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准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关于准备的重要性。一切都是提前做好的,只要准备工作做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就一堂课而言,我认为课前准备包括从开始到正式阶段的所有工作,包括学习教材的准备、备课、教案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准备。
1,理解课本,钻透课本。要上好一堂优质课,首先要熟悉教材,知道这门课要上什么样的内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但是,我觉得熟悉教材和钻牛角尖是有区别的。熟悉只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从而为后续的准备工作起到提纲挈领、选择筛选的作用;但要在理解和领会教材大纲要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把教学内容掌握透彻,由点及面。
2.备课材料的准备
掌握本节课的所有备课材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前提。
备课资料的查找方式有两种:①利用手头已有的资料,主要包括教材、教师用书和专业用书、各种版本的教案和教具。②互联网搜索,一般用百度和谷歌比较好。
收集资料后,需要进行整理,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本节课的教案、课件、教学记录。这种资料经常被别人使用,所以比较实用,但是用的时候不要抄袭,创新是关键。二是关于本课相关内容的背景资料和研究论文。这类信息通常比较零散,但往往可以启发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备课材料的多与少的关系。这要看时间和个人习惯。时间足够,多多益善;时间少总比时间多好。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个人的习惯是多向别人学习,看思路和亮点,这样才能把最基础最重要的信息做好。比如在准备“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节的时候,介绍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就是借鉴了别人的想法;在“细菌”部分,也借鉴了学生“用一两句话或一两张图片表达自己对细菌的认识”的活动,二是阅读材料与写教案的关系。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有太多的信息。看了一遍,我们已经晕头转向,脑袋一片空白。结果事倍功半,效率极低。我的做法是看最基础的教案材料,做一个幻灯片框架,写好教案初稿,然后看一两篇文章,再把有用的东西补上。这种方法会让人很有成就感,效果极佳。比如在“细菌”一节,我用了莱文·胡克发现细菌的故事和巴斯德鹅颈实验的背景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加工。用评审团一位老师的话说,就是“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与故事紧密结合,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教案设计的准备
如何设计教案是一个大命题。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大型公开课和竞赛课要准备的几种教案。我个人认为可以准备两种:
(1)看教案。这种教案不拘泥于形式,最好能做一个详细的案例,即老师上课想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回答,甚至老师手势的每一个关键动作,学生可能答案的预测等。,应该写下来。这个备课过程相当于教材由薄到厚的准备过程。这种方法看似费时费力,却能让教学语言越来越精炼,思路越来越清晰,课堂效率越来越高。当然,如何写一个详细的案例因人而异,要看你自己的情况。如果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熟悉教材的老教师,不必一丝不苟,列出框架即可;但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我觉得做好每一件事的细节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这不仅对备课很重要,对以后的教学和自身业务的提高也很重要。备考公开课一定要经历这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这样这门课才能成功。
②他人教案。这种教案的目的是让别人知道你的设计意图,提出修改你教案的建议,所以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必须是标准化的教学设计,详细的教学过程最好用表格呈现。第二,一定要写出你的设计思路,最好能写出你对这个设计的看法。这个教案是我最看重的,它最有针对性,写的过程就是你思维加工的过程。
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首先要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和辅助手段,所以实用性才是它最大的准则。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看法。
①课件素材的收集。包括互联网下载、图片扫描、抓取和编辑现有视频素材、自己制作素材或购买视频素材。
②制作软件的选择。目前多媒体教学常用的软件有三种: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PowerPoint是一款简单易学的幻灯片制作工具,适合制作静态图片和文字的“讲座型”课件。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修改方便,易于存储,链接功能方便,但缺点也很明显,功能单一,缺乏交互性。但是我觉得如果你能熟练运用PowerPoint的所有功能,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就足够了。我的一般做法:PowerPoint一般用来做讲座,常规比赛。首先制作框架,需要Flash动画的时候可以插入。
③界面的优化。课件第一屏内容不要太多,也不要全是文字,这样没人想看。还要注意字体大小,让最后一排的同学看清楚;字体颜色和模板背景颜色的对比要明显清晰,要让人感觉舒服;另外,不要太亮,也不要跳太多。切换时我一般不使用音效,所以我宁愿防止不必要的声音干扰教学,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另外,要明确课件的地位和作用,课件是为授课内容服务的,处于从属地位,绝不能以主持人自居。
二、备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1,准备学生,准备观众。
准备学生。首先,找出学生的认知障碍。备课时要重点分析学生在这节课上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对于学生普遍认为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直观地突破难点。了解学生是否学过这个题目,如果有,适当加深备课难度;如果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就要复习之前学过的重点;如果没学过,就要提前为学生的知识做铺垫,要看你对前面的知识基础掌握的怎么样,这门课的学习有没有障碍,课的内容要低坡进行。比如去武汉参加全国展评活动,武汉水果湖中学用的是湖北编的理科教材。8年级的学生没有接触过生物知识,但是他们学到了物理和化学的知识。了解这一情况后,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一下科学课本上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在课堂上进行“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与细菌细胞结构异同”的活动时,活动桌上不仅有动植物细胞图。
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的时候也要仔细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来说,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思考学生能对什么样的情境感兴趣。在设计问题时,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在设计语言的时候,要思考如何表达,让学生感到熟悉、直观、有趣。另外,要考虑到学生注意力的长短,把重点放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千万不要放在刚开始上课或者学生思维松懈的半小时后;还要考虑学生的情绪波动,学生的情绪可以放松也可以紧张。如果能在课堂上把学生引向高潮,那一定会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课。比如在课堂活动中可以采用竞赛、小组讨论、放松活动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目的。
