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大全 -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历史虚无主义?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历史虚无主义?

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敢于直面批判和揭露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错误观点,扫除历史虚无主义给大学生带来的思想困扰,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表现和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否定主流,通过个别现象否定本质,通过孤立分析历史中的阶段性错误否定整个过程。一个明显的代表就是中国全盘西化的推动者。他通过对中国一些阶段性错误的分析,想彻底抹杀我们祖先的革命,抹杀我们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1]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并不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它有完整的发展脉络和传播过程,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当前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化侵略扩张,为侵略者开脱。

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西方国家入侵东方的“双刃剑”作用有过论述,比如马克思在《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中提到:“无论英国犯了多少罪,都使这场革命充当了历史的无意识工具。”[2]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是落后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在历史研究领域,有人认为正是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才有机会“步入现代文明”。这样,侵略者的侵略不仅应该受到谴责,而且应该使我们感激他。

2.赞美进步,贬低革命。

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革命使人们流离失所,给社会带来内耗和动荡,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正是因为这个“前提”,他们才得出改良比革命更能促进社会进步的结论。

时至今日,仍有历史虚无主义者“相信”近代中国可以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一系列改革活动使中国富强民主。然而,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表明,这只是那些人的一厢情愿。没有革命,中国就不能走向独立和繁荣,中国人民就不能获得民主和自由。

3,恶搞传统文化,开历史的玩笑。

由于经典作品在文化传播和影响方面的巨大力量,它们长期以来被视为文化传统的基石。近年来,开历史玩笑、解构名著、颠覆传统之风甚嚣尘上。[3]

2012年,网络上出现大量恶搞著名诗人杜甫的漫画,引发众多网友疯狂跟风,形成了著名的“杜甫很忙”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今天拍摄的很多抗日电影中也有大量的“戏谑”成分。拍摄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影视作品,要让人铭记历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但如果这种严肃的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历史虚无主义元素,不仅作品的艺术价值会大打折扣,其社会价值也会降低,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4.夸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的困难和错误。

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段历史的书写是违背历史真实的。具体的观点是,中国* * *产党在“反右”、“大跃进”、“文革”期间推行“阶级斗争路线”,计划经济主导的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分配方式导致国民经济停滞和衰退,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历史虚无主义者还对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提出质疑:第一,改革开放只让少数人受益,尤其是贫富分化。其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风气急剧下降,腐败盛行。第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挥霍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的基础上的。[4]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是“创新”,只是从西方反华势力的舆论工具中提炼出来的舶来品。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从现象到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思维方式。在全面分析了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种种表现后,我们必须深入剖析这一思潮的实质。

1.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就哲学而言,唯物史观的发现的重大革命意义在于“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完整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克服了历史上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完整性,以近乎完美的形式修补了整个唯物主义大厦的上层,从而把唯心主义从它最后的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驱逐出去。”[5]

正如朱良指出的,以历史事实为根据,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哗众取宠,没有实事求是。[6]

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把历史当成一个穿着随便的小女孩,结合自己的需要随意切割和假设历史。现在流行的各种贬低革命、赞美改良、为侵略者开脱的“段子”历史,都是基于个人武断的主观臆断,只做“大胆假设”,不做“仔细求证”。

2.历史虚无主义者坚持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列宁曾说:“在社会现象领域中,没有一种方法比随机抽取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例子更普遍和站不住脚了。选择任何一个例子都是毫不费力的,但是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说有纯粹的否定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个个体的情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如果我们从整体及其关系上把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从整体上把握事实,不从联系上把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随意挑出的,那就只能是儿戏,甚至是儿戏。”[7]

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总是习惯于拼凑一些历史事件来“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我不知道,在“详细”的史料中,他们并没有对这些“史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全面分析。如果有人用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的史实,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偏离了世界文明的主流”,却没有重视或刻意回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有明确的政治诉求。

历史虚无主义者把他们“虚无”的重点放在中国近代史领域。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和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和奋斗史。英雄的中国人民经过一系列艰辛探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产党的领导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中国* * *产党领导的革命破坏了国民政府的“立宪”进程;过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诞生了社会主义“早产儿”,导致了许多错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出现了少数人受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显然,历史虚无主义者就是想通过一系列“历史事实”,否定中国执政党的合法地位,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否定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

正如龚书铎所说:“所谓历史虚无主义,说到底就是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8]

第二,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有一定市场,扰乱了部分大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种思潮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如下:

(一)历史虚无主义干扰了大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知

由于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观点具有颠覆性,往往会给大学生带来新鲜感,使得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的影响更大。事实上,基于历史选择论和抽象人性论,一系列冠冕堂皇、看似合理的“新观点”,都是由片面笼统的“史料”堆砌而成,难以经得起仔细推敲。这种经不起推敲的历史观,给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正确认识历史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干扰。

近年来,为历史人物“翻案”的风潮此起彼伏。随着史料的挖掘,对历史人物的研究逐渐深入,对于已经定论的历史人物“翻案”也不是不可能。但要为一个历史人物“翻案”,就要讲求史实和原则,不仅要看这个历史人物的言行,更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客观评价。比如前几年汪精卫的书信、日记等资料逐渐公开,有研究者根据这些资料分析得出王是“坚定的爱国者”,投敌目的是“保存中华文化血脉”。这种观点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造成了困惑,使他们对历史的是非产生了困惑,干扰了他们对历史问题的认知。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南宋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宋元时期影响深远的诗人、文学家。文天祥用他光辉的人生历程告诉人们,他的忠诚不是岳武穆愚忠,而是对祖国、民族、人民的忠诚。[9]

