,也是黑板报制作人。我参加了县中学运动会,获得了铁饼和标枪两个奖。
班主任也选我当班长,但我以耽误学习为名婉拒了。
中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已经开始有性生活了,有些是我喜欢的,有些是我喜欢的。但都是深情款款,止步于仪式。
最有趣的事情是放学后读书,偶像化。
那时候的人不像现在这么浮躁功利。学校门口经常有二手书摊,总是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们这些喜欢读书的人。中外名著,杂志,漫画书,漫画,明星图片等等。
我喜欢阅读名著,中国武术,武林杂志,电影杂志等等。同学何彤家里也有很多武侠杂志和书籍。我经常借。或许,我的视力下降也和我爱看课外书有关。
90年代的香港,影视歌曲的娱乐文化引领着港台和大陆。香港是中西合璧,百花齐放,人才辈出。这些著名的演艺明星牢牢占据着大陆观众的视线和耳朵。
我最欣赏的是李小龙和李连杰的功夫片,郑少秋的古装武侠片,时尚片,还有浪漫文艺片。我喜欢《四大天王》、《中国的黎明》、《刘德华》、《陈慧娴》、《徐小云》等等。
当时的理想是什么?起初,我想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这样我就可以每天都有书在身边,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想起来有点幼稚。
后来受港台影视文化的影响,我心中有了更大的目标:
一种是学武术当教练或者武术影视演员,希望弘扬国粹。
第二,阅读和写作;
第三,是音乐,唱歌。
?三
中学毕业,父母不支持我的志向,我为了梦想去南方打工。
沿海地区广东是香港影视歌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这里经济繁荣,物质丰富,娱乐多样化,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下班后会去书店买影视、武侠、羊城晚报、佛山文艺等杂志、书籍、报纸。
那时候卡拉ok很流行,室内室外都有。老板提前摆好音响设备,桌椅板凳,饮料等等,唱了一首1到2元不等的歌。
天黑后会有下班的工人,或者情侣,吃完饭再聚。
我们几个老乡也经常光顾露天卡拉ok店唱歌。有趣的事情,还经常遇到不同省份的老乡,比拼唱功,好不热闹。而我总是被老乡们选为最佳代表。
不出门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香港凤凰卫视电影频道和经典港剧。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视频、歌曲的黄金时代,有很多经典的电影、视频、歌曲呈现在两岸三地。
香港的编剧思想开放,无论古装、时尚片,都很有人情味,亲情、爱情、友情都很接地气,贴近人们的生活现实;
港式台词幽默,让人发笑。演员的表演风格轻松自然,生活化,接地气。影视叙事节奏明快,简洁不拖沓;灯光和摄影技巧非常专业;
镜头的使用和切换与剧情中人物的内心感受相协调。
香港影视歌曲决定了我的审美趣味。喜欢啄演员的演技和声线的变化(香港口音,台湾口音,大陆口音,新加坡口音都不一样)。场景交融的配乐等等。
我内心非常向往成为一名演员,我欣赏郑少秋、郑则仕、黎明、温兆伦、无线五虎等等。
当然,我想成为一名能言善辩、武打的演员,就像李小龙和郑少秋那样。他们是我最好的榜样。
我在南方度过了美好的青年时代。现在偶尔想起还是觉得很温暖。
虽然无忧无虑,其乐融融,但我并没有忘记自己心中的追求,而且越来越清晰。
当年吴京太极大师的名气是我决心练习武术的催化剂。
凡事皆有因果,不忘则已,必有回响。一切都有迹可循。
从小时候热爱文学和武术的萌芽,到初中和工作生活对武术、文学、影视音乐的渴望,再到追梦的决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几经努力,终于收拾好行囊,向着梦想进发。练武的经历已经在我的励志连载小说《追梦人》中呈现过。
在山里练武,参加武术比赛,获得了荣誉,鲜花和掌声,这是我个人的励志史,值得记录。
在练武过程中,我的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都很突出。也是主人喜欢的人。每次参与与外界的交流和讨论,我总是不负重望。我想加入拳击圈,然后成为一名教练或加入电影和电视行业。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真的很无奈。计划从来不会改变得这么快。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遭遇和对别人不人道的理由。(这个时候我也大了)。我必须面对现实。走向世俗社会。我心里真的很不甘心。
如果我能早十年,以我的实力和自信,也许我能成为一名著名的散打运动员。然后我可能会加入影视圈,做一个会玩会演戏的演员。
因为我有个当演员的哥哥,他说以我的技术和长相,他可能是第二个李连杰!
