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故事 - 相对主义双方的观点

相对主义双方的观点

相对主义是一顶令人不安的哲学帽子。即使是理查德·罗蒂这样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者,也不愿背负“相对主义”的恶名,而是将自己的观点称为“种族中心主义”。问题是改名字不代表摆脱相对主义。我认为,真正克服相对主义的关键是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建立客观性。

我们首先要明确“客观性”的含义我们必须承认,人文社会科学中不存在脱离人类的纯粹的客观经验和真理,也不可能将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完全割裂开来。所以我们所说的“客观”并不是指超验的真理和事物本身。哲学所关心的基本问题归根结底是“基础”或“起源”的问题,它追问的是知识形成的决定性原因。既然人文社会科学中对“这一条”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而这些不同的解释又来源于人们不同的主体性和价值观,那么要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确立客观性,就必须回答人的主体性和价值观为什么要确定。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特别是当代怀疑论的蓬勃发展,更多的人支持相对主义,人们对相对主义(尤其是价值相对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1。个体价值的相对性

首先,价值是什么?从经济学对“价值”的定义中,我们认识到“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在未来能给主体带来多少效用,并贴现各个时期效用的结果。我们可以明显地得出以下结论:

(1)。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评价,是一个主观概念。

(2)。价值是由客体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不同的客体对同一主体有不同的价值,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有不同的价值。因此,价值是相对的。没有主体,只谈客体的价值是没有意义的。

(3)。客体和主体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不同的时候,即使是看似相同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价值也是不断变化的。

2。群体价值的相对性——统计结果

如前所述,个人的价值是相对的。群体的价值呢?不同的社会学家对这一点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通常习惯于将某些个体的价值观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汇总,并将统计结果作为“公认价值观”或“社会价值观”。然而,虽然这些求和方法有很多种,但都受到统计学家的质疑。这里需要引用的数学结论有两个——“孔多塞的投票悖论”和“阿罗的不可能定理”,百科词条里都有,我就不详细引用了。可见,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将个体值求和成组值是根本不可行的。所以,这再次证明了群体价值的相对性。

3。怀疑主义和“桶脑实验”

在怀疑论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是“坦克中的大脑实验”(有些文章也翻译为“坦克中的大脑”)。其实每个人都无法知道自己是不是“桶脑”,所以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永远是一种有偏差的估计。正是因为这种绝对偏差的存在,我们无法用大样本来消除。这种系统性偏差的存在,阻碍了我们对“真理”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