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大全 - 对现代工艺美术的理解...是急需的...

对现代工艺美术的理解...是急需的...

20世纪以后,中国的工业化步伐从一开始就逐渐加快,创造方式也从手工生产逐渐转变为机器制造。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导致设计和制造、制造和销售的分离。因此,旨在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转化为产品的工业设计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代工艺是从图案科学和图案设计开始的。“图案”一词最早是从日本传入的,在中国一开始就将其内涵浓缩为审美的装饰意义,成为商品艺术的产品表面装饰或装饰图案绘画,这种认识导致了现代图案研究和图案设计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泛发展。曾经,很多艺术院校都开设了设计系或者课程。陈之佛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现代图案教材——《图案讲义》,并在上海成立了尚美图案博物馆,为厂商提供设计方案。后来还编辑出版了《花样ABC》、《表号花样》、《花样构图法》等专著。雷圭元还撰写了《新格局研究》、《新格局的理论与实践》等专著。李有星、、程、柴飞、肖剑青、吴等工艺美术家和教育家积极倡导或从事图案科学的研究和设计创作。图案科学的研究促进了基本图案和各种工艺图案设计(如陶瓷、染织、广告、漆器等)的繁荣。).但当时的图案大多是作为案头工作在报纸、图案收藏或展览上看到的,很少投入生产。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案学的研究继续进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了以前的水平。研究者不仅总结和研究中国传统图案,而且广泛研究和介绍外国古今图案。学术视野的拓宽和生产实践的刺激使图案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一方面作为工艺美术基础教育的案头工作,提高艺术创作水平,丰富表现手法和技巧。另一方面,作为投产的设计方案,增强了其针对性和适用性。20世纪80年代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不断启发人们突破狭隘的装饰图案概念,将其纳入工业设计的综合要求。这一趋势引发并推动了图案教学乃至整个工艺美术教育的改革。

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主要是在建国后实现的。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国家颁布和实施了几个五年计划,以逐步建立独立和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塑料、玻璃、陶瓷、搪瓷、五金、钟表等行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工业产品的设计也相应发展。由于整体上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这一时期的设计处于低水平,设计力量非常薄弱。80年代,轻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日用工业品竞争激烈,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大大提高,国际工业设计运动的信息在频繁的文化交流中传播到中国。这些因素使得日用工业品的设计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产品设计已经出现了综合考虑和处理装饰、造型、结构、功能之间关系的迹象,一些优秀的设计脱颖而出。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迅速。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立工业美术系以来,国内其他美术院校和部分工科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工业美术专业。各高校师生积极联系工业生产部门,为其提供产品设计方案,使工业产品造型呈现新面貌。时至今日,中国日用工业品的造型设计已经逐渐呈现出一种模仿和成熟的姿态,这说明设计理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意识中。设计师从社会、经济、技术和美学角度全面把握产品设计意图的要求逐渐加强。工业设计的理论研究已经开始思考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设计体系。这些都显示了中国工业设计跃上一个台阶的可能性。

陈之佛、雷圭元、李有兴、柴飞等人早期都参与了色织面料的设计,但当时中国民族纺织工业举步维艰,国家又处于大灾难之中,很难取得色织面料设计、制造、开发的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纺织工业发展迅速。国家非常重视色织设计,成立了苏州丝绸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学院,并在中央和地方艺术院校设立了色织设计系或专业。全国各地的企业都有健全的评价体系来组织新产品、新颜色的设计、试制、试销和鉴定。国家主管部门还成立了国家纺织产品研究中心,并在纺织业集中的地区成立了纺织品流行色研究机构。国家每两三年召开一次全国纺织新产品、新花色鉴定交流会。到了80年代,流行色的发布研究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全国性工作,带动了纺织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官服、顶带、辫子都被激进的时代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改造的西服、中山装、旗袍。庄重简约的中山装是本世纪初服装设计的重要成果。80年代以前统一了男装世界,衍生出干部服、军装、学生服等现代基本服装体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时装设计更为活跃,中外女性时装的新设计经常在期刊上发表。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经常举办时装表演或展览。在建国后的近30年里,服装设计受到“左”的思想影响,未能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人们的日常服装样式单调,色彩贫乏。“文革”的10年,整个世界的衣服更加灰暗。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服装设计有了很大的提高,图案和色彩的品种、款式和色彩日益丰富多样。西装、猎装、两用衫、夹克、绣花衣、各种长裙、旗袍、羽绒服、运动服等。都是流行的衣服。20世纪80年代,服装设计界开始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各种专业人士的服装。各种形式的时装表演和时装评比活动频繁开展。一些省市成立时装表演队,展示国内外时装设计的新成果。到了90年代,时装设计越来越频繁地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影响了人们丰富多彩和不断改善的生活。

