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轻一代对祖国的认同感有所提高。
这件事的起因也很偶然。起初有几个艺人在网上表示支持香港警方,也有艺人讽刺希拉里,因为希拉里总是喜欢居高临下对中国指指点点。然后,这些艺人受到了香港年轻人的攻击。其实你觉得香港这些年轻人在网络攻击上能有多厉害?那也不行。这些网络攻击得罪了这些艺人的粉丝,所以不小心引发了一股强大的民间力量。这些艺人的粉丝开始攻击支持自己喜欢的豆子。然后,他们发现,哎,我们都是友军,并肩作战。
所以这些饭圈女孩发现还有一个最大的偶像,那就是自己的祖国。他们称中国为“阿忠哥”。在他们心目中,阿忠哥是个“撕人”,漫画里的意思是“漫无边际”,“撕”就是“把纸撕碎”,意思是太帅了,像个把纸撕碎直接从漫画里走出来的帅哥。他们画了长头发大眼睛的阿忠哥。你看,这和原来的祖国母亲形象大相径庭。
在饭圈,这一天被称为“八月14大团结”。一直吵得不可开交的粉丝突然抛开分歧,组成了粉丝圈。更有意思的是,以前和他们不和的男生也和他们站在了一起。巴蒂男孩也是一群神奇的年轻人。他们大多20岁左右,精力充沛,意气风发。他们觉得自己有三观,特别喜欢嘲讽和鄙视别人。然后,饭圈的女生和巴蒂的男生带队。他们的身后,有嘻哈歌手,有二次元网友,有电竞选手,甚至有古董爱好者,有汉服爱好者,个个威武响亮。
原来大家都买外国手机,先是诺基亚和爱立信。后来很多人成了果粉,只买iPhone。但是现在呢?年轻一代追求小米,vivo,OPPO。同样的变化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市场,比如电器,比如服装,比如影视。一个“国潮”时代来了,也就是说年轻一代觉得国货也很潮很酷。
2.年轻人品牌认知度的降低。
从饭圈女孩支持阿忠哥这件事,我们可以体会到,我们最不知道的,是身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我们对年轻一代的理解很可能是错误的。
很多人认为年轻人的思想会受到网络大v的影响,错了,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上台的时代,年轻人不会看那些喜欢仰慕世人的名人。很多人认为年轻人的思想会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错了,这是一个他们自己筑墙的世界。年轻人对墙外的世界不太尊重。相反,他们发现当他们爬过墙,看到墙外的东西时,到处都是偏见。那里的意识形态用一个无形的笼子把很多人关在里面。所以,这些年轻人笑着说,我们要去参观监狱。
很多人认为,这么强大的力量,只有国家才能号召和动员。其实是实实在在的草根声音。曾经流行于屌丝的亚文化,如今以极快的速度成为主流文化。
我们可以把意识形态看作一个品牌。品牌一旦形成,消费者就会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品牌上,就好像品牌是一部电影的幕布。有些消费者会对品牌产生认同感,就像有些人会特别注重意识形态一样,这是一个道理。
他们对品牌的认可度没有上一代高。
70、80后会有一直买品牌的习惯,但90、00后就不一样了。
他们将不再迷信品牌,而会更加注重“性价比”。在他们眼里,“性价比”意味着更好的性能和他们的胃口,但他们不会盲目地在品牌本身上花更多的钱,也就是他们认为你和你一样值钱。
然后顺着这个思路,你就能理解年轻一代的变化了。特别注重意识形态的往往年龄稍大。虽然他们的观点可能截然相反,但其实是在一个圈子里。年轻一代的兴奋和行为与他们大相径庭。说到底,年轻人对祖国的认同感提高了,是因为他们不再迷信品牌,相信“性价比”。
然后你再看,你会发现年轻一代和祖国的互动是不一样的。比如请注意,饭圈女孩支持中国的时候,用的语言不是“祖国,我们爱你”。他们会用怜惜的语气说“哎,钟哥连宣传都不会”“哥现在只有我们了”。你看,这不是你过去熟悉的偶像和粉丝的关系。
在饭圈文化中,粉丝的心态更像是一个投资人。
大粉丝觉得自己是大投资人,小粉丝觉得自己是小投资人。这些大大小小的投资者觉得他们可以从无到有地带来一个项目。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项目好不好,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得到回报。
当然,他们寻求的是比金钱更重要的情感回报。他们不再自恋,而是会努力推销自己的投资项目,因为他们知道买的人越多,这个项目的估值就会越高。说到这里,你会恍然大悟:
上一代人只把自己当成祖国的打工仔。
下一代已经把自己当成了“阿忠哥”的投资人。那么他们当然会对自己的祖国有更强的认同感。
然后找到这个内在逻辑,你就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和年轻人沟通了。
这座山没有向我们走来。我们正朝着它前进。
你要让这些年轻人有参与的动力,有行动的目标,找到时代的声音,像我们说的饭圈偶像一样,平等地与年轻一代互动。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解饭圈的人都会知道。
路转粉,粉转黑,都在一瞬间。
翻译一下,你可能会很快让一个对你不感兴趣的年轻人认同你。
但是一个认同你的年轻人会很快改变观点。
保持不断的互动是调动年轻人积极性的最好方法。
其他用户反馈:
年轻人更认可性价比,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
这里说的性价比不是我们常说的。它类似于“价值定价法”。
从性能上来说,新兴消费者要求自己想要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价格上,他们有自己的定价方式,而不是只为品牌付出太多。
如果他们觉得不值钱,这个品牌对他们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他们觉得有价值,哪怕没有品牌。他们也会愿意付钱。这是对产品价值本身的回归,即使产品价值本身是主观的。
价值的本质是顾客从产品中获得的利益和Ta为其付出的价格之间的等价交换。
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知价值是主观感知,并不等于企业产品的客观真实价值,有时甚至会出现较大偏差。
企业价值定价的目标是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而不是通过营销手段(所谓的品牌溢价)使这种差距向企业方向扩大。
这种情况给了新兴国货更多的机会。因为本土品牌,更有机会贴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其他用户反馈:老师早上好。我感觉新生代的特点是对HTC叙事不太感兴趣,更容易被故事驱动。英雄之旅在过去是启蒙,在今天可能已经成为现实。
这让我想起了漫画《烈火大队》里的“亚瑟王”亚瑟。随着他增加现实和故事的重合度,他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好像我也有这个影子。
新一代对HTC的统计数据毫无兴趣。重要的是自我参与的情节,就像《巫师》里一样。甚至“我”可能不是主角,但我希望能够参与到故事中来。
以上内容引自何帆《中国经济报告》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