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卷子,有点飘,挨一巴掌亲一个。是吗?没有吗?以无奈的微笑回应。
表面上看,这位母亲责怪从满分退步到98分的孩子,却爱亲吻一开始失败,后来却有进步的孩子。这是否只能说明母亲鼓励进步是可取的,批评倒退是不合适的?事实并非如此。在这部漫画中,我们应该看到,仅仅分数的一点点变化,就足以让家长们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而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家庭的相似场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盯分数,把分数的进退作为奖惩标准,以及由此造成的完美和责备的状态,都不是个别家长的行为。满分得一个吻,98分得一个耳光的荒谬现象,正是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不关心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引导学习功能,不再关心“98分已经非常接近满分”的事实,而只看到自己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分不清“是55分还是61分说明孩子学习情况不好”,而只是关注。在讽刺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如此粗暴的对待分数和对分数的执着是从何而来?
当然,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中国重视考试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对考试成绩的广泛关注,但是否有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呢?难道不是我们在分数进退的唯一依据背后,缺乏客观全面的评判孩子成长的标准,而忽略了除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吗?古代有一种“为己之学”,目的是培养完善的人格,而不是获得外界认可的官职。当今社会更需要综合素质过硬、人格健全的人才,而不是靠巴掌和亲吻滋养的分数型人才。难道你没看到,在今年的校园投毒案中,青少年犯罪分子的分数虽然耀眼,但他们的性格却有着致命的缺陷。如果只是通过打耳光接吻来关注分数的波动,还能说是“育人”吗?是柱子还是速生木,外表光鲜,内里腐朽?
所谓完美的责备和宽容鼓励的区别,是对教育的一个警醒,里面透露出来的教育理念的弊端,正切中痛点。不能只停留在“知”和“变”的后面。我们需要以“痛定思痛”为引擎,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并以此为契机,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获得成绩之外的其他优秀品质和综合能力,用真吻给予最大的鼓励,用真吻给予他们决心和坚持。
巴掌拍不响,对还是错?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用歌声回报未来的教育。
评论: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语言的高明。一个是简洁的语言。开头“一张卷子有些飘,换来一巴掌一个吻”,14这个词概括了漫画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满分得到一个吻,98分得到一个巴掌的荒谬现象,是长期被诟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语句简洁,观点鲜明。结尾简短有力,回应第一段。
第二,句式灵活自然。开场自然是以两个问题引入。在第二段中,问题“是不是……”导致对漫画内容的分析。第三段结尾的问题承上启下,引出了“执念分数”的社会根源,使论点更加深入,发人深省。第四段,“但是有没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它来源于上一句“当然”,避免绝对化,具有思辨性。本段末的两个反问句,观点鲜明,自然引出第五段问题的解决,促使论点向更深层次发展。问题结束,开始回应,句式略有变化。全文风格饱满,脉络清晰,全拜这十个问题所赐。
第三,整合与分散相结合,修辞格运用巧妙,表达得当,用词准确老练,仅用950字讲解透彻,思维严谨,文字功底颇有心得,这也正是目前中学生语文素养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