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利用调查反思活动激发学生感恩意识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们家对孩子的投入都在明显增加。别说城市家庭,就连今天的农村家庭在中学生身上的经济支出也逐渐成为家庭的主要支出。针对这种情况,中学生不妨在每年年底为家庭算一笔经济账,以增强对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和支出的了解。算账之后,他们会惊讶地发现,一家人给自己的开销不是一笔小数目。面对这样的事实,学生怎么能不感激家人和父母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日益倍增。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是我们家的英雄。调查询问他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调查他们对生活的哪些方面满意,哪些方面不满意;调查他们是否愿意和孩子一起生活,如果不愿意,为什么。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在社区养老院做一个调查,了解老人为什么住在养老院,他们的晚辈是否经常看望他们。调查年轻一代是否会在老人生病卧床不起时带老人去治疗。会有人管吗?老年人经常有不开心的事情吗?这是为什么呢?调查老人是否有被忽视、虐待、遗弃等不孝情况...经过实地调查,一方面,中学生已经进入生活,介入家庭;一方面亲近父母,亲近老人。这一幕幕真实案例的调查,会一次次震撼学生的心灵。晚辈对老人的一些“不孝之举”发人深省,令人警醒。鼓励学生反思自己:我是如何对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的?有没有不孝的言行?如果我老了,被冷落了,我会有什么感受?.....二、利用主题班会活动激发学生感恩热情。学生们收集了关于感恩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让他们在班会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感恩热情。组织主题班会,由学生讲述“感恩”的历史和现实故事;班会上对家长说一句感谢的话;在班会上背诵自己或他人写的关于感恩的诗歌、小说、散文;在班会上表演关于感恩的文艺节目;班会上,我会讲一下感谢父母、回报父母的具体方式;还可以在班会上组织“感恩的心”演讲比赛。.....通过这些主题班级活动,让学生从具体情境和典型案例中感知和理解“感恩”的内涵,了解“感恩”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真正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道德情操,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热情。第三,通过环境的影响,学生感恩的思想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营造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和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强化感恩思想。根据班里学生的性格、特长、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组成几个小组,根据搜索到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创作并及时展示。1.在适当的地方布置学生自制的感恩标语。餐厅可以写“一粥一饭当想到父母的血汗”;教室可以写“今天我因为父母而快乐,明天父母会以我为荣”;校园宣传园可以写“为了让父母笑,我会汗流浃背”;家长可以写“爸爸妈妈,请放心,我们在尽力”。2.创办一份关于感恩的小报。以新颖的排版、明显的内容,定期发布关于“感恩”的所见所闻,让同学们见证生活中感恩的典型事迹,受到感染。3.收集和展示“感恩”漫画。用真实、生动、搞笑、幽默的图片感染学生。4.安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把“感恩”的思想融入文艺活动中,让学生沉浸其中,从中受到感染。.....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以自己的形式施展才华,让“感恩”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孝、知孝、行孝”的热情,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感恩”活动,强化感恩思想。第四,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学生感恩的习惯。在开展感恩教育之前,笔者对本班学生在家的表现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3,7%的人知道父母的生日,只有23%的人知道其中一个;15.4%经常做家务,21%偶尔做家务;在家里,10.7%经常使用礼貌用语,16%和3%偶尔使用。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长辈过得和自己一样好,或许比自己更舒服,根本无法体会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艰辛。为此,我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生活的酸甜苦辣,希望他们能从内心深处碰撞出“感恩”的火花,激发出“感恩”的真情,为长辈做出感恩的举动。1.利用节日开展活动。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我们,养育我们,历尽艰辛;母亲在外打工(或干农活)时,承担家务,历尽艰辛。母亲节,班级开展“我是妈妈”活动,放学回家处理当天的家务。结果很多同学到最后都深有感触:妈妈真累,妈妈真辛苦!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像一把大伞,为家庭提供庇护。他在幸运面前冷静,在不幸面前沉着。父亲节,班级开展“我是爸爸”活动,学生带着爸爸上下班,或者像爸爸一样干一天农活。结果到最后同学们也深有感触:爸爸真的不容易,爸爸真的很坚强!老人节当天,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买礼物或自制礼物,做到“老有所养”。在教师节,学生们自己制作贺卡或写对联来表达对老师培养自己的感激之情。有同学写道:加减乘除不够你的辛苦,诗词歌赋也赞美不了你的善良。2.定期为长辈做点实事。心动不如行动,对父母的感恩应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平时给爸妈一句贴心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次体贴舒适的按摩。每周给父母洗一次脚,两周洗一次头,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或促膝谈心,汇报自己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情况,问候父母的身体状况,询问家人近况,为家人出谋划策,分享家人的喜怒哀乐。利用假期工作学习给长辈买礼物。提倡学生假期就近打工,理解挣钱的辛苦,珍惜我们父母给的血汗钱;用打工赚的钱给长辈买个礼物,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孝心。.....这些真切的感受,这些深情的举动,是generate发自内心深处的学生的孝道情怀和愿望!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体现出来的,单纯的言行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因此,需要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体验、避免冲突、从事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1,经常打招呼,让家长感到舒服。2,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3、诚实守信,让父母放心。4.勤奋和进步让父母开心。5,虚心好学,让父母满意。6、宽容豁达,让父母开心。7.真诚坦率,真诚劝诫父母。8.坚持不懈会让父母放心。就这样,感恩溢出了内心,感恩成为了一种习惯。总之,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教育学生,教会他们如何感恩,应该是班主任思想工作的一个突破口。其实,学生学会“感恩”,就是懂得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哲理;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就是理解“只有感恩,才能滋养生命”的人生真谛;学生学习“感恩”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只要心中充满爱,世界就会充满爱;学生学会“感恩”,就是学会给世界一点礼物,觉得世界会给自己更多的恩惠。点滴感恩,弥漫生活,我们将沐浴在爱的阳光中,享受美好和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