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作是基础,但一年级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漫无目的,毫无章法。所以要学会引导孩子和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我们可以判断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了解图片反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先从画面整体入手,初步感知画面的主要内容,即搞清楚时间、地点、谁在做什么,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1.仔细观察,确定时间。时间的确定需要学生结合图片内容提示和生活经验,进行综合分析。为了判断图片的时间,学生需要先明确哪些图片可以代表时间,这需要一个生活的积累。比如:图中的孩子在床上睡着了,孩子自然以为时间是晚上;到处都是雪,打雪仗的孩子们可以给我们反馈冬天的情况。特殊时间可以从图片提示判断。
2.在哪里和谁。一般来说,地点的发现是直观的,甚至是一目了然的,地点的判断必须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特殊的位置判断也需要孩子多方面考虑后再做结论。时间地点基本明确后,就要观察人物了,这是观察的重点。对人物身份的观察可以从年龄、衣着、动作、行为等方面考虑,喜怒哀乐的表情一目了然。只要结合周围环境,就不难判断一个人物的外在表现。
3.发生了什么事?画面上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一般能直观地反映人物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在对事物的观察中,孩子需要有很大的想象力,叙事要完整、连续、必然,从最初的训练就要培养写完整句子的习惯。在准确、全面地观察画面后,要进一步培养他们循序渐进、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的能力。就顺序而言:在低年级是指主次顺序和方位顺序。方位顺序指的是四组:高低、左右、前后、内外。注意身材、外貌、衣着等。在画面中,并从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以及他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来推断人物的思想。
二、开发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写文字的图,都是单调静止的人或物。要通过仔细观察画面,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可能地动起来、活起来,丰富单调的画面。引导学生把不会思考的想象变成思考,把不会说话的想象变成说话。一个图片关联前后几个图片,一个动作关联前后几个动作。有时候,只能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想象力自由驰骋。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创新成为自觉的行动。
当然,我们看图也要尽量做到百花齐放,从不同的人物开始。因为低年级的孩子容易受他人影响,所以要尽量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大胆想象,想别人没想到的,说别人没说过的。俗话说,一枝花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第三,把说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看图说话是口语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片,思考图片和意义,进而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看图写字前,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好话。注意看到和想说的顺序。在学生明确了图片的要求后,让学生说说图片的主要意思,抓住重点,特别是对图片中虚构部分的描述,鼓励孩子敢想敢说。当孩子在家里听写内容时,我们可以对那些不清楚、不具体的东西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提高孩子的口语水平。浏览前把想说的话完整的表达出来。这样既能让孩子在相互交流中理解画面,又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写作就是在学生所说的基础上,把学生所说的写出来。首先,我们可以让他们用几句话写下时间,地点,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怎么样。慢慢的,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然后要求孩子不仅要写得完整,还要写得具体、生动,还要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兴趣。
第四,指导学生课后阅读,为写作打基础。
从小就听故事、爱读书的孩子会受到更多的刺激,这对他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爱听故事,爱读书的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比其他孩子高。为此,平时可以经常给孩子讲故事,鼓励孩子自己给我们讲故事。为了拓宽阅读范围,家长还应该推荐一些学生喜欢读的书,如童话、寓言、儿歌、谜语、儿童漫画、中外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古诗等。孩子多读书,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更有选择性地阅读。阅读时,识别生词,给漂亮的单词划线,并鼓励他们写下来,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