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大全 - 《山海经》全介绍

《山海经》全介绍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古书。一般认为主要描述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产、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完整的山海经介绍。我希望你喜欢它。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一部十八卷的古代地理史书,作者不详。西汉时,刘欣校书,有三十四篇,合并为十八篇;《汉书·艺文志》有十三篇。这本书十八卷,包括五岳经和十三海经。有5370条名山大川,300多条河流和大泽,127种动物,95个外国。它有着丰富的地理、博物、故事、巫术和神话,自古以来被称为一部奇书,影响深远。现代玄幻小说《镜花缘》的大部分素材取自《山海经》。

《山海经》所描述的世界,似乎是一个以《山海经》所在区域为中心的大陆,被南、西、北、东山四部经典所在的区域所包围。大陆四面环海,四海之外也有大陆,也有偏远之地。这反映了周秦时期的地理观,是研究地理思想史的珍贵资料。

《山海经》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从神仙术士郭璞,到文学旗手鲁迅,大诗人陶渊明也写过《读山海经》(十三首),世代传诵。聪明的人都很好奇,很有想象力。《山海经》是写给聪明人看的。其中记载的空灵仙山、祥瑞猛兽,常被后人引用。例如,宋根据《山海经》中有关昆仑山西有玉山的传说,写了一部名为《赏歌集》的诗集,也不无标榜。

《山海经》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奇葩。这里面有无数的谜团需要我们去探索,有些可能永远无法解开。只是这样,这本书才显得特别神秘。读《山海经》会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山海经》有很多本。除了各种单行本,收到的丛书还有《道藏》、《四库全书》、《格致丛书》、《二十二子》、《百子全书》、《四备件》、《陇西精舍丛书》等。现存最早的注释是金代郭璞的《山海经注释》。清代郝懿行吸收前人注释,撰写了《山海经注》十八卷,是丁伦的又一卷,贡献很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现代袁珂《山海经注》是一部时有发明的集子。

《山海经》内容简介

《山海经》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产、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书籍,反映的文化现象包罗万象。除了保存了丰富的神话素材,还涉及到很多学术领域,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学、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可以说汪洋是一个辽阔的地方,它就像大海和太阳。在古代文化、科技、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其实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古籍。

在两大部分中,《山经》共五章,以四面八方的山川为重点,内容涵盖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

《海经》中的海外五经为一组,主要记录海外各国的奇特面貌;《海内经》共五章,主要记录海中神奇之事;《野经》为一组四篇,主要记载了许多与黄帝、女娲、大禹有关的重要神话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海经典之上每个组的组织结构都有自己的开始和结束,贯穿前后,有一个大纲,有一个目的。除了地理方位,它还记录了来自遥远国家的人的外貌和风格。18《海内经》是对《山海经》地理情况的总结,概括了中国的地理区划、山系、水系、开发区分布。作物生产;井的发明;乐器制作;民族迁徙;江河流域开发与中国大陆稳定发展的基本格局。

《山海经》这本书记录了大约40个国家,550座山,300条水道,65,438+000多个历史人物,400多个妖魔鬼怪。书上一般会按照地域把这些事情一一记录下来。记载的东西大多是从南方开始的(《野经》是从东方开始的,所以有学者认为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和古代一样,所以《野经》是从东方开始的,这可能是后世的变化和调整)。关于《山海经》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及相关事实,历来众说纷纭。许多学者认为它是一次全国地理普查后的文献记录,其中有些是可以确定的,如黄河、渭河、华山等。,它们的地理位置大体上与现实相符。其实就算是五藏山经也不符合整体格局和实际山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结合起来。但《五藏山经》中描写的山川,有一部分是存在的,尤其是《中山经》中的山。《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来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蓝本的,但是到了荒芜的极地,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只能靠想象来虚构。

版本山海经

《山海经》的书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余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妖怪,我都不敢说什么。”这说明司马迁读过《山海经》。在司马迁之前,《山海经》的称谓应该早就有了。在此之前,虽然没有《山海经》这个书名,但是《山海经》的文献应该早就有了。

有学者推测,秦始皇、吕不韦及其弟子、屈原应该都读过《山海经》。原因是秦始皇出于对古籍的信任,信奉海外求仙;对于后两者,鲁《春秋》中的《山海经》有许多内容,《田文》中也有许多与《山海经》相同的内容。屈原的其他文章也有与《山海经》相同的描写。庄周可能读过《山海经》,因为《庄子》中丰富的想象力应该得益于《山海经》中的“荒诞”内容。另一方面,老聃应该读过并整理过《山海经》。因为他长期担任周代国家图书馆馆长,完全有资格阅读周代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各种古籍文献,包括周代及前代的地理文献。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对山川、物产、部落分布的考察,当然不是从《山海经》开始的。事实上,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观察和记录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以上是司马迁之前《山海经》的情况,此后《山海经》的版本沿革基本都有记载。其中,西汉末年刘秀(刘欣)修订的《山海经》版本已不能直接看到。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版本的《山海经》是晋代学者郭璞的《山海经传》。宋、明、清三代刻本,应该是刘鑫的版本。

东晋时小学学者郭璞对《山海经》进行了整理,并做了细致的注释,对理解《山海经》原文有很大帮助。现存的《山海经》均出自郭璞的注释。如果没有郭璞的注释,这部珍贵的古籍《山海经》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且郭璞版《山海经注》有注释、褒赞、插图,但郭本原图早已失传。比较重要的版本是袁珂《山海经注》,附插图65,438+050幅,大部分是根据吴仁琛《朱光论山海经》的图纸,其他《山海经》都有附图。

后来,根据袁珂对《山海经》的校勘,较重要的《山海经》版本及其研究专著有明代学者的《山海经补记》(杨慎)和《山海经释义》(附图,王重庆),清代学者的《山海经》(吴仁琛)和《山海经存》(附图,王重庆)。

20世纪前80年,由于朝代更替、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体育等原因,中国大陆没有出版《山海经》研究专著。据张步天《山海经导论》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山海经》专著有袁珂《山海经校勘》、《山海经校译》、许仙芝《山海经探秘》、《山海经浅说》、尤权《中国古代文化新世界:龚玉海《山海经与世界文化之谜》、 、孙新绘《山海经》(附《山海经》注释)、马昌义《古代山海经图说》(2007年后更新)、张步天《山海经概论》、《山海经释义》。 此外,王善才著有《山海经与中国文化》一书,五次山海经学术研讨会分别出版了论文集。比如第一届全国山海经学术研讨会(成都,1983)出了一本书《山海经新探》(作者论文《山海经试注(选编)》也收录其中。需要补充的是丁真宗(马来西亚)《去除山海经古中国X档案》(中州出版社)。

以上版本是学术性的(自然不包括通俗、猎奇、漫画、神秘文化出现20多年后出版的笑话等非专业作品)。这些版本大多附有一些图纸,其主要来源是:以明清版《山海经》附图为基础,古代文献、碑刻、画像砖、器物画(陶器、玉器、漆器、青铜器、瓷器、丝织品等。),以及岩画、壁画等载体上的古代人物、古代动物图案,从中发现与《山海经》内容有关的古代图画。以及可以与明清《山海经》插图相比较的古代图片(不完全统计1000-2000幅不等),包括山东画报出版社《古代山海经插图》(马昌义,2000年)和学苑出版社《全息山海经比较》(马昌义,2003年8月)。2007年马昌义《古代山海经插图(增集版)》序言中提到,选取了16种图片,包括清代仁臣的《山海经朱光》和日本歌厅版的《珍禽异兽图集》。由于这些地图基本上没有地理信息,其功能仅限于《山海经》记载的人和动物的图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