今天,有些人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借口反对民族英雄的称号。这种看似“主张民族团结”的观点,实际上是把蒙古贵族统治者和蒙古人民混为一谈,失去了历史正义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历史虚无主义消解了大学生的爱国情绪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赖,是人民对祖国、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龚自珍说:“欲灭一国,必先去其史;人之枷锁,败之纪律,必先去其史;绝世人才,堵人之教,必先去其史;野蛮人的祖先必须首先追溯他们的历史。“[10]这深刻说明,能否正确对待历史,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如果被否定、被抹杀,就失去了存在的立足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了大量优秀的文明成果。然而,一些人却将历史虚无主义的触角伸向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他们根据“李约瑟之谜”(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简单地得出结论:中华民族长期处于农耕时期,培养的是保守的文化,没有创新性。

这种经不起推敲的自嘲观点,得到了一些涉世未深、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缺乏深刻理解的大学生的认可,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历史虚无主义消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生产者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补课论”的影响仍在继续。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前,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现在要“回去补资本主义的课”。这种观点还结合私营企业日益增多,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现象,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表象相比较,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这种观点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让他们对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产生了怀疑。

在2012伦敦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一举夺得38枚金牌,金牌榜和奖牌榜排名世界第二,展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成就。但也有人对此发表了不同看法,某门户网站还以“举国体制下金牌越多越丢人”为题,组织了网上“揭秘”。这种“揭露”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明显的。有些大学生认为中国的奥运军团完全成了“造星军团”,有些人则认为花纳税人的钱去挣几块金牌毫无意义。

的确,我国现行的培养和选拔体育人才的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但完全否定我国体育的发展机制,甚至把成绩变成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不科学的。

通过攻击我们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体系产生怀疑,这是极其危险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大学生中出现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因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它在大学生中的存在和出现有其独特的“宏观气候”和“微观环境”。除了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环境、西方反* *势力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影响等宏观原因外,也有具体原因。

(一)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缺失

“根据2003年对青少年中国历史知识的抽样调查,1065名受测者的平均分为27.69,通过率为15%。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平均得分仅为33.46分,仅比一般人高5.77分。" [12]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仍然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在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上。导致历史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在很多考试中,教育行政部门降低了历史教材部分章节的考试要求,甚至直接规定部分章节不需要考。然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跳过不需要考查的章节,给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带来一定困难。这种以考试为指挥棒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这就为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片面的“史料”传播观点提供了机会。

(二)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观点对大学生来说相当混乱。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以‘重新评价’和‘改写历史’的名义,进行定罪,设置‘理论陷阱’。有的通过赤裸裸的谩骂和恶毒攻击,丑化和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领袖。相对来说,这更容易被人识破,所以更多的是打着学术的幌子卖自己的‘私货’。”[13]

除了“学术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也通过文学、影视作品渗透到大众中。比如前几年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走向* * *和》,有一大段是为李鸿章等反动统治者翻案的。在这里,“历史首先被肢解成碎片,然后根据作者和读者的需要进行嫁接和缝合。至于作者和读者创造的新历史是不是历史,这并不重要。”[14]

相对于以“学术研究”的方式出现或者通过文艺作品进行渗透,通过网络传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广泛,形式也更多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每个网民都可能成为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在信息网络技术和传播手段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愈演愈烈,不仅为大学生学习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和空间,也通过网络传播腐朽文化滞后和有害信息,腐蚀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灵。“[15]历史虚无主义者可以通过帖子、博客、微博等形式兜售自己的观点。因为它的观点大多是“新鲜”的,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影响力更差。

(三)当代大学生的具体特点为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机会。

当代大学生思想和社会经历的一些具体特点也是历史虚无主义能够在大学生中产生的重要原因。

“90后”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有学者总结说,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积极主动、积极进取,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多元,以自我为中心,务实功利;独立、乐观、不张扬,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互联网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但缺乏媒介素养[16]。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已经基本具备了必要的知识水平。但由于社会阅历浅、心智不成熟等原因,真正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他们的头脑还是相当困难的。在遇到一些历史难题时,他们不能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武器去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很欠缺。显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为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的出现提供了机会。

第四,化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的对策

虽然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有一定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化解。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其中,近代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近代史教育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对现代爱国者探索轨迹的深刻启示。[17]

就目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每门课都可以成为直接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阵地。

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中,可以适当切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观点,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引导大学生加深对爱国主义和拥护社会主义一致性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教师在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时,可以用相关原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帮助学生建立自觉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

由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程本身就包含了大量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党史的内容,因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任务更加重要。这两门课程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人完成“三个选择”是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任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引路人。”[1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教学和研究的自觉性,敢于正视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歪理邪说,在涉及重大历史问题是非曲直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明辨是非。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与历史虚无主义划清界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阵地,但显然,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有限的。围绕大学生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丰富高校历史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学生正值壮年,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所以,除了主阵地,还应该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高校可以利用的课外平台有很多,比如:历史文化讲座、校园有线广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宣传主旋律的电影、进行学术报告、交流读史经验等。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历史观教育,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深入农村、工厂考察新变化;还可以利用微博等社交网络与大学生互动,可以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在大学贴吧互动解答大学生历史知识相关问题。

在高校中,团委、学生会及相关社团等组织可以也应该成为化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的组织。政治辅导员必须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变化的特点,重视对有思想负担或对历史问题认识不清的学生的关心和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化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

(三)弘扬主旋律,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与社会接触的日益增多,大学生的成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注意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主旋律,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表达力度,创作一批弘扬主旋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党和国家的宣传管理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对思想动态和社会舆情的跟踪调查,积极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向及其表现形式,特别要注意错误思潮在网上的表现形式,及时删除一些明显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信息,以占领网上意识形态建设的制高点。

总之,化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