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高级”“学长”比比皆是,这样的头衔“前缀”已经不那么值钱了。
你的标题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可能觉得头衔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不管是见客户,还是和公司其他同事合作,还是找新工作,都是他们手中的筹码。
但这不是万能钥匙。
在一些层级扁平的公司,头衔对公司人来说并不那么重要,更多的是用来表示工作性质,比如工程师、顾问等。或者甚至在一个结构复杂的大公司,头衔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你的老板能看到你的责任和成就。如果你觉得自己被题目“拖累”了,或者因为某些情况“不公平”,那就先看看自己的认知和心态。
在某些情况下,头衔也被“夸大”了。
据《经济学人》报道,头衔膨胀正在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例如,世邦魏理仕有四位首席执行官,而不是一位。与此同时,首席执行官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继一般企业设立首席信息官之后,柯达又设立了首席知识官和首席倾听官。SAP设立了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对于我们公司的人来说,头衔并不能直接说明一个人的技能和职责,但人们往往会从头衔中判断对方在公司的地位和对资源的掌握程度。
因此,对于一些特定的岗位,比如需要经常与客户打交道的销售工作,就存在普遍认可的“假职称”现象。在所谓的头衔问题上,有些公司允许员工采取更灵活的操作方式——在公司内部使用标准头衔,在名片和商务场合使用更高级、更有吸引力的头衔。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题目只能说明你经历过的职业阶段和你参与或负责过的事务。在一份工作中,相对于头衔所起到的象征性“定义”作用,工作职责、薪酬福利、上升空间等具有实际意义的“参数”可能更值得你关注。
事实上,许多人力资源主管和公司经理都乐于将头衔视为员工晋升时提升头衔的一种激励。
就像漫画人物呆伯特的那个头发尖尖的老板曾经通知他的那样,“我要把你从高级工程师提升为总工程师。工资是一样的,但是人们会更尊重你。”这可能有点苛刻,但当公司正在寻找奖励员工的廉价方式时,有什么能比一个冠冕堂皇的头衔或纯粹象征性的“最佳员工”奖更便宜呢?
无论如何,头衔并不能直接体现你对公司的贡献和价值,也不能充分展现你的专业能力。说真的,你输了。
01客户会在意我的头衔?
对于很多直接和业务打交道的公司人来说,仅仅基于日积月累的一堆名片,就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年头“前辈”“学长”比比皆是,这样的头衔“前缀”已经不那么值钱了。
张基温在一家大型超市担任商店经理。前段时间集团组建了新的信息系统,一家IT咨询公司派了项目组入驻。资料显示,其中一人名为“高级工程师”。张基温认为这个人应该在项目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遇到问题基本都是先联系他,但好几次对方都以“我不负责这个模块”为由把问题抛给项目经理和其他几个工程师。项目结束前,张基温得知这个“高级工程师”是不久前刚从另一家公司跳槽过来的,因为他认为自己资历更深,所以要求“更高一级”的职位。事实上,公司往往会根据具体项目,由项目经理组合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其他工程师在能力和职责上和所谓的高级工程师没有太大区别。
事实上,咨询、审计等服务行业的公司,往往以项目的形式为客户提供一项专业服务,在员工职称上并没有划分很多级别。对于这些“顾问”来说,头衔并不是很重要。无论是对于你的客户还是同行,他们都会关注你的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而不是你的头衔是什么。
另外,所谓的“首席”未必意味着独一无二。在一些基金公司,可能同时有很多“首席研究员”和“首席分析师”。他们的头衔更多地被基金经理用来在与客户打交道时增强公司的吸引力。
郑在一家设备行业的私企做总经理秘书,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接待很多来访者。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他通常会从标题中做出初步判断,“考虑到我公司采购的设备单价较高,并不是所有的销售代表都有直接议价的权限”,所以如果遇到一个“客户经理”,他会直接问对方是否有权决定业务合作,让他的直接上司直接拜访是否会更有效率。
对于销售、咨询等需要与客户打交道的职业,公司会给员工一些“升级”职称的自主权,以避免重复解释或产生误解,让客户认为自己接触的只是公司中较低层的员工。
02职称决定工资和职权?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获得一个比自己级别高的头衔——至少对于一个公司人的职业发展来说,会让他有上进心。
大学毕业后,周子升加入了一家化工行业的跨国公司。工作三年后,他从采购专员晋升为采购主管。当时他对晋升安排还是比较满意的。
仅仅过了两个月,同部门的一个刚研究生毕业不到一年的同事,也被提拔为“主管”。听到这个消息,周子升下意识地觉得自己在“赔钱”,原本升职加薪带给他的喜悦顿时减少。
后来老板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给他做了解释:同事因为学历的原因,起薪比他高,公司因为业务需要统一上调部分部门的工资,所以原级别同事的工资水平没有上涨的空间,所以他升职后,可以内部连环提一级,这是人力资源部门协调后的操作方案。
至于周子升的升迁,完全是对他过去工作业绩的肯定。虽然升职后都是主管,但他对原材料采购的规模有更大的决策权,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核也有更多的责任。同时薪资水平也处于该级别员工的高水平。
除了升职加薪,公司里的人可能会遇到的另一种情况是,公司给你升职了,但是工资没有涨多少,这也是正常现象。
一般理解,级别的变化一定会带来职责的变化,工资没有增加多少是因为上一个级别和现在的级别对应的是工资区间的交叉点。
至于更高的职称能否提振个人价值,这是很多公司人跳槽时考虑的问题。黄文欢在一家外资银行担任合规官。他的职称只是一个简单的控制员(“控制员”),但实际上他还担任着一个小团队的管理职务。
后来同部门的一位学长用一句话打消了她对自己职称过于简单的疑虑:用你做过的事情来描述你的职责和能力,而不是炫耀你的职称——面试官是专业人士,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所以公司里的人不用太担心别人会不会低估我的才华。
03职称晋升=职业发展?
“我在这里到了一定的级别,就可以跳到某个公司的某个岗位。”可能很多在外企工作的人都有过类似的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熟悉传统的晋升方式——去更高一级的空缺职位,比如从分析师变成项目经理,再变成部门经理。
但是,很多人不熟悉的是,还有隐性的原地晋升或成长晋升。在这些情况下,晋升与头衔的变化关系不大——你基本上做着同样的工作,但你会增加更多的工作职责,获得更好的待遇。
从事会计工作七年的陶惠然,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最近,她正在考虑换工作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准备简历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和那些和她资历相当,但7年换了一两个工作的人相比,陶惠然的金融职称顶了7年,这让她在描述工作经历时无所适从。
显然,她被这个头衔束缚住了。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想,即使头衔没有太大变化,陶惠然工作前三年的所作所为肯定和最后四年的所作所为不完全一样。
后来在猎头顾问的建议下,她划分了工作职责变化对应的时间段,并逐一描述了自己的角色。她的简历仍然显示出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
在其他情况下,你有一个非正式的头衔,这可能不会表明你在公司的职位,但它比其他任何头衔都更清楚地描述了你的工作。
比如赛百味的店员被称为“三明治艺术家”,安永给一位年轻的顾问冠以“喜剧部长”的头衔,因为他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大型客户会议制作视频和报告,让公司枯燥的工作变得更容易理解。
这样的标题更多的是留给开玩笑的。其实不管正式还是非正式的称呼,如果你真的喜欢并且认为这份工作真的很重要,会让你对自己获得一个有价值的提升,那么用什么名字向别人描述这份工作就没那么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