另一个港哥说,我和年轻时的张国荣很像,但现实中没有那么多如果。我的武侠影视梦没能照进现实。
一个人能成功,三者缺一不可。世界上所谓的有才之人,无法突破自我,突破环境的束缚,缺少有缘之人的指引。全丢在这里了!
我的爱好其实很广泛,比如武术气功,读书写字,音乐唱歌,书法,看经典电影等等。但是,只有武术气功、读书写字、音乐唱歌才能入心肺。
我喜欢音乐,也喜欢唱歌。我的喜、怒、哀、乐,总是用歌声来表达。和我在一起的朋友会熟悉我的唱功。我用心去做,去表达自己,去娱乐别人。
青葱岁月里,除了看书看经典电影,就是唱歌。梦想站在舞台中央,用美妙的歌声迎接粉丝的鲜花和掌声。
我喜欢港台流行音乐。特别是粤语歌,很有气质。或许是粤语的原生态,写出来的字更简单、凝练、接地气。
写出来的音乐音域更广,更悠扬或温柔。同时大胆吸收欧美和日本流行的节奏和旋律。无数经典电影电视歌曲深得我心。
曾经试着偷偷试听,想学作曲,但是要交很高的学费。当时因为钱和时间,我没有选择,只能放弃。
?四
时光飞逝,时间紧迫。不知不觉,我早已为人夫为人父。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我们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能做自己无能为力的事。虽然衣食无忧,但毫无成就感。
也许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你世俗的成功、房子、车票、汽车。也许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他觉得自己拥有全世界。
我有一个哥哥,为人善良,工作认真负责。主人给了他奖金,但他拒绝接受。别人都觉得他好傻。哥哥只是笑而不答。是老子“行而不辩”的思想。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俗的人,都削尖了脑袋,往前推,往前打,生怕打不赢。更何况,不惜一切代价。
我讨厌这种功利又嘈杂的环境。不喜欢带着面具的世俗表演。
在我看来,很多世俗的所谓亲情、友情、爱情,就像夏天的粮食,容易变质腐败。我想要的是找到一个精神家园,一片灵魂净土。
还好我有武术气功,有音乐唱歌,有经典电影。好在阅读和写作一直相伴,只是时间段不同。
人生有不同价位段的梦想相伴,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我认为上帝把我们送到这个世界上,给了每个人不同的使命。有些人是来吃喝玩乐的,属于物质层面,而我喜欢的是精神层面。比如读书写字,听音乐,看电影。
从17,10,17开始,在报纸上发表第一篇文章。从此,我的写作梦才真正开始。
我有成为作家的抱负。因为凭直觉,我可以!这不是很疯狂吗?!不,这是自信!
因为我有经验,有表达欲,敏感,感情丰富,喜欢洞察人性,有稳定的认知系统,追求完美。坚持就好。梦想绝对可以照进现实。
在写作上,我也得到了作家、编辑和读者的肯定。还收到了6篇微信官方账号的稿件。还有两个写诗的微信官方账号稿件。
……
写作是一个孤独的职业,需要耐心、爱心和毅力。它需要克服惰性,懂得自律,懂得时间管理。它需要调整家庭,工作,社交,学习,写作。这其实是一种精神生活。
蓦然回首,梦想渐行渐远,不禁人到中年。不以成败论输赢,梦想无悔,任我行。
在人生的道路上,酸甜苦辣咸;人生路上,米饭,酱油,醋茶。
每一个有梦想的人生,都是一种理解。一个人的一生,经历很多次才会完整。
下班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真的是一种享受。
生命不息!?追梦!?希望自己永远是一个在地球路上追梦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