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首先以雕塑家的身份逐渐稳固了艺术家的地位。创作于1499的《悼念基督》是他的成名作。解剖的做法与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是一致的,也是超出人的合理“鬼斧神工”的。它被认为是15世纪最动人的拥抱神性的人性,但悲剧掩盖了悲伤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作品创作于1501,大卫的神化人形早已确定。后来有些雕塑是陵墓雕像群,工作了很久。其中,著名的有《垂死的奴隶》、《被束缚的奴隶》、《摩西》、《白天》、《夜晚》、《早晨》和《黄昏》。
晚年未完成的四座雕塑,其实是在为自己设计雕像,主题与悼念基督相同。图像不清晰,工艺也不是很精致。估计过了八十多岁的人生,他告诉世人,不是人生的志向不能展示,而是天国的奥秘隐藏着。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风格的形成和创作趋势和他的绘画风格是一样的:英雄的艰辛,英雄的烈士的暮年。
扩展数据
艺术成就——无与伦比的雕塑
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为主要的抒情手段,他的雕塑浑厚雄壮,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充满活力的人文精神。
1498年,23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悼念基督的大理石雕像,两年后完成。该作品基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为她死去的儿子深感悲伤。
另一方面,米开朗基罗把圣母描绘成一个年轻、美丽、安静、优雅的年轻女子。她默默地低头看着死去的儿子,冥思苦想,悲痛欲绝。耶稣安静地躺在圣母的腿上,表情安详。整座雕像沉浸在庄严的气氛中,洋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母爱。
它大大超越了题材的限制,融生与死、痛苦与善良于一体,歌颂了人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作品一出,立刻引起轰动。人们不相信这是一个年轻人写的。正因如此,米开朗基罗将自己的名字刻在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腰带上,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署名作品。
百度百科-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