让观众准备好。公开课和竞赛课是一堂大家观摩和评价的课。所以,它要求老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者的感受,有时还要把听者融入到你的课堂中去。比如要求学生阅读阅读材料时,你需要把相关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观众,这样就不会出现一些老师因为不熟悉所讲内容而跟不上课堂思路的情况。此外,通过精美的动态课件,将你所教的内容、重点、思路直观地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和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使课堂气氛和谐。
2.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全面的。
无论课程如何改革,一堂好课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和全面发展。换句话说,一堂好课不仅要考虑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能力提高了多少,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在身体、心灵、情感上有了哪些发展,甚至在精神上有了哪些收获。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我们一般都能达到,但是对于情感目标,我们总是模棱两可或者只是抓皮毛。如果一堂课能渗透一定的情感教育,或者教给学生一种方法,那一定是这节课最闪亮的亮点,所以我总是喜欢静下心来,在预习后思考这节课能挖掘的情感教育内容。
3.新课程的引入力求新颖。
好的课堂导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起到“一石击水”的作用。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诗歌导入、歌曲导入、漫画或图片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谚语导入、疑惑导入等等。我通常要精心准备教学导入的语言,并把它们全部背下来。比如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节的介绍中,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的内容就比较严肃。在此之前,我用一段舒缓的音乐(班得瑞的《献给阁下的歌》)带领学生想象春光,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教学环节的过渡要自然。
一节课总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所以备课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环节之间的过渡,力求自然,不露痕迹。这样一堂课的思路就非常清晰流畅,学生的思维不会因为一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然转折而中断,听众会觉得整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备课时要注意找到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用简洁的语言穿上,形成一条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我也精心准备了这样的过渡语,记在心里。
5.尽量细化课堂测试的选择。
公开课选择的课堂试题不要复杂、难、偏、旧。选取的课堂试题要紧扣教学大纲的重难点,以生动灵活的形式出现。在设计的习题中,每个题目都要有相应的梯度和明确的目的,难度适中,让大部分甚至全部学生都能顺利完成。
6.尽量在教学过程中有亮点。
课后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环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没有给老师留下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哪个环节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成为老师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如果没有,说明这堂课准备的不充分,没有亮点。这个亮点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亮点,更重要的是必须为内容服务,如果脱离了这个板块的亮点,宁愿被抛弃。如果准备了亮点,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像相声演员一样抖出来。
第三,反复尝试,及时纠正。
课前再熟悉的教案,也不如课堂上给学生试一试,获得的经验更直接、更丰富、更有针对性。
尽量让同学所在系的老师上课。每次试讲后,老师都会给出很多有价值的意见。这时候我往往不会只是听,因为很多老师为了照顾你的面子,会给出委婉的意见,也可能是有话要说。另外,老师说的很多观点,当时不一定能理解,也不一定能信服。他们认为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等等。这个时候我习惯一个字一个字的记下来,然后我会回过头去慢慢琢磨:老师这句话是针对哪里的?这个问题在其他地方存在吗?我能从老师的建议中学到什么?那么能吸收的就在能改进的地方改进。这几年我记录和改进的教学技巧有:课堂语言要精炼,力求不重复一句话,即使表扬学生也不要用同一句话;没有说过的话;不要站在讲桌前,努力融入学生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读单词时,一定要认真听讲,和蔼地看着学生,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评价。如果不看教案就准备一节优质课,脑子里只有一个框架,就是感觉从浓到稀的程度差不多能进课。但是,你一定不要试着说太多遍。次数太多会让你失去激情,厌倦这个任务。至于次数,由你个人感受决定。我觉得2-3次比较合适。试讲结束后,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很有信心。自然,我不紧张。我不仅能流畅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能突发奇想,说几句幽默的话。
第四,正式讲座
首先要考虑着装。尽量穿职业装,打扮得体,干净整洁,看起来精神饱满,给学生和评委更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克服紧张。演讲前紧张是正常的。克服紧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但是一进教室还是很紧张,所以我需要在进教室之前调整好自己:我可以抱着学习和研究的态度来上课——我可以安慰自己。我是来学习的,我是来吸玉的。丢了人不要紧,我更清楚自己应该改进的地方,对这门课怎么讲印象更深刻;抱着展示的态度来上课——我有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方案,我渴望展示给听众看,展示我的教学水平;抱着“我能行”的心态来上课——我不妨来点阿q精神,告诉自己,这是我的课,我准备充分,这堂课由我来上。
第三,要有课前转移。课前一定要有课前转移,要找机会和学生套近乎。一方面要和学生沟通,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稳定自己紧张的情绪。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富有激情,并注意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运用。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写作教学反思
事实上,在一个好的课堂上,不仅学生得到发展,教师也应该得到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平时写下自己在每个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反思,这将成为你教学生涯中的宝贵财富。在准备优质课的时候,我经常浏览自己以前写过的教学反思,尽量避免课堂上出现过的缺点和错误再次出现,这对我的教学确实有帮助。