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故事 - 移动数字媒介带来的文化现象

移动数字媒介带来的文化现象

数字媒介技术本身就包含了多媒体技术的成分,因而利用数字媒介传播的信息和文化内涵也一定不仅仅限于文字。

1、以图像形式为载体的恶搞文化

“暴走漫画”这种恶搞的形式现在已经广为人知,其图像采用人物线条简单的简笔画,配以一些知名人物的经典面貌,形成夸张、搞怪的表情图片,用以表达不同的态度和情绪。在数字移动媒介的时代,为了信息更好地、完整地传递,长图和GIF图便广泛使用起来,扩充文字难以表达的信息。

每天人们刷微博的时候会经常看到GIF图片和长图,诸如“暴走漫画”和原创漫画等就与GIF图、长图进行了很好的融合,让图片作者需要传达的信息元素得以很好的传播。

2、以声音为载体的恶搞文化

这类恶搞主要突出在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音乐的恶搞中。例如将一些蓝调风格、古典风格和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改变成为DJ形式的音乐,或者将一些歌曲改编歌词,重新演绎,形成二次创作的调侃式音乐。

类广播剧中的恶搞,它将各种人物的性格通过对话和语气进行深刻的刻画,用嘲讽、蔑视或者另类的语言表达进行调侃,或以快语速和猛“吐槽”为特色,或结合某一地方的本土方言演说,内容诸多。

体现在各种社交网络中的上传录音功能为主,这里以人人网为例,人人网用户可以通过录制语音的方式表达个人情绪或与好友分享故事,也可选择附上照片。这一功能上线后受到追捧,而也有人利用其进行恶搞,比如将自己的遭遇通过语速较快的方式进行阐述,加之用户自身的方言特色,让语音整体充满了讥讽和幽默的色彩。

3、以视频为载体的恶搞文化

这类恶搞最为常见。如2006年引发恶搞狂潮与网友争议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是典型的以视频为载体的恶搞文化,只是那时视频恶搞还并不盛行。

随着技术的发展,每个互联网和计算机使用者都可以自由掌握视频混剪技术,对于已有的故事进行创新与结构重组,冠以带有恶搞色彩的不满或戏谑情绪,形成恶搞视频。还有人将经典歌曲的MV进行翻拍,使之成为自己的恶搞作品。

尤以近几年播客、短视频、微电影、实验短片等形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自己身边触手可及的数字设备与社交网络进行恶搞创作。这类形式“带给百姓最大的满足就是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给了人们声音的话语权,理论上你只要拥有一个上网电脑和麦克风,你就可以掌握话语权”。

移动媒体

数字移动媒体三个关键的词一个是媒体、第二是数字,第三是移动。特别要强调的,媒体不仅仅是媒介,也指的是依托媒介,制作并销售影响力的社会组织,这应该是理解新媒体的最关键的概念,一定不能把新媒体等同于新媒介,这是第一个概念。

第二个概念介绍的是数字,所谓的数字概念是区别于传统的概念是我们区别新型的媒体的的植保;第三个概念是移动的概念,区别于固定,从技术的理解,应该是无线传输,在这里面,引动不是变动,移动也不是简单的流动,后面会简单阐释移动的概念,从需求的角度来讲,也就是经常谈到的,随时随地收信息的普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