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乐老师在网上看到一份亲子阅读调查报告。排在第一位的问题是:孩子们如何独立阅读?
看来,如何让孩子独立阅读,真的困扰了很多家长。
我想了想,我觉得家长焦虑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一个孩子在家不能独立阅读,上学能看课本和考题吗?
阅读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哈佛研究表明,是阅读能力拉大了孩子中学以后的差距。自主阅读是指儿童在扩大识字量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择阅读项目,独立阅读和理解内容,而不依赖父母的陪伴。简而言之,就是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阅读,去理解。
答案是不一定!认识每一个单词并不意味着你能读懂这些单词组成的句子和文章。有些单词的知识停留在大脑皮层的表层,知识不可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你什么意思?例如,一个孩子可以通过识字卡阅读。只有出现在识字卡上他才知道。一旦他离开另一个语境,孩子就不知道了。但有些孩子的识字是在语境中获得的,对词义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就算他们没有那么多文化素养,也能在不认识的情况下阅读。所以真正考验自主阅读的不仅仅是语音和字体的记忆,更是孩子逻辑思维和理解综合能力的体现。
小乐老师分享了两个如何帮助孩子在语境中理解单词和文章意思的实用小技巧。
从一个单词、一个句子或一幅图片开始。
在孩子识字量还很小的时候,可以先把不认识的字挑出来,家长可以读给孩子听。耐心读几遍,引导孩子自己读,最后给孩子解释这个单词或句子是什么意思,孩子大概就明白意思了。
看图也是一样。家长给孩子讲解图片中的人、事、物,引导孩子观察,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图片中表达的意思。
另外,内页的图片里,如果有这种超大号的字,建议大家点一下。如果不影响孩子阅读,家长要重点关注。比如“嘣”,夸张地读,孩子印象深刻。
结合生活情境阅读理解单词。
平时一定要抓住机会,帮助孩子把文字和物体联系起来,吃饭时看菜单,买礼物时认玩具,看电影时看海报,过马路时看路牌。反正一定要会认字会看东西,把家里常用的物品名称打印出来,贴在冰箱电视书架上,这样他用的时候就会对字感兴趣,看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如果能看懂句子,有兴趣独立阅读吗?
不一定!要实现自主阅读,孩子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自己读这本书——阅读能力
最后三点很容易解决,比如带孩子去图书馆、绘本之家或者参加线下的艺术绘本活动,让他沉浸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随手可得,父母基本上可以让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漫游。由此分析,培养孩子独立阅读兴趣的关键在于是否激发孩子内心的探索欲望。
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小乐老师分享了2点。
选书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父母给孩子选书,下意识地从自己的认知出发,要么是安徒生童话,要么是格林童话,要么是三字经,要么是四大古典小说。曾经看过一个阅读调查报告,大人最希望孩子读的书前三名分别是:作文辅导、学习辅导、古典作品。孩子喜欢读的书前三名是:幽默故事、冒险故事、科幻故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经常在书店看到孩子在地上打滚哭闹了吧?
任何推荐都要把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放在重要位置。甚至,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你还要忍受孩子看你看起来没有“营养”的书。喜欢漫画,哈哈。
当然,尊重不是放任不管的。“孩子决定自己喜欢读什么”这种说法是“伪儿童化”的。尊重和引导并不矛盾。我倾向于认为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指导。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讨论选择书籍,适应孩子的心理和兴趣。只要不是暴力、淫秽、恐怖的书,孩子都可以看。总之,不要强迫孩子读什么书,慢慢引导,一起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从“妈妈阅读”到“宝宝阅读”
过去,父母经常给孩子读书。在过渡阶段,孩子可以自己读给父母听,尽量先选择孩子熟悉的书。刚开始的时候,心不要太大,也不要太着急。我恨不得孩子一开始就读一段甚至一本书,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最好从一句话、一张图、一段话开始。
记住,如果你读错了,不要批评。如果孩子在阅读中再也感受不到成就感,造成心理上的抵触,这就是最难克服的障碍。所以,不要吝啬对孩子的鼓励和欣赏。在引导孩子独立阅读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说出书的内容。犯了错也没关系。有时候家长要装傻,问孩子一些简单的问题,才不会让阅读显得枯燥乏味,有一个互动的过程。同时要多注意向孩子提问,鼓励孩子从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提出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也可以有所保留地只给出部分答案,也可以假装听不懂。
小乐老师认为,一点一滴的耐心培养,才能让孩子真正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并转化为独立阅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