在中国古代,室内环境设计非常讲究,并形成了一套传统模式。辛亥革命后,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不满足于传统的注重伦理精神的模式,而更喜欢舒适自由的西式室内布置。雷圭元、梁启宇、张德荣等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做出了一些欧式室内环境和家具设计方案,但这在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50-70年代室内设计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一些国家大型建筑上,人民大会堂就是一个典范。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现代化酒店和公共建筑的建设。其室内环境、室内装饰、陈设或西式豪华舒适,或中式典雅古朴,或中西兼容,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室内环境设计的意识正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设计的视野和主题也从室内扩展到整个城市的空间环境。把握建筑环境与人和社会整体的关系这一话题正受到设计界的关注。

商业艺术在中国古代有独特的创造。那些古老的形式,如封面、纸包装、牌匾和中式立面装饰,都是中国现代商业艺术的组成部分。随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出现了具有新技术、新材料、新观念的现代商业艺术。以报纸广告为主导的现代商业艺术,在民国初年得到重视和提倡,但盛行于30年代,并取得显著成就。这一时期,广播、邮政、路标、交通、电器广告相继出现,大多数企业和商品都有了注册商标,具有精美图案装饰和色彩效果的纸盒包装被广泛使用,店面橱窗开始出现机械或电力模型,霓虹灯技术被用于店面装饰或招牌广告。越来越多的员工在大都市形成了专业或半专业的设计团队,包括杭志颖、金美生、张涤涵、、、胡、、张、、、庞彭懿、徐百艺等颇具影响力的商业美术设计师。当时广告和商业艺术的研究相当活跃,出现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和专业出版物。1936年,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次年在上海南京路举办首届中国商业美术展览。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以后,商业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国各大省市都成立了广告装饰公司、艺术公司、设计研究单位和专业协会,经常组织作品展览和评论,出版专业刊物。1980年包装技术协会成立,中国包装杂志创刊,随后1982年中国广告学会成立,刊物《中国广告》创刊。80年代以后,广告更大规模地参与社会文化事业,以大量融合现代意识和中国国情的新印刷技术和创意,带来了生动繁荣的局面。

书籍装帧设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但它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却是从19年末、20世纪初开始的。鸦片战争后,西方现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带来了书籍装帧技术的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书籍装帧形式的一场革命:书法、装帧图案、图画用于书籍装帧,书籍的整体设计开始出现。书籍装帧和书籍内容趋于统一。20世纪上半叶,书籍装帧艺术经历了一个从新旧交融,到追求西方风味,再到追求民族特色的过程。写实和抽象的图案、绘画和摄影、漫画和版画都曾是流行的装饰形式。这一时期的书籍装帧在现代工艺美术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除了社会现实因素外,还与鲁迅的倡导和支持,与陶、闻一多、司徒桥、丰子恺、孙伏羲、、郑传谷、莫志恒、、、曹心之等一批优秀作家和书籍装帧艺术家的参与有直接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业发展迅速,书籍装帧从材料、开本、印刷质量、装帧方式、装饰形式、整体设计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一整套书籍装帧设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